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西十三章:能源绞杀战与地下通道的暗袭
02:00 煤矿竖井的渗透与反潜入的钢铁闸门
凌晨两点的城北煤矿,寒风卷着雪粒抽打在伪装成废墟的井口上,美军第82空降师的60名精英伞兵正贴着岩壁攀爬。他们穿着白色伪装服,背着压缩氧气瓶和爆破筒,目标是地下30米的输煤传送带——只要炸断这条宽1.5米的钢带,基地的能源供应就会断一条胳膊。
伞兵中尉对着夜视仪观察,井口的假铁丝网锈迹斑斑,旁边的假哨兵(穿着破旧军装的稻草人)在风中摇晃,看起来毫无防备。“A组负责爆破,B组掩护,C组断后,”他打着手势,刀尖指向井口的铁皮棚,“进去后先控制通风口,别让他们放烟。”
但他们不知道,第二师的士兵们早己在竖井里布下“铁闸阵”。入口往下5米处,一道厚10厘米的钢板闸门藏在岩壁后,由地下掩体的液压装置控制;再往下10米,是布满钢刺的陷阱网,网眼仅容单人通过,触碰任何一根钢刺都会触发警报;最底层的传送带旁,还藏着6名携带喷火器的士兵,面罩后的眼睛在黑暗中闪着寒光。
“他们进来了,10人一组,间距3米。”竖井顶部的声呐操作员对着麦克风低语,耳机里传来伞兵靴踩在钢梯上的“咔哒”声。当第一组伞兵爬到5米高度时,他按下了闸门按钮——“哐当”一声,钢板闸门从岩壁中弹出,瞬间封死通道,将10名伞兵困在上方的狭小空间里。
“该死!被发现了!”中尉嘶吼着让伞兵用爆破筒炸门,但闸门的钢筋混凝土基座深嵌在岩壁里,3公斤炸药只炸出一个浅坑。更可怕的是,上方的通风口突然喷出浓烟,是掺了辣椒面的催泪瓦斯,伞兵们捂着口鼻咳嗽,视线模糊中,岩壁两侧的机枪突然开火,子弹像雨点般扫过,狭小的空间里瞬间堆满尸体。
侥幸绕过闸门的第二组伞兵刚摸到传送带,就被红外探测器锁定。“点火!”组长下令,6名喷火兵同时扣动扳机,10米长的火舌瞬间吞噬了通道,伞兵们身上的伪装服被点燃,惨叫声在高温中扭曲,最终倒在燃烧的传送带上,与钢带粘成一团焦黑的硬块。
06:30 电站佯攻与真目标的能源节流
清晨的电站区域,美军的12架B-29轰炸机带着8架P-51,朝着假烟囱俯冲——那座用铁皮和木头搭建的幌子上,还冒着昨晚轰炸留下的黑烟。投弹手盯着瞄准镜,看着500公斤航弹落在“烟囱”周围,将地表的假厂房炸得粉碎,却不知真正的发电机组藏在地下50米,正通过备用电缆向雷达站供电。
“他们咬钩了!”第二师师长巴赫对着通讯器冷笑,“启动‘影子电站’,把主机组的功率降到50%,让他们以为我们的电力快断了。”地下掩体里,工程师们转动旋钮,发电机的轰鸣减弱,输电线上的指示灯从绿色变成黄色,表面看起来像电力不足的样子。
这正是汉斯的“能源诱敌计”——故意让盟军看到假目标被摧毁、电力“短缺”,引诱他们集中火力攻击无关区域,从而掩护真正的能源核心。此刻,城北的煤矿仍在全速运转,矿工们用人力传送带代替电动设备,虽然效率低了30%,但每天仍能向电站输送70吨煤,足够维持基础运转。
“煤仓还剩7800吨,按现在的消耗,能撑16天。”后勤官对着清单汇报,笔尖划过“柴油50000升”的数字,“昨晚浮桥运来了3000升,补上了今天的消耗。”他指着墙角的油罐,“我们还把美军轰炸机残骸里的航空汽油提纯了,虽然杂质多,但能给发电机应急,又省出2000升柴油。”
10:00 地下通道的集团军突袭与机动防御的钢墙
城南的犹太区地下通道里,第七师的3000名士兵正沿着18公里长的隧道快速移动。他们的靴底裹着棉布,步枪上了刺刀,每隔100米就有一名通讯兵背着电台,电缆线在身后的轨道上滑动——这是汉斯策划的“中心开花”战术,目标是美军的炮兵阵地集群。
通道的岔路口挂着荧光指示牌,“炮兵阵地A区”的箭头闪着绿光。班长科恩用手按住岩壁上的压力传感器,输入密码后,一道暗门缓缓打开,露出外面的雪地——距离美军的155毫米榴弹炮阵地只有80米,炮组正在给炮管预热,没人注意到雪地下的动静。
“3分钟后突袭,先用手榴弹清理炮位,再用机枪封锁退路!”科恩对着士兵们打手势,拔出腰间的手榴弹,拉弦后数到三,猛地扔向炮群。“轰隆”的爆炸声接连响起,美军的炮位被掀翻,弹药箱殉爆的火光映红了天空,炮组士兵们在混乱中奔逃,却被从暗门涌出的德军机枪扫倒。
