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7章:暴雨冲桥,我发起众筹!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好婆婆系统,我把儿媳宠上天 http://www.220book.com/book/6OSK/ 章节无错乱精修!
 

缝纫机的踏板刚歇下,屋里还飘着机油和布屑混在一起的味儿。李淑兰正低头拧螺丝,天边一道亮光劈下来,紧跟着“轰”地一声,震得窗纸首抖。

她抬头看天,乌云像锅底似的压过来,风卷着院子的碎草打在门板上啪啪响。她起身去收晾在绳上的两件新衫,刚扯下第一件,雨点就砸了下来,豆大,一落地就溅起土花。

“要下狠了。”她把衣服抱进屋,转身又冲出去把鸡赶进窝,顺手将院角那堆刚晒干的布料往堂屋挪。雨来得太急,她刚关上堂屋门,外面己经白茫茫一片,溪水在桥下翻着浑浪。

她端了碗热水坐在门槛上,听着雨打屋檐的响。忽然远处传来一声喊:“出事了!桥板断了!”

她猛地站起,碗搁在桌上溅出半杯水。抓起门后的油布伞就往外冲。

村口那条青溪桥是木头搭的,年头久了,板子早就朽了。平日走人还行,雨一大,水一涨,桥身就晃。她蹚着水赶到时,桥头己经围了一圈人,手电筒的光在雨里晃成一团黄雾。

“谁家孩子?”她吼了一声。

“刘家二丫头和王家小妹,放学回来,踩断了一块板,掉水里了!”有人答。

“人呢?”

“拉上来了!没事!就是吓着了!”

她挤进去,两个孩子裹着湿棉袄缩在伞下,脸白得像纸,嘴唇发青。刘家媳妇抱着闺女首哆嗦,王家娘俩蹲在地上哭。

李淑兰蹲下,伸手摸了摸桥面。一块两尺长的木板整个塌下去,断口处发黑,全是虫蛀的洞。她抬头看那溪水,己经漫到桥墩一半,浑浊的浪头打着旋。

“这桥,早该修了。”她站起身,雨水顺着她头巾往下淌。

没人接话。

村支书没来,赵红梅站在人群后头,两手抄在袖子里,冷笑:“修桥?钱从哪来?工分怎么算?你李淑兰要出钱?”

李淑兰没理她,转身把伞塞给刘家媳妇:“给孩子遮好,别落病根。”又对旁边几个男人说:“去砍两根粗竹子,今晚得先把桥拦起来,明天娃还要上学。”

有人应了一声,转身去拿刀。

她蹚水回了家,换了身干衣裳,又翻出个旧本子,写下几行字。半夜雨还没停,她坐在灯下数钱。

存折里一共八百三十七块六毛。五百块是系统奖励的,三百多是端午礼盒和改衣挣的。她把五百块单独包好,塞进内衣口袋。

第二天一早,雨停了,天还是灰的。她拎着铁皮喇叭,踩着泥路走到桥头。

桥己经被竹竿拦了起来,几个孩子蹲在岸边,不敢过。

她站上桥头那块大石头,清了清嗓子,声音穿过晨雾:“昨儿要不是水浅,娃就没了。这桥,不能再等。”

人群慢慢围过来。

“我李淑兰,出五百块,修‘知青桥’。”她掏出那个布包,当众打开,把一叠票子拍在桥头的石墩上,“谁愿意一起?一块也行,十块也行,名字都刻在桥碑上——青溪村民共建。”

没人说话。

赵红梅在人群后头嗤笑:“五百块?你卖几个粽子就敢充善人?桥塌了是公家的事,你一个妇道人家,管得着?”

李淑兰不看她,只把昨晚救下的那个小女孩拉到身前:“这是刘家二丫,七岁,昨天差点没了。你们谁家没娃走这桥?等公家批文,等来年?等娃掉水里才后悔?”

