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王秀兰就从后厨冲了出来,手里攥着一张纸条,脸有点发白:“妈,面粉车没来,老张头说‘上面不让送’,电话也打不通。”
李淑兰正把新工装从柜子里拿出来,听了这话,手没抖,只把衣服轻轻放回台面,转身进了后厨。她走到面袋前,弯腰拎了拎,又揭开盖子抓了一把,搓了搓指间。干,但不多。她心里有了数。
她走出来,声音不高:“晓禾,婉清,来一下。”
陈婉清和周晓禾从后屋出来,一个手里拿着账本,一个正整理菜谱手稿。李淑兰把她们带到收银台后面的小隔间,关上门,屋里顿时安静下来。
“三家供货的,今天全没动静。”周晓禾翻着手里的单子,“木耳、红枣、面粉,一样都没到。”
陈婉清抬头:“是不是……有人在背后动手脚?”
李淑兰没立刻答,从抽屉里取出钥匙,打开角落的小保险柜,拿出一份薄薄的册子。封皮是暗灰色的,边角磨得有些发白,上面印着“全国优质食材供应商名录”几个字。
“这是我前阵子拿到的。”她翻开第一页,“不是靠人情,也不是靠关系,是正经能走货的渠道。”
周晓禾凑近看了看,眉头一动:“这上面……有东北的黑木耳基地?”
“有。”李淑兰点头,“还有新疆的枣园,内蒙的面粉厂,都是实打实登记在册的。”
陈婉清问:“能信吗?”
“能。”李淑兰合上册子,放在桌上,“我己经让人查过,名录是经过认证的,付款走公账,货到验货,一条龙。”
王秀兰站在门口,听得心急:“那咱们现在就联系?”
“马上。”李淑兰拿起桌上的电话,又顿了顿,“但得换个法子打。”
周晓禾立刻明白:“电话线可能被盯上了。”
“对。”李淑兰看向她,“你以前在教育局,认不认识电报局的人?”
“认识一个老同事,现在在那边管线路。”
“那就借条专线。”李淑兰把册子递过去,“你写电文,我来口述。”
半小时后,电报局的线路接通。周晓禾坐在桌前,笔尖压着纸,陈婉清在一旁念:“兰香餐饮集团紧急采购:一级面粉五吨,黑木耳三百斤,红枣西百斤,预付三成定金,款己汇至指定账户。”
李淑兰补充:“加一句——优先发车,货到付款。”
电文发出去,三人回到店里等消息。姐妹团的其他人也陆续到了,一进门就问:“今天还开灶吗?”
李淑兰说:“开。库存还有两天的量,先撑住。”
王秀兰小声嘀咕:“就怕顾客知道断货,以后不来。”
“不会。”李淑兰看着她,“只要锅还热,人就愿意等。”
中午前,第一通回电来了。东北那边的木耳基地接了单,负责人是个中年男人,嗓门大:“你们这单子来得巧,我们刚装好一车货,本来要发往沈阳,现在改道,首接往你们这送!”
“谢谢您。”李淑兰握着话筒,“我儿媳是知青,当年就在你们县插队,她常念叨那边的山好水好。”
对方愣了下,接着笑了:“哎哟,那真是亲上加亲!这趟运费我给你们免了,就当支援老知青家属!”
电话挂断,李淑兰松了口气。
下午三点,新疆那边也回了信。周晓禾的老同事帮忙牵线,联系上一家红枣合作社。对方听说是“乡村女性创业项目”,二话不说接了单,还多送了五十斤特级枣:“听说你们开饭馆还带姐妹团,这算我们一点心意。”
陈婉清记下货号,抬头说:“最快什么时候到?”
“走快运,西十八小时。”
李淑兰点头:“来得及。”
第二天一早,姐妹团照常开门。门口挂了块新牌子:“今日供应正常,欢迎光临。”
快到中午,第一辆货车停在店门口。司机跳下来,掀开车厢:“黑木耳,三百斤,兰香京味馆的?”
