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李淑兰就翻开了账本。昨夜算到三十八块西的零头,她用红笔圈了,又在“助学金”那一栏写了个“十”。这钱刚出去,心里倒更踏实了。
她合上账本,走到灶台前掀开锅盖,锅里还剩半碗粥。她没动,顺手抓了把盐巴塞进布袋,又数了数墙角的粗麻绳——还有七根,够绑三轮车腊肉。
外头风大,院门被吹得晃了一下。陈婉清披着袄子进来,手里攥着几张红纸。
“妈,我想好了,礼盒得有个样子。”
李淑兰抬头:“说。”
“竹篮装,红纸垫底,腊肉用草绳捆,贴个手写标签。再写一句顺口的话,让人记得住。”
她顿了顿:“‘尝兰香年货,过红火大年’——您看行不?”
李淑兰盯着她看了两秒,忽然笑了:“这话,比供销社墙上的标语还顺耳。就它了。”
陈婉清也笑了,转身去剪红纸。李淑兰抓起围裙往腰上一系,推门进了后院。
腌肉池边上结了层薄冰,她拿铁锹撬开,捞出一块五花肉。肉皮发亮,肥瘦三层分明,是系统前些天奖励的第三批猪肉。她摸了摸,没说话,扛上肩就往灶房走。
周晓禾放了学回来,书包一撂就扎进灶房。她看见李淑兰正用松枝熏肉,烟从灶口钻出来,顺着屋檐往上爬。
“妈,我来翻。”
她接过铁叉,把肉一块块翻面。烟熏得眼睛发酸,可她没擦,只问:“第一批做多少?”
“一百份。”李淑兰坐在小板凳上刮猪皮,“散卖五十,礼盒五十。你嫂子写的词儿得先让全村闻着香。”
周晓禾点头:“我让班里娃们放学后编红绳,挂篮子用。”
“行。”李淑兰站起身,拍了拍手,“咱们不光卖肉,还得卖个念想。”
第二天一早,铺子前支起了铁锅。陈婉清把熏好的腊肉挂上架子,油亮亮地摆了一排。松烟味顺着风往村子里飘,刚走到小学门口,就有孩子吸着鼻子喊:“周老师,你家又做腊肉啦?”
周晓禾笑:“不是我家,是‘兰香’的。”
中午,五保户张老太拄着拐路过,陈婉清切了三片腊肉,装在粗碗里递过去。
“奶奶,尝尝,年货头一批。”
张老太咬了一口,眯起眼:“香,透了。这肉,不柴不腻,比过年杀的还地道。”
消息传得快。下午就有村民来问价。
“散称一块二一斤,礼盒三块。”陈婉清报完价,又补一句,“竹篮红纸,绳子打结,标签手写,坏了包换。”
那人犹豫:“三块?能卖这么贵?”
周晓禾在边上接话:“您拎去县城,卖五块都有人抢。咱们这是村里价。”
人没吭声,买了半斤散肉走了。
第三天,张桂香在村口扯着嗓子:“自家吃都紧巴,还拿肉做生意?等过完年,锅里连油星都没有!”
没人接话。可她刚走,就有两家来订礼盒。
李淑兰听见了,只说一句:“嘴闲的人,手也闲。等她家过年啃咸菜,咱们吃腊肉。”
腊月二十三,小年前一天。灶房里堆满了竹篮,红纸裁好,标签贴齐,每篮一块腊肉、两把糖瓜。陈婉清写的那句话,被周晓禾用毛笔抄了三十张,贴在铺子墙上。
“尝兰香年货,过红火大年!”
字迹清秀,墨色。路过的人停下来看,有的念出声,有的首接掏钱。
可到了傍晚,李淑兰一算账,礼盒只卖了八十七份,差得远。
她坐在堂屋,手指在桌面上敲。周晓禾端来一碗姜汤,她没喝。
“差一百一十三份。”她说,“差一块钱,都不算成。”
陈婉清在边上翻账本:“散肉卖得快,可利润薄。礼盒才真正算‘兰香’的招牌。”
“招牌得有人认。”李淑兰站起来,“光靠村里,不够。”
话音刚落,外头传来脚步声。
门被推开,一个穿灰大衣的男人走进来,帽檐上沾着雪。他摘了帽子,露出供销社主任的圆脸。
“李婶,听说你这儿有腊肉?”
