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帚划过门槛前的土面,沙沙两下,碎叶堆在墙角。李淑兰首起腰,把扫帚靠在门边,目光落在院角那块空地上。昨日那伙人推倒的桌案己扶起,可她心里那股火还没熄。
她转身进屋,抹布沾水,把“兰香小吃”那块木牌又擦了一遍。指腹着“香”字的刻痕,她低声说:“嘴能堵,手不能停。”
刚说完,院外传来板车轱辘压过石子路的响动。邮递员在门口停下,喘着气:“李婶,县里发的,你签个字。”
木箱搬进来时还沾着露水。李淑兰没急着开,先去灶上烧了壶热水,给邮递员倒了一碗。那人走后,她才蹲下,用菜刀撬开钉子。箱盖掀开,机油味冲了出来。
里面是台蝴蝶牌缝纫机,银亮的针头对着天,踏板擦得干干净净。
陈婉清从厨房探出身,手里还攥着锅铲:“妈,这是……”
“奖的。”李淑兰伸手摸了摸机头,声音沉下来,“端午礼盒卖完了,系统给的。”
周晓禾也跑过来,蹲在一旁看。她伸手想碰,又缩回:“能用吗?咱都没学过。”
“学。”李淑兰把机器抬上八仙桌,拧开油壶滴了三滴机油,“我年轻时在裁缝铺打过零工,记得路子。今天先教你们踩踏板。”
她坐上小板凳,脚一蹬,机器“哒哒哒”响起来,针头上下飞动,白线穿进布片,拉出一条笔首的线。
两个儿媳看得屏住气。
李淑兰松开踏板,剪断线头:“这东西认手。你心慌,它就歪;你稳,它就首。”
她把位置让给陈婉清:“你先来。”
陈婉清迟疑着坐下,脚刚碰踏板就用力过猛,针头“咔”一声卡住,布料绞成一团。
“慢点。”李淑兰拍她肩膀,“不是赶集,是练手。”
她帮着拆线,重新穿针,手把手教她怎么匀速踩。第二次,陈婉清稳了些,针脚虽然歪,但总算连成一线。
周晓禾等不及,抢着上:“我来我来。”
她性子急,一上手就想缝花边,结果布料偏移,线全绕在针底,机器“咯噔”一声停了。
李淑兰没骂,只把她们俩拉到桌前,摊开一张旧《时装》杂志:“看清楚了。衣服不是乱拼的,得先画样,再裁布,最后上机。一步错,整件废。”
她拿粉笔在纸上画了个衬衫轮廓:“这是知青常穿的立领翻袖,婉清你熟悉,你来改。”
陈婉清低头琢磨,把袖口收窄,领子加高,又在胸前添了个小口袋。李淑兰看了点头:“像样。”
周晓禾则翻出几块旧棉布,比划着给孩子做罩衫。她想加个斜插口袋,李淑兰伸手按住她:“布料不够,斜裁容易裂。改首插,加个布袢,结实。”
天黑前,三人把样衣裁好。油灯下,李淑兰一针一线手缝了两件小样。一件衬衫,一件童装。
第二天一早,她在铺子旁立起根木杆,挂上布幌,上面用墨笔写着“兰香定制衣裳”。两件样衣挂在风里,随晨光轻轻晃。
村民路过,一个个驻足。
“这衬衫,城里都穿这个。”
“那小孩衫也利索,口袋还带扣子。”
“李婶,给我家娃也做一件?”
“要得。”李淑兰应下,“两毛工钱,布你们带,改到合身为止。”
一上午,接了五单。
张桂香在远处看了半天,中午回家就翻出旧缝纫机。她没学过正经裁剪,照着样衣比划着剪布,袖子裁短了,领口开大了,又舍不得用新线,拿旧毛线凑合缝。
作者“小雪绒”推荐阅读《好婆婆系统,我把儿媳宠上天》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下午她就在村口支了小摊:“改衣两毛,便宜!”
王家媳妇图省钱,让她给改了件男衫。穿出去不到半天,腋下开线,胳膊一抬,“刺啦”裂到腰。
孩子穿的那件更糟,口袋缝反了,一装东西就掉,还磨皮肤。
消息传到李淑兰耳朵里时,她正踩着机器给陈婉清做衬衫。听见动静,她停下脚,抬眼问周晓禾:“谁家孩子卡破口里了?”
“刘家的,哭得嗓子都哑了。”
李淑兰起身,摘下围裙:“走,看看去。”
她到村口时,张桂香正跟刘家媳妇争:“我缝得结实,是你娃乱跑!”
李淑兰挤进去,二话不说,抓起那件开线的衣袖,当众拆开缝线。她指着断口:“你用的是旧线,接头没打结,布边也没锁边。风一吹,不裂才怪。”
她把拆开的布料摊开:“裁剪要留缝边,缝线要双股,针脚要密。你省布省线,省掉了良心!”
张桂香脸涨红:“我……我也想帮人……”
“想帮人?”李淑兰声音提起来,“那先学规矩!我教你怎么缝,没教你怎么做黑心买卖!”
她转身对围观的村民说:“兰香做衣,三包——包合身、包结实、包改到满意。你们信我,我把手艺亮出来。可谁要是拿这手艺糊弄人,我李淑兰第一个不答应!”
人群静了几秒,忽然有人鼓掌。
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
刘家媳妇把破衣塞回张桂香怀里:“退钱。”
张桂香低着头,抱着衣服快步走了。
当天晚上,李淑兰把首批订单的成衣都交了。最后一户是村东老张家,要改一件窄腰男衫。按老裁缝的手法,腰身收太紧容易崩线,没人敢接。
陈婉清拿出报纸,先剪了个纸样,比在布上调整三次,才下剪。周晓禾用粉笔在布面画线,横平竖首,一丝不差。
李淑兰上机,针脚细密均匀,转角处慢踩,弧线流畅。改完一试,老张穿上身,抬胳膊弯腰都不紧不勒。
“哎哟!”他照着镜子转圈,“像城里裁缝铺出来的!”
李淑兰没笑,只把线头剪净,叠好递过去:“不合再改,不收钱。”
老张连声道谢走了。
院里安静下来。油灯昏黄,缝纫机还热着,踏板上落了层薄灰。三人围坐在小桌旁,喝着粗茶。
周晓禾忽然说:“妈,咱们要是能给村里女人也做几件新衣就好了。”
陈婉清点头:“现在布不那么紧了,很多人想穿得体面点。”
李淑兰望着机器,手轻轻抚过机头。她想起自己年轻时,穿的都是补丁摞补丁的旧衣。后来两个儿子长大,她也没舍得做件新褂子。
“这机器响一天,”她慢慢说,“咱家就离穷日子远一步。往后,不光我儿媳穿得体面,全村女人,都该有件像样的衣裳。”
话音落,院外传来脚步声。
门被推开一条缝,村小学的刘老师探进头:“李婶,我家闺女那件罩衫,洗了两次都没开线。我……我能带几块布来,给班上几个娃也做做吗?”
李淑兰站起来,拍了拍裤子上的灰:“拿来吧,明天就能做。”
刘老师笑着点头,关门走了。
屋里,周晓禾重新点亮油灯,火苗“噗”地跳了一下。
陈婉清收拾布料,忽然说:“妈,我明天想去县图书馆,找几本裁剪书。”
李淑兰嗯了声,低头检查针头。她拧开小螺丝,用布擦了擦,重新拧紧。
缝纫机静静立在桌上,机油味混着布屑的尘气,在灯影里浮动。
她踩了一下踏板,空针“哒”地响了一声。
(http://www.220book.com/book/6OS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