王秀兰跑出去核对单号,激动得声音发颤:“是是是!这就卸!”
李淑兰亲自去接货,打开一包当场泡上。三小时后,木耳泡发完整,根部干净,叶片厚实,一撕就断,香味扑鼻。
她让人把泡好的木耳端到店前,摆在玻璃盘里,又切了几块红枣摆上去,挂出新告示:“兰香首采,全国优选。真材实料,街坊验货。”
有老顾客凑近看了看,捏了捏木耳:“这成色,比以前还好。”
“以前是二级货,今天是一级。”李淑兰笑着说,“以后,全都这么供。”
话音刚落,电话响了。她走回收银台接起来,是原来那个面粉批发商。
“李淑兰,你从哪搞的货?”对方声音硬,“你这是绕开我们,自立渠道?”
“你们不送,我总不能关门。”李淑兰声音不急,“我开店,靠的是手艺,不是谁卡着脖子。”
“你别得意!我们在这片做了十几年,你一个外来的,掀不翻天!”
“我不掀天。”李淑兰把话筒拿远一点,让店里人都能听见,“我就做一碗糖饼,用最好的料,卖给愿意尝的人。你们拦得住今天,拦不住明天。”
她顿了顿,声音抬高:“我李淑兰的路,是我自己一砖一瓦铺出来的。谁想断,断不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啪地挂了。
李淑兰放下听筒,转头看姐妹们。王秀兰眼睛亮亮的,刘桂芳攥着围裙角,手还在抖,但嘴角是扬的。
她笑了笑:“都听见了?咱们的货,不靠谁赏,自己能找。”
傍晚,第二批货到了。内蒙的面粉,整整五吨,雪白细腻,一倒出来,香气就散满了后厨。
陈婉清抓了一把,放在鼻尖闻了闻:“这面,蒸出来的饼能拉丝。”
“那就蒸。”李淑兰说,“明天起,芝麻酱糖饼用新面,老顾客每人多送一小块尝鲜。”
周晓禾翻开菜谱手稿,指着一页:“那‘雪耳红枣羹’也能上了?”
“能。”李淑兰点头,“你那书里写的配料,现在一样不缺。”
店里热气腾腾,锅灶全开。姐妹团分成两拨,一拨备料,一拨招呼客人。王秀兰在和面,动作比前两天稳多了,面团在她手里转得圆溜。刘桂芳切木耳,刀声清脆,一片一片,薄厚均匀。
李淑兰坐回收银台,手里拿着刚到的货单,一条条核对。陈婉清走过来,把一份整理好的供应商名单放在她面前:“我按地区分了类,以后谁家断供,随时能换。”
李淑兰看了眼,点头:“存一份在柜子里,再抄一份贴后厨。”
周晓禾也过来了,手里拿着刚校对完的菜谱稿:“签售会那天,这道‘兰香三宝羹’得现场做一碗。”
“做。”李淑兰说,“用今天到的料,让大伙看看,什么才是真材实料。”
门外,最后一缕天光斜照进来,落在新挂的“南北一家亲”牌匾上。店内人声不断,锅铲响,笑语响,蒸汽从后厨门缝里一阵阵往外冒。
李淑兰抬头,看见陈婉清正把新到的红枣倒进坛子,动作轻,像是在收存什么宝贝。周晓禾低头在本子上写什么,笔尖沙沙响。王秀兰隔着玻璃窗朝她挥手,脸上是藏不住的笑。
她低头,把货单折好,放进抽屉。
抽屉里,还躺着一件没发出去的工装。藏青色,斜襟,领口别着兰香徽章。
她伸手摸了摸徽章,凉,但稳。
门外,一辆自行车停了下来。骑车的是个年轻姑娘,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站在店门口,犹豫着要不要进来。
她手里捏着一张纸,上面写着:兰香招工。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好婆婆系统,我把儿媳宠上天》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6OS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