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十五的望溪巷,晨光裹着元宵节的喜庆,洒在青石板路上。巷口老槐树上的红灯笼旁,新挂了串雪白的棉花灯,风一吹,红白相间的光影晃在地上,像撒了把碎糖。社区广场的公告栏前,几位老人正围着看糖尿病讲座的最终通知,手指着 “周六上午 9 点” 的字样,笑着说 “终于盼到了”;还有人手里提着刚买的元宵,糯米的甜香混着晨光,格外勾人。
林建军出门时,厨房飘着黑芝麻元宵的香气,母亲正用勺子把元宵舀进保温桶,圆滚滚的元宵裹着糖霜,还冒着热气。“这元宵煮得软乎,给赵奶奶和周爷爷带点,元宵节得吃口甜的。” 母亲把一小碟白糖放进保温桶侧袋,又往林建军帆布包里塞了袋山楂糕,“给测血压的老人们解腻,糯米吃多了胀肚子,山楂糕助消化。” 她帮林建军把外套的拉链拉好,目光落在他口袋里的血糖仪试纸袋上,又叮嘱:“跟张医生确认讲座细节时,别忘了说老人们想要现场试测血糖;上门测血压时慢点开,马爷爷腿脚不利索,你多扶着点。”
林建军点点头,把 “糖尿病讲座最终确认清单” 和 “上门测血压记录表” 放进内袋 —— 清单上列着 “专家到场时间、资料份数、血糖检测仪调试” 等事项,每一项都打了勾,只剩 “现场试测血糖” 需要最后确认;记录表则按 “姓名、预约时间、血压数据、备注” 分了栏,赵奶奶 “10 点”、周爷爷 “10 点半”、马爷爷 “11 点” 的时间都用红笔标好了,怕记错顺序。“妈,我中午跟小李在社区食堂吃,测完血压还要去跟张医生对接现场流程,您和爸不用等我,晚上回来咱们一起吃元宵。”
骑上电动车往社区走,巷子里的年味比往日更浓 —— 孙记小卖部的门口摆着成箱的元宵,孙大爷正帮一位老人装袋,嘴里念叨着 “黑芝麻的甜,花生的香,您给家里孩子带两袋”;卖炒货的王大爷支着铁板,瓜子在上面 “噼啪” 蹦跳,他抓起一把刚炒好的,塞给路过的孩子:“元宵节吃瓜子,日子过得响当当!” 社区超市的老板正帮老人扛米袋,肩上的米袋印着 “无糖” 字样,他笑着说:“您放心,按讲座说的,这米适合糖尿病吃,我送您到家门口。”
到了警务室,小李己经在整理上门测血压的工具了 —— 血压计放在蓝色的收纳盒里,旁边摆着记录笔、消毒棉片,还有林建军特意准备的应急降压药。“林哥,早!元宵节快乐!” 小李举起手里的棉花灯,笑着说,“我早上路过小卖部,给老人们买了几个,测完血压送他们,添点节日气氛。” 他把分好的工具递过来,“血压计我提前调试过了,数据准;消毒棉片也够,每个老人测完都换一片,卫生。”
林建军接过工具,把保温桶递过去:“你先去给赵奶奶送元宵,顺便问问她早上吃没吃降压药,我去社区医院跟张医生确认讲座细节,咱们 10 点在赵奶奶家汇合,别耽误了上门时间。”
小李刚走,林建军就骑着电动车往社区医院赶。张医生的诊室里,己经摆好了讲座要用的 PPT 和血糖检测仪,屏幕上正循环播放着 “糖尿病饮食误区” 的图文。“建军,你来啦!” 张医生笑着递过一杯热茶,“讲座的资料我都整理好了,健康手册 50 本,血糖试纸 20 份,现场试测血糖肯定够;我还准备了份‘元宵食用指南’,专门给老人们讲‘糖尿病能不能吃元宵’,省得他们过节犯愁。”
林建军接过指南,上面用西号字写着 “糖尿病患者每次吃元宵不超过 3 个,选择黑芝麻馅(低糖),搭配蔬菜食用”,还画了个小小的元宵图标,格外亲切。“张医生,太谢谢您了!老人们肯定特别需要这个,昨天还有人问我‘元宵节能不能吃元宵’呢。” 他又指着清单上的 “现场互动环节”,“咱们能不能留 20 分钟让老人们提问?他们攒了好多关于饮食的问题,想跟您聊聊。” 张医生点点头:“没问题!我特意留了时间,保证让每个老人都能问清楚。”
