A | A | A

第5章 最后的岗位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逆浪年代:背负骂名的国谍 http://www.220book.com/book/6FKN/ 章节无错乱精修!
 

离职通知是老王头亲自送到陈默手上的。那天早上,陈默刚把“太行-III”的核心数据整理出第一份初稿,就看到老王头拿着一张打印好的纸,站在他临时借住的闲置办公室门口——自从上次在设计所听到同事议论后,他就没再回原来的工位,找总工申请了这间堆满旧图纸的小屋,把这里当成了临时的“战场”。

“陈默,签字吧。”老王头把通知递过来,语气比上次柔和了些,眼神里带着几分不忍,“交接期一个月,这是厂里的规定,我也没办法。”

陈默接过通知,纸上的“离职交接通知书”几个字印得格外清晰,下面还附着需要交接的项目清单,第一条就是“太行-III”项目的全部技术资料。他的手指在纸上了一下,指尖能感受到纸张的粗糙,就像他此刻的心情。没有愤怒,没有争辩,他拿起笔,在签字栏里写下自己的名字,字迹比平时用力,笔画都透着一股倔强。

“谢谢王哥。”陈默把签好的通知递回去,声音很平静,“交接期内,我会把所有资料整理好,保证不耽误后续工作。”

老王头接过通知,看了一眼屋里堆得像小山一样的图纸和资料,叹了口气:“你啊,就是太较真了。这都要走了,还这么拼干嘛?”说完,他没再多留,转身走了,脚步比来时慢了些。

老王头走后,办公室里又恢复了寂静,只剩下窗外偶尔传来的机器轰鸣声。陈默把通知折好,放进抽屉最底层,然后转身走到桌边,看着摊开的核心数据表——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进气叶片的气动参数、涡轮机的耐热极限、材料的疲劳强度测试结果,每一个数字都浸透着他的心血。

他没有抱怨,也没有时间抱怨。一个月,三十天,他要把“太行-III”从立项到现在的所有资料都整理归档,要把那些只有他知道的“隐性数据”——比如某次试验中偶然发现的参数偏差、某个零件的最优加工工艺——都补充完整,还要为接任者(如果真的有的话)写一份详细的技术说明,把所有需要注意的细节都标注清楚。

从那天起,陈默彻底把家安在了这间小办公室里。他从家里带来了被褥,铺在墙角的旧沙发上;每天早上买两个馒头、一包咸菜,就着热水当三餐;晚上熬到后半夜,实在困了就趴在桌上眯一会儿,醒了继续干活。台灯的灯泡换了两个,打印纸用了一摞又一摞,他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下巴上冒出了青色的胡茬,整个人瘦了一圈,却像上了弦的发条,一刻不停地运转着。

有一次,小张偷偷跑来看他,看到屋里堆得满地的资料,还有陈默眼底的红血丝,眼圈一下子就红了:“陈工,您别这么拼了,身体会垮的!厂里都这样对您了,您何必呢?”

陈默正在整理试验记录,听到小张的话,手里的笔顿了顿,抬头笑了笑:“小张,这不是为了厂里,是为了‘太行’。这项目就像我的孩子,就算要走,也得把它安顿好,不能让它出问题。”他拿起桌上的一份资料递给小张,“你看,这是上次咱们做的叶片强度测试数据,这里有个隐性偏差,后续加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然会影响整机寿命。”

小张接过资料,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批注,心里又酸又堵,想说些什么,却发现喉咙发紧,最后只憋出一句:“陈工,有需要您随时找我,我能帮您整理资料。”

“不用了。”陈默摇摇头,把资料收回来,“你还年轻,别因为我耽误了自己的工作。好好干,以后‘太行’说不定还要靠你们年轻人。”

小张还想再说,就听到走廊里传来脚步声,他知道是人事科的人来巡查,连忙跟陈默告别,脚步匆匆地走了。门关上的瞬间,陈默脸上的笑容就淡了下去,他拿起笔,继续在资料上标注,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在寂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

接下来的日子里,偶尔会有同事来这间小屋门口张望,有的是出于同情,有的是出于好奇,可没人敢进来帮忙,也没人敢多跟他说几句话——自从麦肯森的方案下来后,厂里就有了不成文的规矩,谁跟“优化裁员”的人走得近,谁就可能被打上“不服从大局”的标签。陈默都看在眼里,却没放在心上,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资料整理上,试图用工作麻痹自己,用这些密密麻麻的数据,证明自己不是“低价值”的负担,证明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有天晚上,陈默熬到凌晨三点,终于把“太行-III”的技术说明写完了最后一页。他伸了个懒腰,肩膀传来一阵酸痛,却觉得心里踏实了些。他拿起技术说明,从头翻到尾,上面详细记录了项目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关键节点、每一个需要注意的细节,甚至还画了几十张辅助理解的示意图,就怕接任者看不懂。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了一条缝,陈默抬头一看,是母亲王翠兰,手里还提着一个保温桶。“妈,您怎么来了?”陈默又惊又喜,连忙起身。

“我看你这几天都没回家,放心不下,就给你炖了点鸡汤,送过来看看。”王翠兰走进来,看到屋里的景象,眼圈一下子就红了——地上堆着资料,桌上摊着图纸,儿子的衣服上沾着墨渍,下巴上满是胡茬,整个人憔悴得不像样子,“你看看你,这都把自己折腾成什么样了?就算要走,也不能这么糟践身体啊!”

她把保温桶放在桌上,打开盖子,鸡汤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快喝吧,趁热。”王翠兰给陈默盛了一碗,递到他手上,“家里都挺好的,你爸的咳嗽好多了,小杰还问你什么时候回去陪他玩呢。”

陈默接过鸡汤,温热的碗壁烫得他手心发麻,心里却暖烘烘的。他喝了一口,鸡汤熬得很浓,里面还放了他爱吃的香菇,是母亲的味道。“妈,谢谢您。”他的声音有些沙哑,“我把这些资料整理完就回去,最多再熬几天。”

“别熬了,”王翠兰坐在他旁边,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妈知道你舍不得‘太行’,可咱得认现实啊。身体是本钱,要是身体垮了,就算留下资料又有什么用?”

陈默没说话,只是低头喝着鸡汤。他知道母亲说得对,可他放不下——这是他最后的岗位,是他能为“太行-III”做的最后一件事,他必须做到最好。

母亲没再多劝,陪他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要走:“你早点休息,我明天再给你送吃的来。”走到门口时,她又回头看了一眼陈默,眼神里满是心疼,“别太拼了,妈等你回家。”

门关上后,陈默把剩下的鸡汤喝完,又回到桌边。他拿起那份技术说明,借着台灯的光,再一次仔细检查,生怕漏掉什么。窗外的天渐渐亮了,第一缕晨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纸上,把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染成了金色。

陈默看着晨光中的资料,突然觉得鼻子发酸。他知道,这份资料可能会被束之高阁,可能会被不懂技术的人随意篡改,甚至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遗忘。可他不后悔,至少他尽力了,至少他在这个“最后的岗位”上,站好了最后一班岗。

他伸了个懒腰,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然后拿起笔,在技术说明的最后一页,写下了一行字:“此项目倾注三年心血,望后续者珍重,为国献重器,不负初心。”写完,他放下笔,看着窗外渐渐亮起来的天,心里既有不舍,又有一丝释然——至少,他没白来这一遭,至少,他为“太行-III”,留下了自己能留下的一切。

爱吃秋梨炖牛腩的萧震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6FK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逆浪年代:背负骂名的国谍 http://www.220book.com/book/6FK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