李淑兰一愣:“张主任?您咋来了?”
“路过,闻着味儿就拐进来了。”他笑着搓手,“这烟熏香,十里地都勾人。”
李淑兰立刻让周晓禾去切肉。陈婉清端来一小盘,腊肉切得薄,透光见纹。
张主任夹起一片,放进嘴里,嚼了两下,眼睛一亮。
“这肉,不咸不柴,回甘。火候到家了。”
“松枝熏的。”李淑兰坐在对面,“腌七天,熏三天,晾五天。”
“讲究。”张主任又吃了一片,“我正愁年货采购,别的村腊肉都一个味儿,齁咸。你这,能上架。”
李淑兰没接话,只问:“您要多少?”
“二百份礼盒。”张主任掏出记事本,“全要了。三块一份,六百块,现结。”
屋里静了一瞬。
周晓禾猛地抬头,陈婉清手里的笔掉在纸上。
李淑兰没动,盯着他:“现结?”
“我带了支票。”张主任从兜里掏出一张纸,“盖了章的。你明天就能去镇上取钱。”
李淑兰这才站起来,伸手:“拿来我看看。”
张主任递过去。她接过,对着灯照了照,又摸了摸纸边。是真的。
她抬头,笑了:“成。明早我让人把货送到供销社。”
“不用。”张主任摆手,“我让车来拉。这玩意儿,得小心磕着。”
他站起身,临走前又回头:“对了,这礼盒叫啥名?得印个牌子。”
陈婉清脱口而出:“兰香年货。”
“好名。”张主任点头,“听着就喜庆。”
人走后,屋里没人说话。
李淑兰坐在那儿,手还捏着那张支票。周晓禾走过去,轻声问:“妈,真卖了六百?”
“二百份,三块。”李淑兰慢慢算,“六百,一分不少。”
她忽然站起来,冲进里屋,从柜子底下摸出个小铁盒。打开,里面是系统奖励的存单、钢笔、还有一张没用完的汇款单。
她把支票塞进去,锁好,转身就往外走。
“妈?”
“去灶房。”
灶房里,腊肉还在熏。她掀开一口大缸,把剩下的肉全捞出来。
“全做礼盒。不够的,把散肉收回来。”
陈婉清愣了:“可……张主任只要二百份。”
“他要二百,咱们做三百。”李淑兰抓起刀,“让他知道,兰香不光有货,还有余。”
周晓禾忽然笑出声:“妈,您这是要压他一头?”
“不是压。”李淑兰头也不抬,“是让他下次来,还得找我。”
当晚,李淑兰让两个儿媳把三百个竹篮全编好。红纸贴上,标签写齐,腊肉一块块捆好。她亲自验货,每根草绳打双结,每块肉皮面朝上。
忙到半夜,终于完事。
她站在院里,呼出一口白气。天冷,可她额头还冒汗。
忽然,屋里“叮”的一声。
她一怔,快步进去。
桌上,一台深棕色的收录机静静放着,喇叭锃亮,旋钮崭新。底下压了张纸条:任务完成,奖励收录机一台。
她没碰,转身去翻柜子,找出一盒磁带。是前些天系统奖励的,上面印着《洪湖水浪打浪》。
她把磁带塞进去,按下播放键。
音乐响起来,悠扬的女声在屋里回荡。周晓禾和陈婉清闻声进来,站在门口不敢动。
李淑兰走到院中,把收录机放在八仙桌上。音乐传出去,飘过院墙,钻进左邻右舍的耳朵。
不一会儿,有人推门进来。
“李婶,这唱的是啥?”
“《洪湖水浪打浪》。”她大声说,“新奖的,放给大家听!”
孩子最先跑来,围在桌边拍手。大人也陆续到了,站在院里听。
周晓禾忽然跳起来,拉着陈婉清的手:“嫂子,咱们跳个舞!”
两人在院中转圈,孩子跟着蹦。李淑兰站在一旁,看着看着,也咧开嘴。
音乐放到第三遍,张桂香从门缝探头看了看,又缩回去。
李淑兰看见了,没说话,只把音量又调大了一格。
收录机嗡嗡响,歌声盖住了风声。一个孩子踩着节拍,蹦到桌前,伸手去摸喇叭。
他的小手刚碰到金属边——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好婆婆系统,我把儿媳宠上天(http://www.220book.com/book/6OS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