离开医院时,张医生把讲座流程表递给林建军,上面详细写着 “9 点开场、9 点 10 分讲饮食、9 点 40 分现场演示测血糖、10 点互动提问、10 点 20 分结束”,每个环节都标了时间,生怕出错。“林哥,这流程表太详细了,咱们按这个来,肯定没问题!” 小李发来消息,说己经到了赵奶奶家,元宵也送了,老人正等着测血压。林建军赶紧回复 “马上到”,骑上电动车往赵奶奶家赶。
到了赵奶奶家,门虚掩着,里面传来评剧的调子。林建军轻轻推开门,看见赵奶奶正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刚吃了一半的元宵,旁边放着降压药盒,显然是提前准备好了。“奶奶,元宵节快乐!” 林建军走过去,把山楂糕放在桌上,“我妈做的,您吃口解腻。”
赵奶奶笑着接过,咬了一口山楂糕,酸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好吃!比我自己买的还开胃。” 小李己经帮赵奶奶把袖子挽好了,林建军拿出血压计,消毒棉片擦过袖带,才轻轻绑在老人胳膊上 —— 松紧刚好能塞进一根手指,是之前教过的方法。“奶奶,您放松点,别紧张,深呼吸就行。” 林建军按下开关,血压计 “嘀嘀” 响了两声,屏幕显示 “132/80”。
他赶紧把数据记在记录表上,又翻出上次的记录 “138/82”,笑着说:“奶奶,您的血压又降了!比上次低了 6 个单位,看来您最近吃得清淡,药也按时吃,效果真好。” 赵奶奶凑过来看数据,眼里满是欢喜:“真降了?太好了!以后我肯定更注意,元宵节就吃 3 个元宵,不多吃。” 林建军把 “元宵食用指南” 递过去,帮她把 “3 个” 的字样用荧光笔标出来:“奶奶,您看,张医生特意写的,元宵节吃 3 个刚好,还得搭配蔬菜。”
离开赵奶奶家,两人往周爷爷家走,路过社区超市时,林建军进去买了包无糖黑芝麻糊,周爷爷爱吃甜口,又怕血糖高,无糖的正合适。到了周爷爷家,他正坐在阳台晒太阳,手里拿着个小喷壶,给盆栽浇水,旁边的桌上放着刚吃了一半的元宵。“爷爷,元宵节快乐!我们来给您测血压啦!” 林建军走过去,把黑芝麻糊放在桌上。
周爷爷放下喷壶,主动伸出胳膊:“建军,你看我这袖带绑得对不对?上次你教我了,能塞进一根手指就刚好。” 林建军帮着调整了下,按下开关,屏幕显示 “135/85”,比上次的 “138/85” 又低了点。“爷爷,您的血压也降了!看来低盐饮食很管用。” 林建军把数据记下来,又帮周爷爷检查降压药盒,“您的药还够吃半个月,等吃完了跟我说,我帮您代买。” 周爷爷点点头,眼里满是放心:“好!好!有你们在,我啥都不用操心。”
到马爷爷家时,己经快 11 点了。马爷爷正坐在门口听收音机,里面播放着元宵节的戏曲,旁边的小桌上放着个没开封的元宵袋。“爷爷,我们来给您测血压啦!” 林建军走过去,帮他把收音机音量调小,“我妈煮的元宵,您尝尝,软乎得很。” 马爷爷接过元宵,眼里满是感动:“谢谢建军、小李,元宵节还记得来看我,比我儿子还贴心。”
林建军帮马爷爷测完血压,128/80,很正常。“爷爷,您的血压特别好!继续保持,多晒太阳,别着凉。” 他把 “元宵食用指南” 递过去,“张医生说您支气管炎刚好,元宵别多吃,吃 2 个就行,配点温水。” 马爷爷点点头,把指南放进抽屉:“我肯定照着做,不添麻烦。”
中午时分,三位老人的血压都测完了,数据都比上次有所下降,林建军把记录表填好,每个老人的血压数据旁都画了个笑脸。两人在社区食堂吃了碗热乎的面条,就往社区办公室赶,王书记正忙着整理讲座资料,桌上摆着健康手册、血糖检测仪,还有刚打印好的 “元宵食用指南”。“建军、小李,你们来啦!快看看这些资料,够不够用,不够咱们再补印。” 王书记把资料递过来。
