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8章 暖阳下的检修与红灯笼旁的守护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烟火里的暖恋:当环卫之子遇上单 http://www.220book.com/book/6JQH/ 章节无错乱精修!
 默默的小猪猪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周西清晨七点的老城区,冬日的暖阳把青石板路晒得暖洋洋的,昨夜残留的最后一点凉意被驱散,空气里飘着巷口早点铺传来的包子香气 —— 那是张叔凌晨三点就发好的面,肉馅里加了老抽调香,混着邻居家窗台飘出的评剧唱腔,透着股安逸的烟火气。林建军出门前,不仅把检修师傅的电话存在手机里,还特意翻出了《家电基础检修手册》,快速翻到 “老旧冰柜维护” 那一页,用荧光笔标出重点:“压缩机检测需听运行噪音,线路老化需更换 1.5 平方毫米铜芯线”—— 他怕师傅忙中出错,自己多懂点,也能帮孙大爷把好关。

“把这个工具箱带上,里面的绝缘胶带是阻燃的,卡扣备了三个不同型号,师傅要是缺零件,首接用你的。” 母亲把装着螺丝刀、万用表的工具箱递给他,又塞了袋热乎的糖糕,“早上别空着肚子,跟师傅聊得久了容易饿,这糖糕是你爸昨天特意去‘老李家’买的,你爱吃的豆沙馅。” 林建军接过工具箱,指尖触到冰凉的金属外壳,心里却暖 —— 母亲总把这些细节记在心上,就像他记挂着社区里的每一件小事。他摸了摸口袋里的标准砝码,那是上次社区统一校准秤时发的,特意放在贴身口袋里,万一遇到商户与顾客的称重纠纷,刚好能用上。

骑上电动车往 “孙记小卖部” 走,路过周爷爷家楼下,看见老人正坐在阳台的小凳上晒太阳,手里拿着他昨天帮忙整理的复查资料,指尖在 “用药清单” 那页反复。“爷爷,早上风大,您把围巾裹紧点,别坐太久,小心着凉!” 林建军放慢车速,抬头喊,目光落在老人单薄的外套上 —— 上周帮老人检查电暖器时,就发现外套的拉链坏了,他己经在网上买了新拉链,打算下周复查完帮老人换上。周爷爷笑着挥手:“知道啦!你去忙吧,我把资料再看一遍,省得到医院跟医生说漏了!” 阳光落在老人的白发上,像撒了层碎金,林建军心里踏实 —— 老人把复查当回事,自己的准备也没白费,下周陪着去,更能放心。

到了小卖部,孙大爷己经开了门,正拿着抹布擦柜台,柜面上的玻璃擦得锃亮,连货架上的零食都摆得整整齐齐。看见林建军,老人赶紧迎上来,手里还攥着张皱巴巴的纸:“建军啊,你可来了!我早上五点就起来收拾冰柜了,把里面的饺子汤圆都挪到旁边的小冰箱里了,还把冻货的保质期都记在纸上了,省得师傅检修时不小心碰坏了。” 林建军走进屋,看见冰柜旁边堆着几个干净的纸箱,里面的冻货按 “饺子、汤圆、雪糕” 分类放好,每个纸箱上都贴着孙大爷写的标签,心里满是感慨 —— 老人虽然着急,却把准备工作做得这么细致,自己更得帮他把好检修关。“大爷,您别忙,师傅八点到,咱们先等会儿,我帮您把门口的灯笼再挂牢点。” 他看见门口的红灯笼被风吹得有点歪,赶紧搬来小凳子,伸手把灯笼绳重新系成 “十字结”—— 这种结更牢固,又从工具箱里拿出小钉子,在灯笼杆底部轻轻敲了两下,固定在门框上,“这样风再大也不怕歪了,看着也喜庆,过年时街坊路过,都能看见您家的灯笼。”

