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透,李淑兰就把灶膛里的火重新点着了。锅底还沾着昨夜熬粽叶的黑渣,她拿铁铲刮了两下,水一冲,哗啦一声倒进潲水桶。陈婉清蹲在院角搓抹布,听见动静抬头看了眼,轻声问:“妈,今天第一批货得赶早送?”
“不止。”李淑兰把米盆搬上案板,“供销社回话,两百盒全要,还得加五十。”
周晓禾从屋里冲出来,围裙都没系好:“加单?可咱们人手……”
话没说完,村口传来脚步声,一前一后两个穿灰制服的男人进了院子,肩上别着公社徽章。后面跟着村长,低着头不看人。赵红梅叉着腰走在最后,嘴角绷着,眼里带火。
“李淑兰!”她嗓门一提,“你这是要翻天?”
李淑兰手没停,把泡好的米舀进簸箕:“有事说事,别堵我门口。”
“你私设摊点,未经批准,擅自经营,扰乱集体经济秩序!”赵红梅甩出一张纸,“公社接到举报,现对你小吃铺依法查封!”
两个工作人员上前,一人去搬桌案,一人掀开竹帘要往里屋走。陈婉清站起身,挡在门口:“你们不能乱来,这铺子是正经卖吃的,供销社订的货!”
“订货?”赵红梅冷笑,“谁给你开的营业执照?谁批的营业场地?啊?一个农妇,家里支个锅就敢收钱?这是投机倒把!”
村长咳嗽两声:“红梅说得对,政策摆在那儿,咱们得执行。”
李淑兰这才放下簸箕,走到院中,盯着那两个正搬桌腿的人:“慢着。”
她声音不高,可院子里一下静了。
“我问一句,”她看着公社的人,“我卖的是毒药,还是赃物?”
没人答。
“米是我自家买的,粽叶是山里采的,咸蛋黄是自己腌的。卖给供销社,换的是国家的钱票。哪一条,写着‘倒把’?”
赵红梅一甩辫子:“你没批文,就是违法!别跟我扯这些!”
李淑兰没理她,转向村长:“村长,你当干部几年了?青溪村谁家没在地头卖过鸡蛋、换过盐?现在连吃食都不能做了?”
村长搓着手:“这……这是上头的命令,我也没法子。”
“命令?”李淑兰从内衣兜里掏出一张折得整整齐齐的纸,拍在桌上,“供销社主任亲笔写的订货单,白纸黑字,盖着章。你们说我是倒把,那供销社是不是也成了销赃的?”
众人一愣。
陈婉清立刻接话:“订货单我见过,还有电话记录,村邮递员能作证。”
周晓禾也上前一步:“我们没涨价,没强卖,粽子一个西两米,蛋黄一整个,连盒子都是旧饼干盒改的。谁吃了说不好吃,我们退钱。”
围观的村民开始低声议论。
“李家这粽子,我尝过,实在。”
“人家没偷工减料,比大队食堂做得还讲究。”
“就是,要封也得讲理啊。”
赵红梅脸色一沉:“讲理?政策就是理!你们懂什么?个体经营就是走资本主义路线!”
李淑兰忽然转身,从屋里拿出个蓝布包袱,解开,抽出一张报纸。
《人民日报》。
她抖了抖,举起来:“你们说政策,我今天就念一念,党中央的政策!”
人群安静下来。
她清了清嗓子,一字一句念:“当前形势下,应鼓励农民利用闲暇,发展家庭副业,活跃农村经济……个体经营,只要合法合规,就应受到保护。”
念完,她抬头,目光扫过村长、工作人员,最后落在赵红梅脸上:“这是前天的社论,我儿子从县里带回来的。你们封的不是我的铺子,是党中央的路!”
没人说话。
两个公社工作人员 exged 一个眼神,其中一个低声对村长说:“这报纸……是真的。”
村长额头冒汗:“可……可她没走审批程序……”
“程序?”李淑兰把报纸折好,塞进包袱,“等你走完程序,端午都过了。老百姓要吃,单位要订,国家要恢复经济,等得起吗?”
她指着灶台:“火我都烧了,米都泡了,两百五十盒,今天必须出。你们要封,先把我的锅砸了,把我的手砍了,再来说话。”
人群哗然。
“李婶说得对!”
“人家凭本事吃饭,凭良心做事,凭什么封?”
“要是都像她这样‘倒把’,咱村早富了!”
赵红梅气得脸发青,指着李淑兰:“你……你别以为念个报纸就能糊弄过去!这事没完!”
李淑兰不理她,转身走到灶前,掀开锅盖,热气扑面,她伸手试了试水温,回头对陈婉清说:“米控好火候,熟得匀。”
陈婉清点头,立刻添柴。
周晓禾搬出包装箱:“标签我来贴,一个不歪。”
李淑兰拿起第一个粽子,裹叶、捆绳,动作利落。她一边包一边说:“‘兰香’不倒,明天照常出摊。谁要吃,来买。谁要订,上门谈。供销社能订,大队能订,县里也能订。”
她把包好的粽子放进盆里,啪的一声。
“我不惹事,也不怕事。谁要压我头上来,我就把道理摆到台面上。谁要动我儿媳,动我家饭碗,我李淑兰——”
她抬头,声音洪亮:
“豁出这条命也跟他拼了!”
人群爆发出叫好声。
有人递来热水:“李婶,喝口暖暖。”
有人蹲下帮忙理粽叶:“我手慢,但能干。”
村长站在原地,手里的查封令捏得皱成一团。两个公社人员互相看了看,默默收起文件,转身往外走。
赵红梅咬着嘴唇,狠狠瞪了李淑兰一眼,甩头就走。
李淑兰没看她,只把最后一个粽子包好,放进蒸笼。
锅盖合上,白汽往上冲,顶得盖子噗噗响。
她站在灶前,背挺得笔首,手背上的茧子沾着米粒,没擦。
周晓禾悄悄抹了下眼角,低声对陈婉清说:“妈刚才念报纸的时候,我心跳得像打鼓。”
陈婉清看着李淑兰的背影,轻声说:“她不是念报纸,她是把心掏出来给人看。”
李淑兰转过身,拿起抹布擦案板:“别愣着,第二批米泡上了,接着干。”
她走到铺子门口,那块写着“兰香小吃”的木牌被推歪了,她扶正,拍去灰。
手指在“香”字上停了停。
然后转身,抄起扫帚,把门槛前的碎叶扫成一堆。
扫帚划过土地,沙沙地响。
(http://www.220book.com/book/6OS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