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的混乱与低效,质量的潜在波动,像两座大山压在钱颢哲和何子云的心头。交货日期一天天临近,而仓库里合格的成品积累速度却慢得令人心焦。焦虑的情绪在生产小组中蔓延,抱怨和质疑的声音也开始时不时地冒头。
钱颢哲心急如焚,但他知道,光靠催促和安抚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必须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打破僵局!他将何子云拉到一边,语气凝重:“子云,这样下去不行!效率太低,质量也很难保证。你之前说的那个‘标准化’、‘改良工具’,必须立刻搞起来!不能再等了!”
何子云重重地点点头。她比任何人都更清楚问题的症结。前几天的手忙脚乱和一次次返工,让她更坚定了必须进行技术革新和流程优化的决心。光有标准不够,必须有让标准得以高效、统一执行的工具和方法!
她再次沉下心来,像一个真正的工程师一样,仔细观察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寻找可以改进的突破口。
第一个突破口,在材料处理上。
她发现,篾条厚度不均匀,是导致编织松紧不一、花纹参差的罪魁祸首。而问题出在刮皮刀上!传统的刮刀全凭手感,力度轻重、角度偏移,都会影响刮出的厚度。
她苦思冥想,突然灵光一现!她找来一块质地坚硬的木板,在上面按照需要的篾条厚度,刻出不同深度的凹槽。然后让孙大爷把刮刀的刀刃磨得极其锋利,刮皮时,将柳条卡在凹槽里,刀刃贴着木板边缘刮过。这样刮出来的篾条,厚度被凹槽严格限制,变得惊人的均匀!
“哎?!这个法子好!这刮出来咋都一样厚哩!”孙大爷试用后,惊喜地大叫起来。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篾条质量,也降低了对操作者技术的依赖,生手也能很快上手。
第二个突破口,在编织效率和一致性上。
针对王婶她们不适应分工的问题,何子云没有强行改变,而是采取了更迂回的策略。她制作了多种“辅助工具”。
她用细绳和木棍,为王婶做了“花纹间距定位尺”,固定在编织架上,这样每一道花纹的间隔就能保持一致。
她为负责编篮底的人做了“经条定位模具”,确保篮底的大小和经条数量固定,为后续王婶编花纹打好基础。
她甚至用旧报纸剪出“标准尺寸图样”,贴在墙上,让大家随时可以比对,防止产品尺寸走形。
这些小小的工具看似简陋,却极大地降低了操作难度,减少了对纯手感和经验的依赖,让不同工序之间的衔接变得更容易,质量也更稳定。
第三个突破口,在生产流程和组织上。
何子云和钱颢哲商量后,决定不强求完全的“流水线”,而是采取“小组协作”模式。根据大家的特长和意愿,重新组合。
王婶带领两个手最巧的妇女,专门负责最核心的花纹编织和收口提手安装,组成“技术核心组”。
李大娘和另外两人,专门负责编织技术要求相对单一但工作量大的炕席主体,组成“炕席组”。
孙大爷父子加上一个后生,专门负责材料砍伐、处理和草帽帽顶的基础编织,组成“材料与基础组”。
何子云自己则担任总质检和技术指导,同时负责半成品的流转和协调。
每个小组内部相对独立,但又彼此衔接。钱颢哲则负责整体的工时记录、工分核算和后勤保障。
同时,他们想办法腾挪了空间。将知青点一间废弃不用的柴房简单打扫出来,作为“材料处理间”和“基础编织间”,虽然依旧简陋,但总算和王婶家的“精加工间”分开了,避免了拥挤和干扰。工具也集中管理,按需分配。
这些改良措施,并非一帆风顺。起初,大家用惯了老办法,对这些新工具、新流程感到别扭和怀疑。
“用这板子卡着刮,不得劲!”孙大爷嘀咕。
“编个篮子还用量尺子?俺这手就是尺子!”王婶也觉得麻烦。
何子云没有争辩,而是耐心示范。她当着大家的面,用旧方法和新工具同时处理材料、编织同一个部件,然后摆在一起对比。结果一目了然:使用新工具和新方法做出来的东西,更加规整、统一,而且速度并不慢,甚至因为减少了返工,整体效率反而提升了!
事实胜于雄辩。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大家的抵触情绪渐渐消融,开始尝试接受和运用这些“新式武器”。渐渐地,生产现场变得有序起来。刮皮声、编织声依旧,但少了之前的争吵和抱怨,多了几分专注和默契。
效率,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合格产品的数量开始稳定增长,堆积在墙角。那些经过改良工具生产出来的部件,组合成的成品,质量显著提高,几乎每一件都接近甚至达到了样品的水平,整齐划一,透着一种规整的工业美。
王婶看着手中编好的篮子,忍不住感叹:“别说,用了子云做的那个小尺子,这花纹就是比之前匀称好看!”
李大娘也点头:“席子边用木条绷着编,就是首溜!”
孙大爷举着刮刀和模板,逢人便夸:“瞧瞧!俺现在刮的篾条,根根一样厚!”
钱颢哲看着这井然有序、效率大增的生产场面,一首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舒心的笑容。他看向何子云的眼神,充满了赞赏和敬佩。这个看似柔弱的姑娘,用她的智慧和坚持,硬是啃下了生产组织和技术难关这块硬骨头!
技术的星星之火,终于在实践中形成了可以燎原的改良方法。它不仅解决了眼下的生产和质量难题,更重要的是,为柳树沟编织事业的未来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扩展的路径。尽管前路依然漫长,但他们己经凭借自己的智慧,成功地跨越了创业初期最艰难的一道内部障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每克服一个难关,他们的脚步就变得更加坚实。
作者“一腔热血的写作大师”推荐阅读《八零年代知青的创业传奇》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6NN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