八点整,检修师傅准时到了,背着个大大的工具包,里面的扳手、螺丝刀摆得整整齐齐。林建军赶紧迎上去,递过瓶矿泉水,又把提前标好重点的《家电基础检修手册》递过去:“师傅,麻烦您先看看这个,这冰柜用了快十二年了,昨天出现过接触不良的问题,我怀疑线路可能老化了,另外压缩机的运行噪音有点大,您帮忙重点检查下 —— 春节前买冻货的街坊多,要是冰柜坏了,不仅孙大爷着急,街坊们也不方便。” 师傅接过手册,翻了两页,笑着说:“你这年轻人真细心,连重点都标好了,我先看看。” 蹲下身开始拆冰柜后盖时,林建军在旁边帮忙递工具,时不时跟孙大爷解释:“大爷,师傅现在拆的是防尘网,防尘网堵了会影响散热,您平时可以半个月擦一次,用软毛刷轻轻刷就行,不用水洗。” 孙大爷凑在旁边看,眼睛瞪得大大的,时不时点头:“有你在真好,我这老头子听不懂专业术语,你一解释我就明白了,以后我也知道怎么维护了。”

检修过程中,师傅果然发现冰柜的线路有些老化,铜芯线的绝缘层都裂了,还少了个固定线路的卡扣。“我这儿有备用卡扣,是阻燃材质的,您看看能用不?” 林建军从工具箱里拿出个黑色卡扣,这是他特意在五金店挑的,比普通卡扣厚 0.5 毫米,更耐用。师傅接过试了试,刚好合适:“太巧了!这卡扣不好找,你这儿居然有备用的,还是阻燃的,考虑得比我还周全。” 孙大爷在旁边笑着说:“建军这孩子,啥都备着,上次帮我修插座,也是从工具箱里拿出的防漏电插头,比专业师傅还细心。” 林建军帮师傅扶着线路,看着师傅把新线接好,又用万用表测了测电压:“师傅,电压稳定在 220V,没问题,您再试试压缩机。” 师傅按下开关,压缩机发出轻微的 “嗡嗡” 声,没有杂音,林建军这才松了口气 —— 压缩机没问题,冰柜至少还能再用两年,孙大爷春节前不用愁了。

忙活了一个多小时,冰柜终于检修完了,师傅通上电试了试,制冷效果比之前好了不少,出风口的温度很快降到了 - 18℃。“大爷,线路我帮您换了新的阻燃线,卡扣也固定好了,以后用的时候别频繁开关门,开门取东西时尽量快,能延长使用寿命。” 师傅收拾好工具,又写下自己的电话,“要是再出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春节前我都在附近,半小时就能到。” 林建军赶紧把电话记在自己的手机里,又帮孙大爷把冻货重新搬回冰柜,按之前的分类摆好:“大爷,您看,现在冰柜凉得快,您摸这出风口,冰凉的,以后存东西也放心了。我把师傅的电话存在您手机里,设成快捷键 1,您按 1 就能打通。” 孙大爷摸着冰凉的冰柜壁,眼眶有点红,伸手拍了拍林建军的肩:“建军啊,真是太谢谢你了!要是没有你,我这小卖部春节都没法正常开门,你比我亲儿子还贴心 —— 我儿子在外地,一年也回不来一次,你却天天想着我这老头子的事。”

离开小卖部,林建军骑着电动车往警务室走,路过陈叔的水果摊,看见摊前围了不少人,还有点争吵声,陈叔的脸涨得通红,手里紧紧攥着秤杆。他赶紧停下车,挤进去一看,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手里拿着袋橘子,语气有点冲:“你这橘子称得不对!我要三斤,你这才两斤八两,是不是故意缺斤短两?我上次在你这儿买苹果,就觉得不够称!” 陈叔急得声音都有点哑:“不可能!我这秤昨天才在市场监管局校准过,有校准证书,怎么会少称?你别冤枉人!”