但美军的反应比预期快。第7装甲旅的20辆坦克立刻赶来支援,履带碾过雪地的轰鸣震得地面发颤。第七师的士兵们立刻退回通道,用炸药炸毁暗门,同时启动“隧道迷宫”模式——转动岩壁上的齿轮,通道内的岔路瞬间变换,原本通向A区的隧道转而连接B区的反坦克壕。
“追!别让他们跑了!”美军坦克营长下令,履带碾过暗门的废墟,冲进通道入口。但刚深入50米,前方的隧道突然塌陷,将5辆坦克埋在碎石下;两侧的岩壁喷出机枪火舌,履带被地雷炸断的坦克横在路中间,堵塞了后续部队,通道里很快堆满燃烧的残骸。
14:00 空中能源绞杀与雷达反制的电波战
盟军的侦察机发现了伏尔塔瓦河上的伪装浮桥,10架P-51立刻俯冲扫射,机翼下的机枪子弹在冰面上溅起水花。但浮桥的钢板下藏着50毫米厚的防弹层,子弹只能留下浅坑,而桥墩下的水下炸药早己连接引爆器,只要坦克碾过就会触发。
“让他们炸,浮桥我们有三座备用的。”第五师师长克莱因对着通讯器说,同时下令启动“电波干扰”——在假浮桥附近架设3台干扰机,发出与雷达相似的电波,让盟军的轰炸瞄准镜产生偏差。当美军的B-29来炸浮桥时,航弹果然落在50米外的冰面上,只炸出几个无关紧要的冰窟。
更激烈的对抗在雷达波段展开。盟军的电子战飞机试图用强电波瘫痪城堡山的雷达,屏幕上的雪花越来越密,目标信号时隐时现。但备用雷达立刻切换到加密频道,操作员们用人工计算修正偏差,在雪花中捕捉到15架试图偷袭煤矿的B-17,引导8架BF-109升空拦截。
“他们的干扰变强了,锁定目标需要多花5秒!”克劳斯对着无线电喊,手指在雷达屏幕上滑动,试图从雪花中抓住B-17的轨迹。当距离缩短至5公里,他猛地打开机炮,曳光弹在天空中划出红线,终于击中一架B-17的尾翼,对方失控下坠,撞向另一架轰炸机,两团火球在云层中相撞。
18:00 能源清单的红色警报与防线的钢铁誓言
黄昏的地下指挥中心,能源仪表盘上的指针第一次进入“警戒区”:煤炭7500吨(剩余15天),柴油48000升(剩余16天),汽油37000升(剩余18天)。最棘手的是润滑油,只剩2000升,不够所有坦克和战机使用,机械师们正用猪油和机油混合代替,虽然效果差些,但能撑过紧急情况。
“盟军肯定发现了我们的能源消耗速度,”汉斯指着地图上的煤矿,“今晚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炸掉竖井,我们必须加派一个团防守。”他对着通讯器下令,“让第八师的1500人进驻煤矿地下掩体,携带足够10天的口粮和弹药,就算被围也要守住输煤通道。”
第八师的士兵们立刻行动,背着弹药箱钻进煤矿的竖井。他们在通道两侧挖了100个射击孔,每个孔后都架着MG42机枪;在传送带下方埋了50颗磁性地雷,只要美军的工兵靠近就会引爆;最深处的发电机房里,还藏着3台备用柴油机,足够支撑雷达站运转3天。
此时,盟军总指挥部的帐篷里,巴顿正对着参谋们咆哮:“明天动用所有兵力,炸不掉煤矿就烧了它!用凝固汽油弹,把整个区域变成火海,我看他们还怎么挖煤!”参谋们低着头,在地图上标出凝固汽油弹的投放区域,红色的圆圈像一块块烧红的烙铁,烫在布拉格的土地上。
夜幕降临时,布拉格的天空飘起了小雪,掩盖了白天的血迹和弹痕。地下工事里,士兵们用体温融化雪水,就着黑面包吞咽;雷达站的屏幕上,绿点再次聚集,比昨晚更密集;煤矿的传送带上,黑色的煤块仍在缓缓移动,像基地永不疲倦的心脏。
汉斯站在地下指挥中心的窗前,看着外面飘落的雪花,手指在能源清单上轻轻敲击。他知道,明天将是能源绞杀战的高潮,或许防线会被撕开缺口,或许能源会提前耗尽,但只要还有一个士兵、一颗子弹、一升燃油,布拉格的钢铁防线就会继续坚守。
“告诉所有人,”他对着通讯器下令,声音透过电波传遍每个角落,“煤会烧完,油会耗尽,但我们的骨头,能撑到最后一刻。”
伏尔塔瓦河的冰层下,河水依旧流淌,倒映着两岸的灯火。一边是盟军营地的探照灯,在雪地上扫出惨白的光;一边是德军地下工事的微光,在黑暗中沉稳闪烁。能源的绞杀还在继续,而冻土下的钢铁,正等待着黎明的考验。
带着红警系统改写二战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带着红警系统改写二战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6OB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