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1章 父亲的旧工具箱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http://www.220book.com/book/6OI9/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第十一章 父亲的旧工具箱

知识竞赛冠军的奖金,每人五十元,像一颗温润的玉石,揣在林栋的内衣口袋里,散发着令人安心的暖意。这和他之前倒卖教辅赚来的那些毛票的感觉截然不同。这是经过官方认可、凭“真本事”挣来的干净钱,代表着他在这个重生世界里,正一步步走上正轨。

放学路上,张倩和孙磊还沉浸在兴奋中,热烈地讨论着要去新华书店买那套心仪己久的《科幻世界》合集,或者添一支新钢笔。林栋安静地走在旁边,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心里却在飞速盘算着这五十元,连同他之前攒下的将近八十元“巨款”,该如何最大化利用。

首接全部交给母亲?固然能解一时之急,但并非长远之计。他需要让钱生钱,至少,要为自己下一步更重要的计划——区级知识竞赛,以及更长远的学习规划——打下基础。

区级竞赛,对手将是来自全区几十所中学的尖子生,规模和难度都不是校级比赛能比的。仅仅依靠学校阅览室那些过期的报刊和零散的记忆碎片,是远远不够的。他需要更系统、更前沿的资料。

他的目标,锁定了市中心的新华书店。那里是知识的圣殿,有着最新、最全的各类书籍和辅导资料,当然,价格也最为昂贵。

周六一大早,他揣着一百三十元钱,坐上了前往市中心的公交车。新华书店的气派远非图书批发市场可比,明亮的玻璃橱窗,光洁的地板,空气里弥漫的是新书油墨的清香,而不是喧嚣的讨价还价声。书架林立,分类清晰,来这里的人大多衣着整洁,安静地浏览翻阅,带着一种对知识的敬畏。

林栋首接找到了“政治时事”和“中学生竞赛”专区。他仔细搜寻着,很快,几本刚刚上架、封面崭新的书吸引了他的目光:

《香港回归知识读本(中学生版)》,编著者名字后面跟着一长串唬人的头衔。 《时事政治千题千练(1997最新版)》。 《初中百科知识竞赛题库精编》。

他拿起那本《香港回归知识读本》,翻开目录,看到里面系统梳理了香港历史、中英谈判全过程、基本法解读、回归庆典安排甚至未来展望,内容详实,条理清晰,远比他零散搜集的资料全面。再看版权页,果然是今年三月刚印刷的。

就是它了!他又拿起另外两本,翻看之后也觉得非常有价值。他看了一眼书后的定价,心里微微一抽。《读本》12.8元,《千题千练》9.5元,《题库精编》11.2元。三本书加起来,要三十多块钱!

在97年,这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绝对是奢侈的消费。但他没有任何犹豫。知识投资,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他拿着三本书,又去文具柜台买了一摞质量好一些的活页纸和一盒水笔芯,这才走到收款台。

收银员看着这个半大孩子拿出厚厚一沓 mostly 是十元、五元的零钱,仔细数出三十多元,不由得多看了他两眼。林栋面色平静地接过装好书和文具的塑料袋,心里却充满了收获的喜悦。

走出书店,阳光正好。他提着沉甸甸的袋子,感觉像是提着一整个未来的武器库。

回到家,母亲周梅看到他买回这么多新书,又是一阵心疼:“哎呀,怎么又买这么多书?这得花多少钱啊?学校发的还不够看吗?”

“妈,这是准备区里比赛用的资料,学校没有。”林栋解释道,拿出那本《香港回归知识读本》,“您看,这里面讲得可细了,还有好多图片呢。”

周梅凑过来看了看印刷精美的封面和内页,虽然不识字,但也觉得这书“很高级”,嘟囔了几句“钱要省着点花”,便也不再说什么。儿子学习上的事,而且是为了“为校争光”的正事,她总是支持的。

父亲林建国晚上回来,看到那几本新书,没多问,只是拿起那本《题库精编》随手翻了翻,里面密密麻麻的题目让他眼花缭乱,又默默放下了。他沉默了一会儿,忽然起身,走到床底下,拖出一个蒙着厚厚灰尘的木箱子。

箱子打开,里面是一些锈迹斑斑的老虎钳、扳手、螺丝刀、砂纸,还有几个小铁盒,装着各种规格的钉子、螺丝和小零件。这是一套被他闲置了多年的工具。

“你那些书,包个书皮吧。”林建国闷声说了一句,从箱子里找出一把还算锋利的裁纸刀,一卷用了一半的透明胶带,还有几张不知道哪年留下来的、印着“安全生产”字样的硬挂历纸,递给了林栋。“省得没几天就翻烂了。”

林栋愣了一下,接过东西。父亲的话一如既往的简洁,甚至有些生硬,但这个举动背后那点笨拙的、不善表达的支持,他却真切地感受到了。

“谢谢爸。”他低声道。

那天晚上,林栋就在昏黄的灯光下,用父亲给的裁纸刀和挂历纸,仔细地为三本新书包上了书皮。挂历纸背面是空白的白色,他用钢笔在书脊上工整地写下书名。父亲则坐在一旁,就着灯光,默默地打磨着一把有些钝口的凿子,砂纸摩擦金属的声音沙沙作响,伴随着林栋翻动书页的声响,构成了一幅奇异却温馨的画面。

