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厂区的灯还亮着,冷链车在装货,影子在地上拉得很长。陈婉清把昨晚那份合作框架初稿摊在桌上,纸角有些卷边,是她翻了整夜留下的痕迹。
李淑兰坐在主位,没说话,只用手指轻轻点了点桌面。周晓禾抱着平板进来,发梢沾着晨露,显然是赶早从家里骑车过来的。她把设备放在桌上,打开文件夹:“我算过了,他们给的分成比例,前三年我们亏。”
“我知道。”李淑兰终于开口,“但他们今天要来谈合同,不是来听咱们讲道理的,是来定规矩的。”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脚步声。国际团队的人准时到了,还是那个戴眼镜的男人领头,身后跟着短发女培训师和一名新来的法务代表。男人手里拿着一叠打印好的文件,封面上写着“正式合作协议草案”。
“李总,早。”他坐下,把文件推过来,“这是我们总部审核通过的版本,条款更清晰,也更具法律效力。”
李淑兰没接,只是抬眼看了一眼陈婉清。陈婉清点点头,翻开文件,一页页看下去。她的眉头越皱越紧。
“第十二条,”她指着其中一段,“说‘兰香品牌现有及未来开发的所有配方、工艺流程、包装设计,归双方共同所有’?”她抬头,“你们这是要拿走我们的根。”
对方法务立刻解释:“这是标准条款,确保合作期间知识产权不产生纠纷。”
“那我不懂了。”周晓禾插话,声音不大但很稳,“如果连酱料怎么做都要交给你们管,那开的还是兰香的店吗?”
“我们只是建议共享。”戴眼镜的男人语气平缓,“毕竟海外运营需要统一标准。”
“标准可以统一,心不能换。”李淑兰第一次开口打断,“我儿媳妇炒菜的时候,凭的是手熟,不是秤准。你们要的是流水线,我们要的是人情味。差这一口气,就不是一回事。”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陈婉清继续往下读,忽然停住。“第二十一条,定价权由合作方主导?”她冷笑一声,“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一碗面该卖多少钱?”
“市场环境不同,定价策略必须灵活。”男人解释,“比如在槟城,消费水平高,我们可以提价;在吉隆坡,竞争激烈,就得压成本。”
“可你们没算过我们自己的账。”周晓禾打开平板,调出一张图表,“过去三年,我们每家门店的客单价、翻台率、原料涨幅,全都记着。去年利润增长百分之三十七,不是靠你们的模型算出来的,是我们一口锅一口锅熬出来的。”
她说着,把屏幕转向对方:“你们觉得我们缺渠道?其实我们缺的是被人当回事。现在有人愿意帮我们走出去,我们感激。但不能因为想出门,就把门钥匙交给人家。”
对面三人 exged glance。
短发女低声说了句什么,男人沉吟片刻,点头:“我们可以讨论修改。”
“那就改。”陈婉清合上文件,“第一条就得重写——兰香的品牌、配方、核心管理团队,必须由中方完全掌控。你们提供支持,不是接管。”
“那合作的意义在哪?”法务问。
“意义在于,”李淑兰缓缓说,“你们有船,我们有货。你可以帮我们运,但不能把货换成你的名字。”
谈判重新开始。
小雪绒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陈婉清一条条列出修改意见。她提出,知识产权应分两类:传统菜品与祖传手艺归兰香独立所有;合作研发的新品,成果共享,但须注明原创归属。她还要求设立品牌保护委员会,任何涉及品牌形象的重大决策,必须经中方同意。
周晓禾则拿出另一套数据。她做了两个模拟方案:一个是按对方原计划,前期低分成,后期递增;另一个是反向阶梯式分成——初期兰香多拿,等品牌站稳脚跟后再逐步调整。
“我们不怕让利。”她说,“但我们得先活下来。第一年,如果连厨师工资都发不出,再好的模式也没用。”
对方运营负责人仔细看了表格,终于点头:“这个模型……确实更贴近实际情况。”
中午没人提吃饭。茶水续了三次,纸笔换了两轮。
下午两点,问题卡在LOGO更换条款上。对方坚持要求兰香使用集团统一视觉系统,包括字体、配色、标志位置。
“这不是审美问题。”戴眼镜的男人强调,“是品牌整合。”
“那是你们的整合。”陈婉清起身,从包里取出一本旧相册。她翻到一页,照片上是一群妇女围坐在院子里,手里拿着绣针,正在缝制围裙。每件围裙胸口都绣着“兰香”两个字,针脚歪斜却认真。
“这是我们第一批姐妹自己绣的。”她说,“那时候没有招牌,客人认的就是这块布。改了它,她们会觉得,这饭不是咱们做的了。”
周晓禾接着播放一段视频。画面里是青溪村的“婆婆课堂”,几十个中年妇女坐在教室里,低头写字。黑板上写着“收入”“支出”“利润”。一个老太太颤巍巍举起本子,上面画着简单的账目表。
“兰香不只是吃饭的地方。”周晓禾说,“它教会女人怎么算账,怎么说话,怎么挺首腰杆。这些事,没法写进财报,但它值钱。”
会议室再次沉默。
良久,戴眼镜的男人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梁。“我们……可能低估了你们做的事。”
李淑兰没接话,只是把三份修改后的合同推到桌中央。
“我们可以签。”她说,“但有三条——锅自己掌,味自己守,人自己带。同意,就改条款;不同意,咱们好聚好散。”
对方三人低声商量了一会儿。
最终,男人拿起笔,在几处关键条款上划掉重写。他签下名字时,抬头看了李淑兰一眼:“李总,说实话,我见过太多品牌往外走,最后把自己走没了。但你们不一样。”
“因为我们记得自己是谁。”李淑兰说。
合同初步敲定,只待法务确认。陈婉清低头整理会议纪要,周晓禾在平板上更新进度条,绿色的一栏缓缓填满。
窗外天色渐暗,屋里灯亮着。白板上还留着上午写的几个词:“标准”“传承”“融合”“可控”。李淑兰望着那行字,忽然伸手,在旁边添了三个小字:
**人做饭**。
陈婉清抬头问:“妈,接下来是不是得选人了?第一批去槟城的,您心里有数吗?”
李淑兰还没回答,周晓禾手机震动了一下。她低头看了一眼,眉头微皱。
屏幕上是一条新消息:
“嫂子,你真要让外人管咱家的灶?”
(http://www.220book.com/book/6OS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