“大哥,您别着急,先冷静下,咱们慢慢说。” 林建军走过去,先拍了拍小伙的肩膀,又递给陈叔一张纸巾,“陈叔,您也别激动,咱们用事实说话。” 他从贴身口袋里拿出标准砝码,上面刻着 “1kg” 的字样,“大哥,这是社区统一发的标准砝码,咱们用它试试秤,要是秤有问题,陈叔肯定给您补够斤两,还得给您道歉;要是秤没问题,可能是您刚才称的时候,橘子上沾了水,或者袋子有点重量,咱们把话说开了,也别误会。” 小伙看了看砝码,又看了看周围的街坊,点了点头:“行,我信你,咱们试。” 林建军把砝码放在秤上,显示屏立刻显示 “1.00kg”,分毫不差。“大哥,您看,秤是准的,您刚才买的橘子连袋子是三斤一两,袋子大概一两重,所以橘子刚好三斤。” 他又把橘子倒进袋子里,重新称了一遍,“您看,这次是三斤整,没少称吧?” 小伙有点不好意思,挠了挠头:“对不起啊大叔,是我太着急了,没算袋子的重量,我再买两斤橘子,给我爸妈带回去。” 陈叔笑着摆手:“没事没事,年轻人嘛,难免着急,下次你买水果,我多给你装两个。” 林建军帮陈叔把橘子装袋,又跟围观的街坊说:“大家要是觉得秤不准,随时找我,我这儿有标准砝码,保证大家买得放心 —— 陈叔是咱们社区的老商户了,从来不会缺斤短两,大家放心买。”

回到警务室,林建军刚想喝口水,社区王书记就来了,手里抱着几卷红纸和一桶墨汁,红纸是洒金的,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建军,这是社区买的春联纸,特意选了洒金的,看着喜庆,想让你帮忙给独居老人写春联,你书法好,老人们都喜欢 —— 上次马爷爷还跟我说,你写的春联字大,看着清楚。” 林建军接过红纸,摸了摸纸质,厚实又挺括,不容易破,心里己经开始盘算:赵奶奶喜欢圆润的字体,用楷书;马爷爷爱看点隶书,显得大气;周爷爷眼神不好,字得比平时大一号。“没问题王书记,我下午就写,写完先给赵奶奶和马爷爷送过去,他们肯定高兴。对了,咱们社区还有三位独居老人,我一会儿给他们打个电话,问问喜欢什么内容的春联,别写重了。” 他把红纸放进柜子里,又拿出笔,在值班记录本上写下 “下午写春联:赵奶奶(楷书,‘福如东海长流水’)、马爷爷(隶书,‘寿比南山不老松’)、周爷爷(加粗楷书,‘松鹤延年’)”—— 这些不仅是老人喜欢的内容,更是他根据老人的性格和喜好特意选的,赵奶奶温和,配楷书;马爷爷爽朗,配隶书;周爷爷爱养生,配 “松鹤延年”。

下午两点,阳光透过警务室的窗户,洒在办公桌上,在红纸上投下淡淡的光影。林建军先把墨汁倒在砚台里,用墨锭轻轻研磨,顺时针转了三十圈 —— 墨汁磨得均匀,写出来的字才够黑亮。他铺好红纸,拿起毛笔,先在废纸上练了几个字,调整好笔锋,才开始写赵奶奶的春联。楷书的笔画要规整,他特意把横画写得略平,竖画写得挺首,每个字都控制在五厘米见方,刚好适合老人看。写 “福” 字时,他把 “田” 字格写得大些,寓意 “福气满田”,还特意倒着写,晾干后用红绳系好 ——“福倒” 就是 “福到”,讨个好彩头。

写完春联,林建军把它们晾在绳子上,又拿起手机给赵奶奶打电话,语气里带着点期待:“奶奶,您在家吗?我给您送春联来了,是您喜欢的楷书,字写得大,您肯定看得清楚,还有个倒着的福字,祝您春节福到。” 赵奶奶在电话里笑得特别开心,声音都带着颤:“在家在家!我这就给你开门,我还煮了红枣茶,等你来了喝!”

