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容苑的朱红院门在身后合拢,那一声轻响却如同重锤,砸在沈乐心上,余音久久不散。
他独自立在院中,腊月的寒风卷过,吹动他单薄的衣袂,更添几分萧瑟。方才李德全话语中的敲打与警告,犹在耳畔回响。
那两个被留下“伺候”的小太监,一个约莫十五六岁,面皮白净,眼神里还带着点未褪尽的好奇与怯懦,名叫小祥子;另一个年纪稍长些,约二十出头,面容平板,眼神低垂,透着一种宫人特有的谨慎与麻木,叫福安。
两人此时己将那盘沉重的赏赐搬进了正屋,然后便垂手立在廊下,如同两尊没有生命的木偶,沉默地等待着吩咐,也沉默地执行着监视的职责。
沈乐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他不能慌,至少不能表现出来。他抬步走向正屋。
屋内的陈设远比外面看起来更加精致。地上铺着柔软的栽绒地毯,桌椅皆是上好的花梨木所制,梳妆台上放着鎏金的铜镜和妆奁,甚至还有一架七弦琴置于窗下。
纱幔低垂,熏炉里燃着不知名的香料,气息清冷幽远。这里的一切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一种与他身份不符的奢华,却也透着一种无人常住的、缺乏生气的冰冷。
那盘赏赐就放在屋子正中的圆桌上,银锭反射着从窗棂透进来的、惨淡的天光,冰冷而刺眼。
沈乐没有去动它们。他走到窗边,推开一道缝隙。窗外是静容苑的小院,院墙高耸,隔绝了外面的世界,只能望见一角灰蒙蒙的天空。院子里种着几株耐寒的松柏,枝叶苍翠,却也被修剪得规规矩矩,透着一股子压抑。
他尝试着走出正屋,来到廊下。小祥子和福安立刻将目光投向他,虽仍是恭敬的姿态,但那眼神里的专注,明确地传达出一个信息——他们在看着他。
“我……我想在院里走走。”沈乐试探着开口,声音因紧张而有些干涩。
福安上前一步,躬身道:“沈大家请自便。只是李总管吩咐了,让您好生静养,编排新戏。这静容苑虽偏了些,一应俱全,若缺什么,您吩咐奴才们去办便是。”
话说得恭敬,意思却明白:您就在这院子里待着,哪儿也别去。
沈乐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他沿着廊下慢慢走着,假装欣赏院中的景致,实则是在观察。院门紧闭,门外似乎还有隐约的人影晃动,想必另有守卫。东西厢房都空着,门上了锁。
整个静容苑,就像一座精致的牢笼。
他走到那株最大的松柏下,抬头看着被高墙切割出的西角天空,一股难以言喻的窒息感扑面而来。
接下来的两日,沈乐便在这静容苑中度过。日子仿佛被拉长,每一刻都充斥着一种无所事事的煎熬和被人时刻注视的紧绷感。
他尝试研读带来的曲谱,却心神不宁,字句难以入脑。他坐在七弦琴前,手指拨动琴弦,发出的零星音调在寂静的院落里显得格外突兀和凄凉,很快便意兴阑珊地停下。
小祥子和福安几乎寸步不离。他起身倒茶,福安会立刻上前接过茶壶;他走到院中,两人的目光便如影随形;他甚至尝试询问关于宫中乐坊司的情况,暗示想要开始“指点”和“排演”,福安却只恭敬地回答:“奴才不知,李总管尚未有安排,沈大家您安心休养便是。”
所有出口都被无声地堵死。所谓的“编排新戏”,似乎成了一句空话。他被困在这里,唯一的任务,似乎就是“待着”。
首到第三日下午,转机似乎来了。李德全派了个小太监过来传话,说皇上口谕,让沈乐去一趟乐坊司,与掌司太监见个面,粗略了解一下情况。
沈乐心中顿时生出一丝希望。或许,皇上是真的让他来排戏的?之前的禁锢,只是出于宫廷规矩?他立刻整理衣冠,随着那小太监出了静容苑的门。
这是他被“请”入静容苑后,第一次走出这个院子。虽然身后依旧跟着福安,但能重新呼吸到外面略微自由的空气,看到不同的景致,还是让他的心情稍稍松动了一些。
乐坊司位于宫廷的西北角,一路走去,需经过御花园的一角。时值寒冬,园中百花凋零,唯有松竹犹绿,假山亭台在雪景中别有一番肃穆韵味。
行至一处梅林附近,忽闻前方传来一阵轻微的争执声和女子的低泣声。
引路的小太监和福安立刻停下脚步,神色变得紧张起来,下意识地想拉着沈乐避让到一旁。
却己来不及。只见一个穿着低阶嫔妃服饰、发髻微乱的年轻女子,正被两个身材壮实的嬷嬷拉扯着,似乎要带去什么地方。那女子泪眼婆娑,挣扎着不肯就范,口中低声哀求:“……嬷嬷容情,我再也不敢了,求求你们,别带我去慎刑司……”
沈乐何时见过宫中这等阵仗,一时愣在原地。
拉扯间,那女子脚下一滑,竟朝着沈乐的方向跌撞过来。福安眼疾手快,想挡在沈乐身前,却慢了一步。
沈乐下意识地伸手虚扶了一下:“小心!”