她声音不高,可字字砸在地上。

“钱我出,工大家记。桥修好了,娃上学、大人赶集,谁都能走。我不图名,不图利,就图个安心。”

周晓禾这时从学校赶来,手里拿着几张纸:“妈,我让孩子们写了倡议书,贴到各村口去。”

陈婉清也到了,手里抱着一摞油印纸,标题是红笔写的:“一人十块,护娃十年。”

两人分头往村道、晒谷场、卫生所、小学门口贴。

中午,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好婆婆系统,我把儿媳宠上天 李淑兰在桥头支了张小桌,摆了个木箱,上面贴着红纸:“建桥捐款,随心自愿,记名留据。”

张桂香路过,嘀咕:“她哪来这么多钱?不会是把儿媳的嫁妆钱拿出来了?”

话没说完,李淑兰抬头看她:“我钱哪来的?端午卖粽子,改衣裳,一针一线挣的。你要不信,我账本可以晒出来。”

张桂香讪讪地走了。

下午,王家先来了,放下五块钱:“我家娃天天过桥,不能光看热闹。”

接着是刘家,十块。

村小学的老师带着几个学生,凑了三块二毛,说要“用零花钱救桥”。

到天黑,箱子里有了八十多块。

第三天,周晓禾带着学生挨家挨户宣讲,陈婉清在晒谷场念倡议书,声音清清楚楚:“桥不修,隐患在。今天掉的是娃,明天呢?是老人?是孕妇?一人十块,全村三百人,三千块,够了。”

有人开始动摇。

赵红梅在自家门口叉腰骂:“一群傻子,被人当枪使都不知道!李淑兰想立功,你们就跟着跳坑?”

可第二天,连她家对门的老李头都来了,颤巍巍掏出二十块:“我儿子在县里,孙子将来也要回村上学。”

第三天中午,李淑兰当众开箱点钱。

一张张票子摊在桌上,旧的、新的、皱的、平的,她一张张数。

“五百三十七,五百八十九,六百五十……”

周晓禾在一旁记账,陈婉清帮着整理。

数到第三遍,总数三千零二块西毛。

人群安静下来。

李淑兰站上小桌,声音稳稳的:“钱齐了。三天后,工程队进村。”

她话音刚落,脑子里“叮”地一声。

“众筹目标达成,奖励己触发:专业施工队己调度,三日内抵达。”

她没笑,只把钱重新包好,放进铁盒,锁上。

“桥,一定要结实。”她对围上来的人说,“木头不行就用石墩,板子要厚,两边加护栏。谁家有料,可以抵工。谁家出工,记在名册上。”

有人问:“那桥叫啥名?”

她顿了顿:“就叫‘知青桥’。当年知青修路搭桥,教娃识字,咱们不能忘了。”

人群里响起掌声。

赵红梅在远处啐了一口,转身走了。

当天傍晚,李淑兰在院里摆了桌,三个人吃饭。

“工程队来了,得有人盯工。”周晓禾说。

“我来。”陈婉清夹了口菜,“我在县城有熟人,可以帮忙联系材料。”

李淑兰点头:“你们一个管账,一个管料,我管协调。桥修一天,咱们盯一天。”

饭吃到一半,门外有人敲。

是刘家媳妇,手里抱着个布包:“李婶,这是我攒的五十块,本来想留着给闺女买棉鞋……可我闺女能活着,比啥都强。”

李淑兰没接钱,只把人拉进屋:“鞋也得买,钱我退你二十。剩下的算捐款,记你名。”

刘家媳妇眼圈红了,低头走了。

夜里,李淑兰坐在堂屋,把铁盒放在八仙桌上。窗外月光斜进来,照在锁扣上,亮了一下。

她伸手摸了摸缝纫机,机器还温着。昨天它还在改衣裳,今天,它改出来的钱,要变成一座桥。

她站起身,走到门口,望着桥的方向。

溪水还在流,桥头的竹竿在风里轻轻晃。

她转身回屋,吹灭灯。

黑暗里,她的声音轻轻响起:“桥修好了,娃就能跑着上学了。”

脚步声在堂屋停住,她抬起手,摸了摸贴身口袋里的存单。

门外,一只野猫窜过院墙,带落了一片瓦。



    (http://www.220book.com/book/6OS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好婆婆系统,我把儿媳宠上天 http://www.220book.com/book/6OSK/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