周梅端来两碗白糖水,看着父子俩各忙各的,轻轻叹了口气,嘴角却微微弯起一点不易察觉的弧度。

有了新武器的加持,林栋备战区赛的劲头更足了。他每天雷打不动地抽出时间啃读新资料,在活页纸上整理笔记,归纳重点。他发现自己重生后的记忆力似乎也比前世好了不少,很多内容看一两遍就能记住大概,理解能力更是远超同龄人。

课间,他和吴小燕的讨论内容也更深入了。他会有选择地分享一些从新书上看到的、超出课本范围的知识点或时事分析。

“你看这里说,香港回归后,人民币和港币会并存流通,但汇率可能会受到影响……”林栋指着《读本》上的一段话。 “真的吗?那我们去香港买东西还要换钱?”吴小燕好奇地凑过来看,马尾辫扫过林栋的胳膊。 “短期内应该是这样。书上说这是一种过渡安排……” 两人的讨论常常吸引周围几个好学的同学旁听,渐渐地在班级里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探讨时事和难题的“学习小组”氛围。

这种专注和投入,首接反映在了紧接着的期中考试上。林栋一如既往地控制着答题的精准度,数学最终得分95,语文88,英语90,物理92……总分稳稳地停在了班级第九,年级排名也跃升至三十八名!

当期中考试的成绩单贴在教室后面的墙上时,引起的轰动远比知识竞赛夺冠更大。成绩是硬道理,是学生时代最核心的KPI。

“第九?!林栋你第九了!”张伟第一个蹦起来,比自己考好了还兴奋,使劲拍着林栋的后背,“牛逼啊!你这进步也太神速了!” 周围瞬间围过来一群同学,七嘴八舌: “真的假的?我看看!” “数学95?物理92?我的天……” “林栋,你最近是不是开了什么小灶?传授点经验呗!” “是不是跟课代表一起学习效果这么好?”有人促狭地笑着,目光在林栋和吴小燕之间逡巡。

吴小燕也看了看成绩单,然后转过头,很认真地对林栋说:“你物理这次最后那道大题的第二问解法很巧妙,比我的方法节省步骤。”她的眼神里是纯粹的学术欣赏,没有丝毫嫉妒。

班主任刘老师抱着试卷走进教室时,脸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她特意点了林栋的名字:“这次期中考试,我们班整体有进步,尤其要表扬林栋同学!进步非常显著,从上学期的中游一跃进入班级前十!这说明什么?说明只要方法对头,肯下功夫,就没有学不好的知识!大家都要向林栋同学学习这种刻苦钻研、迎头赶上的劲头!”

各科老师上课时,也或多或少地提到了林栋的进步。数学赵老师让他起来分享最后一道大题的思路,物理老师则拿着他的卷子,对那道巧妙解题步骤点了点头:“嗯,这个辅助线加得不错,跳出了常规思路。”

放学回到家,林栋把成绩单递给母亲周梅。周梅看着上面清晰的排名和各科成绩,手指微微颤抖,反复看了好几遍,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抬起头,眼圈有点发红,声音哽咽着:“好……好……第九名……真好……”她忙不迭地把成绩单拿去给刚进门的父亲看,“老林,你看,小栋考了第九名!”

林建国正拍打着身上的灰,闻言动作一顿。他接过成绩单,凑到灯光下,眯着眼,一个个数字看过去,看了很久。他那张常年被生活刻满疲惫的脸上,肌肉微微抽动了一下,没有笑容,也没有夸赞,只是从喉咙里发出一声短促的“嗯”。但林栋看见,父亲那总是微微佝偻的腰背,似乎不易察觉地挺首了一点点。晚上吃饭的时候,父亲罕见地没有最先撂下筷子,而是沉默地吃完了碗里所有的饭,甚至把菜汤都拌着吃完了。

林栋看着父母的反应,心里酸酸胀胀的。他明白,这份成绩单,比之前任何一点金钱的补贴,都更能抚慰父母焦虑的心,都更能给这个困顿的家庭带来实实在在的希望。

他依旧保持着低调,将功劳归于“运气”和“最近下了点功夫”。但只有他知道,这一切都在计划之中。班级第九,年级三十八,这个位置足够优秀,能赢得尊重和资源,又不会过于惊世骇俗。

黑板报上的香港回归倒计时数字一天天变小,林栋的脚步也越发沉稳。他不再是最初那个只有一腔孤勇、慌不择路的重生者,他开始有了知识武装,有了微薄的资本,有了明确的目标,更有了几分属于这个年纪、却又远超这个年纪的沉静与耐心。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这才是重生者应有的节奏。区知识竞赛,将是下一个需要攻克的堡垒。



    (http://www.220book.com/book/6OI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http://www.220book.com/book/6OI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