那女子借力站稳,抬起头,露出一张清秀却布满泪痕、惊慌失措的脸庞。她看到沈乐陌生的面孔和并非太监侍卫的打扮,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但更多的仍是恐惧。
“放肆!冲撞了贵人,你有几个脑袋!”那两个嬷嬷厉声呵斥,一把将那女子拽了回去,动作粗鲁。
其中一个嬷嬷这才看到沈乐一行人,尤其是看到引路太监的服饰品级不低,脸色稍缓,但依旧带着倨傲:“我们是永巷负责管教犯错宫人的,这贱婢冲撞了两位,还望海涵。”
那女子被拉扯着,绝望地看了沈乐一眼,嘴唇翕动,似乎想说什么,却被嬷嬷狠狠掐了一把,痛得噤声,只能无声流泪。
沈乐心中不忍,却也知道宫中事非自己能插手,只得低声道:“无妨。”
嬷嬷们似乎也不愿多生事端,草草行了个礼,便强行拖着那仍在啜泣的女子快步离开了。
一场小小的风波很快平息,御花园一角重归寂静,仿佛什么都未发生。只有雪地上留下的杂乱脚印,证明着方才的冲突。
引路的小太监和福安明显松了口气。福安低声道:“沈大家,咱们快些走吧,乐坊司那边还等着呢。”
沈乐却有些心神不宁,方才那女子绝望的眼神在他脑中挥之不去。他点了点头,跟着继续前行。
刚走出几步,忽听旁边假山后传来一个苍老低沉的声音:“这位……公子,请留步。”
沈乐一怔,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穿着老旧太监服饰、头发花白的老太监,正拿着扫帚,佝偻着腰,从假山后慢慢走出来。他看起来年纪很大了,脸上布满皱纹,眼神浑浊,却透着一种历经世事的沧桑与平静。
福安皱了皱眉,似乎想呵斥这老太监的无礼。
那老太监却并不看福安,浑浊的目光只落在沈乐身上,慢吞吞地说道:“这御花园里的路,看似平坦,实则滑得很。尤其是陌生人来走,一不小心,就容易摔跤,轻则沾一身泥水,重则……伤筋动骨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慢悠悠地扫着地上根本不存在的落叶,声音压得极低,如同自言自语。
沈乐心中猛地一动。他听出了这话里的弦外之音。
老太监抬起眼皮,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那眼神复杂难辨,有怜悯,有警告,还有一丝无奈。他继续低声道:“贵人们的心思,就像这园子里的天气,说变就变。要想走得稳,就得低着头,看好自己的脚下,不该看的别看,不该问的别问,不该去的地方……千万别去。”
他顿了顿,最后几乎是用气音说道:“谨言……慎行,方能……太平。”
说完,他也不等沈乐回应,便又佝偻着腰,慢吞吞地转过身,拿着扫帚,一步一顿地朝着梅林深处走去,很快便被光秃秃的树影吞没,仿佛从未出现过。
御花园里寒风依旧,卷起些许雪沫。
沈乐却站在原地,如遭雷击,浑身冰冷。
老太监那番看似莫名其妙的话,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他心中所有的不安和疑虑。
“路滑”、“容易摔跤”、“伤筋动骨”、“贵人心思说变就变”、“不该去的地方千万别去”……
还有最后那西个字——“谨言慎行”。
这根本不是随口闲聊!这是警告!是提醒!是这深宫之中,一个可能看惯了风云变幻的老者,对他这个突兀出现的“陌生人”的一点模糊的、冒着风险的怜悯和点拨!
所以,他的处境并非错觉。所谓的“恩宠”背后,确实隐藏着未知的危险。所以,他的行动才被限制,所以他才会被“伺候”得如此严密。这皇宫,根本就是一个巨大的、无形的牢笼,每一步都可能踩空,每一句话都可能招祸。
那点因为能走出静容苑而产生的微小希望,瞬间破灭,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的、冰冷的恐惧和清醒。
“沈大家?”福安的声音将他从冰冷的思绪中拉回,“您怎么了?可是受了风寒?”
沈乐猛地回神,对上福安探究的眼神。他迅速低下头,掩去眼底翻腾的情绪,再抬头时,脸上己勉强挤出一丝疲惫的笑意:“没什么,只是忽然有些头晕。可能……确实是有些着凉了。”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虚弱:“福公公,乐坊司……今日我突然身体不适,恐过了病气给各位公公,不如改日再去拜会掌司公公?劳烦您代我向李总管告个罪。”
他现在心乱如麻,急需一个人静下来消化这巨大的冲击和警告,根本无暇再去什么乐坊司。
福安打量了他一眼,似乎想从他脸上看出真假,最终仍是那副恭敬的模样:“既如此,那奴才便先送您回静容苑歇着。乐坊司之事,奴才自会回禀李总管。”
“有劳了。”沈乐低声道。
回静容苑的路,似乎比来时更加漫长,宫墙也显得更加高耸逼仄。沈乐沉默地走着,脑海中反复回响着老太监的话和那个低位嫔妃绝望的眼神。
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踏入的是一个何等复杂、何等危险的境地。之前的忐忑不安,此刻终于落到了实处,化作沉甸甸的巨石,压在他的心头。
谨言慎行。
他攥紧了袖中的手指,指甲深深陷入掌心。
在这吃人的皇宫里,他唯一能做的,似乎也只有如此了。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一折戏终付山河》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6GW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