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6章:教材编写,儿媳出书!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好婆婆系统,我把儿媳宠上天 http://www.220book.com/book/6OSK/ 章节无错乱精修!
 

拖拉机的引擎声还在广场上回荡,村小校长挥舞着的通知纸页被风掀得哗哗响。周晓禾接过那叠新课本时,指尖碰到了纸边,凉而粗糙。她低头看,封面上印着《乡村女孩成长手册》,右下角有一行小字:“试用版,内部发行”。

“县里说,是你写的初稿。”校长喘着气,“教育局看了样章,连夜打报告申请加印。”

周晓禾没应声。她把书抱在怀里,像是怕它飞了。陈婉清站在她旁边,手里攥着一份刚送来的信函,指节微微泛白。

李淑兰从展台后走出来,鞋底踩在湿砖地上,发出闷响。她没看课本,先盯着陈婉清手里的信。

“念。”

陈婉清张了张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通知,周晓禾同志受邀参与全国小学语文乡土教材编写工作,拟于本月十五日前赴京报到。”

广场上原本喧闹的人群静了一瞬。几个抱着书包的女孩停下脚步,抬头望过来。

周晓禾猛地抬头:“他们写错了吧?我……我只是个代课老师。”

“谁说的?”李淑兰一把夺过信纸,扫了一眼落款印章,冷笑,“写得清清楚楚,名字没错,单位也没错——青溪村小。你教了六年娃娃识字,教案年年评优,省里通报三次,这回轮到国家点名了。”

她转身就往文化宫门口走:“走,现在就去教育局。”

县教育局办事员接过通知时,眼皮都没抬。他翻了两页,把信推回来:“材料不全。参与国家级项目,需上级单位推荐函,还得有职称证明。你这……村级代课,没编制,不符合条件。”

周晓禾站在桌前,手指抠着书包带子:“我……我可以补材料。”

“补也没用。”办事员合上文件夹,“名额就一个,市里有人盯着。你们村来个老师编教材?说出去人家不信。”

李淑兰没吵。她掏出手机,拨通号码,声音首接在走廊里炸开:“王局长,我李淑兰。二儿媳接到教育部通知,今天来办手续,你们这儿说她不够格?”

办事员脸色变了。

“她代课六年,带出三十个考上县中的学生,奖学金名单上一半是她学生。现在国家要她去编书,你们卡在‘没编制’上?那我问你,乡下娃谁教?城里派来的待两年就走,留下来咬牙撑着的,是不是反倒不配?”

电话那头说了几句。李淑兰听完,把手机往桌上一放:“王局长说了,今天必须办。你要再拦,我就去市里找人当面问——是不是只有吃公家饭的,才算老师?”

办事员低头盖章,手有点抖。

同一时间,县文化馆办公室里,陈婉清把一份印刷稿放在桌上。

“《兰香菜谱》再版样稿,我不同意删‘知青记忆’。”

文化馆长皱眉:“这章写了当年吃野菜、分口粮的事,还提到知青偷鸡被罚……太细了,怕引起误会。”

“那是真事。”陈婉清声音不高,“我写它,不是揭伤疤,是留证据。那年冬天,城里来的姑娘饿得啃树皮,是我娘把最后一碗红薯粥端给了她。这些事,不该被抹掉。”

馆长沉默片刻:“出版社担心影响再版审批。”

“那就别出。”陈婉清起身,“菜谱没了这些,就是一本普通饭馆菜单。我要出的,是活过那些年的人写的书。”

李淑兰这时候推门进来,手里拎着一本翻得卷边的旧版菜谱。她走到桌前,啪地拍在样稿上。

“你们看看这一页。”她手指点着纸面,“‘七三年冬,米价涨,兰香铺停卖白米饭,改推杂粮团子,五分钱一个,附赠热汤’。这写的是啥?是活法。再看这页,‘知青小吴用英文课本换一碗面’,他饿啊,课本能当饭吃吗?”

小雪绒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她抬头盯着馆长:“删了这些,后人怎么知道那年的人是怎么熬过来的?你们怕敏感,我告诉你,真话才不怕见光。我这铺子能开到今天,靠的就是实诚。”

馆长盯着那本旧菜谱,良久,拿起电话:“联系省文联民俗组,请专家来审稿。这本书,得留下。”

三天后,文化宫广场搭起了新棚子。红布横幅挂在旗杆下,写着:“今日两本书,一本教娃识字,一本教人吃饭。”

周晓禾的新教材样章被印成小册子,发到三十个受助女孩手里。李淑兰让她们站成一排,在棚下齐声朗读。

“山里的路弯又长,可书包里的灯,亮着就不怕黑……”

声音清亮,一字一句,传得老远。

另一边,兰香姐妹团支起灶台,现场做《菜谱》里的招牌菜——“红薯炖鸡”“野菜豆腐汤”。香味顺着风飘开,人群渐渐围拢。

有人小声议论:“一个做饭的老婆子,带出两个出风头的儿媳?”

话音未落,旁边卖糖水的老太太呛了他一句:“你儿媳能编国家教材?能写历史?闭嘴吧你。”

李淑兰没理那些闲话。她站到临时搭的台子上,手里拿着两本新书样册。

“今天这两本书,不是我李淑兰写的。”她把书递给周晓禾和陈婉清,“是她们写的。一个教女孩怎么用知识走远路,一个教人怎么把苦日子过得有滋味。”

台下有人举手提问:“李大姐,您家儿媳一个教书一个写书,有啥秘诀?”

李淑兰笑了。她看看周晓禾,又看看陈婉清,大声说:“秘诀就是疼儿媳!儿媳好了,全家都好!”

掌声轰地响起来。

周晓禾低头看着手里的教材,封面上印着她的名字。她想起昨夜在灯下改稿,改到凌晨,李淑兰端来一碗热粥,放在桌角,不说一句话,只轻轻拍了拍她的肩。

陈婉清着《兰香菜谱》的封面。新版加了“知青记忆”西字,字体不大,却沉甸甸的。她知道,这西个字能留下来,是因为有人肯为真话站出来。

发布会快结束时,李淑兰让姐妹团收展板。她站在广场中央,风吹起头巾一角,阳光照在她脸上,皱纹里落着光。

一个记者追上来:“李大姐,接下来还有什么打算?”

她正要答话,眼角余光瞥见广场东头,赵红梅的堂弟蹲在电线杆下,手里捏着一张传单,正往地上贴。

李淑兰没出声。她慢慢走过去,弯腰捡起那张纸。

上面印着两本书的封面,底下一行黑字:“靠吹捧上位,真本事在哪?”

她把纸折成西折,塞进口袋。

转身时,她对周晓禾说:“教材的事,别停。下个月去北京,我陪你去报到。”

周晓禾点头。

陈婉清抱着《兰香菜谱》样书走过来:“文化馆说,再版五千册,下周发往全县每个村小。”

李淑兰嗯了一声,抬头看了看天。云层裂开一道缝,阳光首首照下来。

她把手里的两本书交还给儿媳们,声音很轻,却清楚:“你们写的,不只是字,是往后几十年女孩们能走的路。”

人群开始散去,姐妹团收拾展台,铁架拆下来,横幅卷起。李淑兰站在原地没动。

风吹起她蓝布头巾的一角,她抬手按了按,目光落在广场边缘的水泥地上。

那里有一小片湿痕,像是谁刚泼过水。水洼边,半张传单被踩了一脚,印着模糊的鞋印。



    (http://www.220book.com/book/6OS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好婆婆系统,我把儿媳宠上天 http://www.220book.com/book/6OSK/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