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李淑兰就起身了。她没开灯,摸黑把后厨的门拉开一条缝,冷风卷着街面的尘土味扑进来。她低头看了看手腕上的表,五点整,便从围裙口袋里掏出一张纸,贴在店门外墙上。纸是昨夜写的,字迹工整:“兰香招工:女工优先,包保险,同工同袍。”她用图钉压住西角,退后一步看了看,又伸手拍了拍纸边,像是拍一个新生命的肩。
她转身回店,拨通了第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是王秀兰,刚接通,李淑兰只说了一句:“昨儿三百多人排队买饼,你们不来分这热乎气?”电话那头静了两秒,接着传来笑声:“我这就叫人!”
天光渐亮,街面开始有动静。扫街的环卫工推着车经过,看了眼告示,念出声:“同工同袍?这话说得真暖。”他没走远,靠在电线杆上点了根烟,等着看谁来应招。
第一个到的是刘桂芳,裹着旧头巾,手里拎着个布包。她站在门口,没敢首接进来,往里张望。李淑兰正在灶台前烧水,抬头看见她,端了杯热水递出去:“进来坐,水开了。”刘桂芳搓着手,低声问:“真招人?”李淑兰笑:“你不都来了?”
接着是周晓禾从住处赶来,手里拎着个档案袋,里头是保险单和登记表。她进门就问:“人到了几个?”李淑兰指了指门口:“刚来一个,还有几个在路上。”周晓禾点点头,把档案袋放在收银台上,又从包里掏出一支笔,拧开笔帽,准备登记。
陈婉清也到了,手里提着针线包。她没说话,先去后厨看了看灶火,又检查了食材库存,才走到前厅,把针线包放在柜台上,像是随时准备动手缝补什么。
九点刚过,六个人都到了。有从青溪村来的,也有县城下岗的纺织女工,还有一个是知青家属,说话带着南方口音。她们站在一起,有的低头搓衣角,有的盯着地面,谁也不先开口。
李淑兰从后屋搬出一个纸箱,当着众人的面拆开。箱子里是叠得整整齐齐的藏青色斜襟短袄,配黑布裤,领口别着一枚小小的兰香徽章。她拿起一件,自己套上,扣上盘扣,转了个圈:“我先穿,你们看行不行。”她个子不高,衣服略大,但她没调整,只笑着说:“改改就行,谁穿不上?”
没人应声。李淑兰又拿出保险单,一页页翻开:“这是健康保险,从今天起,你们在兰香干活,就有保障。人生病不怕,怕的是没人管。”她把单子递给周晓禾:“你来登记,一个一个来。”
周晓禾打开本子,念第一个名字。刘桂芳走上前,手有点抖,按了指印。陈婉清站在一旁,见她袖口磨了边,立刻拿出针线,当场拆了两针,重新缝了一遍。刘桂芳看着她,眼圈有点红。
李淑兰没再多说,只站在一旁看着。她知道,这些女人不是缺一份工,是缺一份被人当人看的底气。
十点整,店里刚送走一波客人。李淑兰搬了张小凳,站上去,手里没拿锅铲,而是举起那张招工告示,撕成两半,扔进旁边的垃圾桶。
“从今儿起,咱不叫‘帮忙的’,也不叫‘临时工’。”她声音不大,但每个人都听清了,“咱叫‘兰香姐妹团’!我儿媳动不得,我姐妹也动不得!”
她跳下凳子,从箱子里拿出六件工装,一一递到每人手里:“穿上,从今天起,你们是兰香的人。”
六个人低头看着手里的衣服,没人立刻换。李淑兰也不催,转身进了后厨,端出六碗热汤面,摆在桌上:“先吃口热的,再换。”
汤面上浮着油花,香气散开。第一个动手换的是王秀兰,她进里间,三两下换上,走出来时,头巾摘了,头发用黑绳扎起,整个人挺首了背。接着是刘桂芳,她穿好后,特意照了照墙上的玻璃,抿了抿嘴角。
等六人都换好,站成一排时,连陈婉清都愣了一下。藏青色的衣服衬得人精神,徽章在光线下泛着微光。李淑兰看着她们,忽然说:“来,喊一句。”
没人动。李淑兰带头,举起右手:“兰香女工——”
“顶天立地!”六个人齐声喊出,声音撞在墙上,又弹回来,震得玻璃嗡嗡响。
街上的行人停下脚步,有人探头往里看。恰巧《京华日报》一个记者路过,手里拿着相机,被这阵势吸引,站定拍了几张。他走进来,问李淑兰:“您为什么坚持带女工创业?”
李淑兰没立刻答。她看了看身边的六个人,又看了看陈婉清和周晓禾,最后说:“我当过坏婆婆,如今才懂——女人抱团,火才不灭。”
记者记下这句话,又拍了张合影,说:“这事儿值得登报。”
李淑兰没多问。她让姐妹团先回后厨熟悉流程,自己留下收拾前厅。陈婉清把针线包收好,顺手把一张工装叠得整整齐齐,放进柜子里。周晓禾核对着保险名单,确认无误后合上本子。
中午临近,第一批客人上门。姐妹团六人分成两组,三个在后厨备料,三个在前厅招呼。王秀兰负责和面,动作稳,面团揉得光滑。刘桂芳切菜,刀声清脆。李淑兰在收银台后看着,见她们手脚利落,脸上渐渐有了笑模样。
一个老顾客进门,看见新面孔,问:“你们是新来的?”
刘桂芳点头:“是,我们是兰香姐妹团的。”
“姐妹团?”老人笑了,“这名字好,听着像一家人。”
快到一点,午市最忙。李淑兰正给客人打包糖饼,忽然听见门口一阵骚动。她抬头,见一个穿黑外套的女人站在门口,双手抱臂,没进来,也没走。
是赵红梅。
李淑兰没动,继续打包。陈婉清走过来,低声问:“要不要叫她走?”
“不用。”李淑兰把最后一份饼递出去,抬眼看向门口,“让她看。”
赵红梅站在那儿,目光扫过店内。她看见六个女人穿着统一的衣服,忙而不乱;看见墙上贴着的保险单公示;看见收银台后李淑兰平静的脸。
她没说话,转身走了。
店里没人议论,也没人停下活。王秀兰把一锅新面端上来,喊了声:“三号桌的炸酱面好了!”
李淑兰走到墙边,把那张姐妹团的合影挂上去。照片是记者刚拍的,六个人站成一排,陈婉清和周晓禾站在两侧,她自己站在中间,手搭在王秀兰肩上。她退后一步看了看,觉得位置有点歪,伸手扶正。
锅灶正热,蒸汽从后厨门缝里冒出来。她转身回收银台,从柜子里又拿出一件叠好的工装,轻轻放在台面上。
那是为下一个姐妹准备的。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好婆婆系统,我把儿媳宠上天(http://www.220book.com/book/6OS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