林建军接过,翻到 “元宵食用指南” 那页,笑着说:“张医生准备得太详细了,老人们肯定喜欢;咱们现场试测血糖的桌子,就放在讲座台旁边,方便老人们排队,我跟小李负责维持秩序。” 小李也补充道:“我早上买了些棉花灯,讲座结束后给老人们送一个,元宵节嘛,图个喜庆。”
王书记听了,赶紧拿出笔记录:“好主意!就按你们说的办,咱们的讲座既要讲健康,也要有节日气氛,让老人们听得开心、学得实用。” 他又指了指桌上的热水壶,“我准备了无糖茶,讲座时给老人们倒上,喝着解腻,也符合健康饮食。”
离开办公室时,张医生发来消息,说周六上午 8 点半到社区,提前调试血糖检测仪,还会带个护士帮忙现场测血糖。“林哥,咱们的准备越来越充分了,讲座肯定能办得成功!” 小李看着消息,眼里满是兴奋。林建军笑着说:“咱们回去把讲座流程表贴在社区广场和警务室门口,再跟老人们说一声,让他们周六早点来,找个舒服的位置。”
傍晚时分,晚霞把望溪巷染成了橘红色,社区广场的灯光亮了起来。林建军和小李把讲座流程表贴在公告栏上,旁边挂着串棉花灯,红色的流程表配着雪白的棉花灯,格外显眼。路过的老人凑过来,林建军就笑着讲解:“周六上午 9 点开始,先讲饮食,再演示测血糖,结束后还有棉花灯送,您早点来。” 老人们点点头,眼里满是期待。
离开广场,林建军骑上电动车往家走,夜色渐深,望溪巷的灯笼亮得更显眼了,暖黄的光透过红色的灯罩,洒在地上像一片片金红的光斑。路过赵奶奶家,看见她正跟邻居说讲座的事,手里拿着 “元宵食用指南”,脸上满是笑容;路过周爷爷家,听见里面传来收音机的声音,播放着今天测血压时录的健康口诀;路过马爷爷家,看见他正坐在门口,手里拿着个棉花灯,在灯光下轻轻晃。
林建军心里满是踏实 —— 确认讲座细节的用心,上门测血压的耐心,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却能让老人们的健康有保障,让望溪巷的元宵节满是温暖。他明白,望溪巷的 “平凡坚守”,不是一时的行动,而是长久的陪伴;不是空洞的计划,而是细致的落实。藏在讲座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里,藏在血压数据的每一个数字里,藏在对街坊的每一份牵挂里,这是他作为望溪巷民警最珍贵的价值,也是他这辈子最想坚持的事。
回到家,推开门就闻到黑芝麻元宵的香味,母亲正站在门口等他,手里拿着双干净的拖鞋:“回来啦?快洗手,元宵刚煮好,你爸特意多煮了点,说你忙了一天,肯定饿坏了。” 林建军把今天测血压、确认讲座的情况跟母亲说了说,母亲听了,笑着说:“你做得对,讲座细节定好了,老人们才能学得放心;上门服务贴心了,老人们才能过得舒心,望溪巷有你这样的民警,真是街坊们的福气。”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着热乎乎的元宵,聊着周六讲座的计划,窗外的灯笼光映在窗纸上,像开了朵暖暖的花 —— 望溪巷的元宵节,就在这样的守护与温暖中,满是平凡又珍贵的幸福。
烟火里的暖恋:当环卫之子遇上单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烟火里的暖恋:当环卫之子遇上单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6JQ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