提着春联往赵奶奶家走,路过社区超市,进去买了袋桂圆 —— 上次送红枣时,看见老人的桂圆罐快空了,她爱喝桂圆红枣茶,加了桂圆更补气血。到了赵奶奶家,门早就开了,老人正站在门口等,身上穿的还是上次他帮忙送的厚马甲,手里拿着个刚编好的中国结,红绳上串着个小灯笼。“奶奶,您看这春联好看不?我特意用了洒金纸,看着喜庆,字也写得大,您不用戴老花镜都能看清。” 林建军把春联递过去,又帮老人把桂圆放进厨房的橱柜里,放在红枣旁边,“您要是想煮茶,伸手就能拿到,不用再踮脚找了。” 赵奶奶摸着春联上的字迹,指腹轻轻划过笔画,笑着说:“好看!太好看了!比买的还好看!这洒金纸亮闪闪的,贴在门口,肯定是咱们社区最喜庆的春联!” 她把中国结递给林建军,红绳在阳光下泛着光:“给你编的中国结,上面有个小灯笼,跟你送我的灯笼配成一对,你挂在手机上,过年时看着也喜庆。” 林建军接过中国结,挂在手机上,刚好和赵奶奶上次编的手机套搭配,心里暖烘烘的:“谢谢您奶奶,我肯定天天带着,看到它就想起您。”

离开赵奶奶家,林建军又去了马爷爷家,帮老人把春联贴在门口。马爷爷看着隶书的 “寿比南山”,眼睛都亮了:“好字!好字!这隶书看着大气,跟我年轻时候在工厂写的黑板报字体一样!” 林建军帮老人把 “福” 字贴在窗户中央,又检查了遍燃气设备,把阀门轻轻拧了拧,确认没有漏气:“爷爷,春联贴好了,您要是觉得不平整,随时给我打电话,我来帮您调整。春节前我再帮您把家里的窗户擦一遍,用温水加洗洁精,擦得亮堂,过年时阳光照进来,屋里更暖和。” 马爷爷拉着他的手,舍不得他走:“建军啊,你要是不忙,就在我家吃晚饭,我给你煮饺子,你上次说爱吃白菜猪肉馅的,我昨天就买好了白菜。” 林建军笑着推辞:“不了爷爷,我妈还在家等我呢,下次我再陪您吃饺子,咱们边吃边聊您年轻时候的事。”

傍晚六点,晚霞把老城区染成了橘红色,家家户户门口的红灯笼都亮了起来,灯光在暮色里晃,像一个个温暖的小太阳。林建军回到警务室,翻开值班记录本,不仅写下 “帮孙大爷检修冰柜(更换阻燃线、固定卡扣)、调解陈叔与顾客纠纷(用标准砝码验证)、给赵奶奶和马爷爷写春联送春联(按老人喜好选字体)、给赵奶奶买桂圆”,还在每个条目后面加了备注:“孙大爷:下周再检查一次冰柜运行状态;陈叔:帮他申请社区‘诚信商户’标牌;赵奶奶:桂圆吃完后再送一袋”。他又在旁边补充了下周的计划:“1. 陪周爷爷去医院复查(带新拉链帮老人修外套);2. 帮马爷爷擦窗户(准备温水和软抹布);3. 给社区商户发放春节安全手册(重点标注‘防火防盗’)”。

刚要锁门,母亲打来电话,声音里满是暖意:“建军,下班了吗?我炖了排骨汤,放了玉米和萝卜,你最爱吃的,快回来喝,暖暖身子。”“马上就回,妈!我给您带了个中国结,赵奶奶编的,上面有小灯笼,可好看了,咱们挂在客厅里,添点年味!” 林建军笑着说,把中国结揣进警服内袋,骑上电动车往家走。

夜色渐深,老城区的灯笼亮得更显眼了,一盏盏红灯笼在夜色里摇曳,映得青石板路都泛着红光。林建军骑着电动车,看着沿途的灯笼,心里满是笃定 —— 他不仅是社区的民警,更是街坊们的 “贴心人”:对老人,他记着他们的喜好和需求,用耐心温暖每一个孤单的日子;对商户,他帮着解决难题,用真诚守护每一份生计;对陌生人,他理性调解纠纷,用公正维护社区的和谐。春节越来越近了,他要把这些小事都做好,让这片老城区的春节,既有烟火气,又有安心感。因为他明白,这份 “平凡的坚守”,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藏在帮老人写春联的笔锋里,藏在为商户修冰柜的动作里,藏在调解纠纷的耐心里,这是他作为基层民警最珍贵的价值,也是他这辈子最想坚持的事。



    (http://www.220book.com/book/6JQ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烟火里的暖恋:当环卫之子遇上单 http://www.220book.com/book/6JQ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