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日头偏了西,把集市上空的热浪烘得淡了些。林晚挎着半旧的竹篮,站在镇西头那棵老皂角树下,这里离市霸常游荡的东市口隔着三条街,又靠着供销社的后墙,来往多是买完东西准备回家的村民,算是个清静又安全的角落。
竹篮里的山货没剩多少,只有一小袋野核桃,还有半篮晒干的蕨菜和马齿苋——这些是她昨天特意去后山采的,原本摆摊卖小吃的心思被市霸搅了后,暂时只能靠山货过渡。她把盖布掀开一角,让山货的干货香气慢慢散出来,手里却攥着块干净的粗布,时不时地擦一擦竹篮边缘,眼神却忍不住往通往东市的路口瞟。
心里像揣了只揣度不安的兔子,既盼着能再见到那位穿中山装的李伯,又怕昨日的相遇只是偶然,自己这满心期待不过是一场空。毕竟在这镇上,她无亲无靠,那位长者的几句提点,几乎是她眼下能抓住的唯一光亮。可转念又想,人家一看就是有身份的人,说不定只是随口点拨,哪会真的再特意找她一个小摊贩?
“姑娘,这蕨菜晒得倒干爽,是后山阳坡采的吧?”
温和的声音突然在耳边响起时,林晚正盯着地上的蚂蚁搬家出神,手里的粗布“啪嗒”一声掉在地上。她猛地抬头,撞进一双沉静的眼眸里——正是李伯。他依旧穿着那身笔挺的深灰中山装,袖口连一丝褶皱都没有,鼻梁上的黑框眼镜沾了点午后的阳光,镜片后的目光落在竹篮里的蕨菜上,没有半分架子,倒真像个挑拣山货的普通顾客。
林晚的心跳瞬间漏了半拍,慌忙弯腰捡起粗布,手指紧张得攥住了布角:“是…是阳坡采的。阳坡日照足,蕨菜晒出来不发潮,炖肉最香。”话一出口,才发现声音比平时轻了些,连带着指尖都有些发颤。
李伯没在意她的局促,弯腰伸出手指,轻轻捏起一根蕨菜。他的指尖干净修长,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捏着干枯的蕨菜时动作很轻,像是在掂量分量,又像是在观察成色:“梗子细,叶子完整,没掺杂草,看来采的时候是仔细挑过的。”说着,他抬头看向林晚,眼神里带着点赞许,“现在后山的蕨菜不多了,要爬半个山头才能采到这些吧?”
林晚心里一暖,没想到他连采蕨菜的辛苦都知道。她放松了些,点头道:“是得往深处走,不过阳坡的蕨菜嫩,晒出来口感好,顾客也愿意买。”她刻意提“顾客愿意买”,既不算自夸,又悄悄透露出自己选货的用心——做买卖,食材的品质从来都是根本。
李伯“嗯”了一声,目光从蕨菜移到野核桃上,伸手拿起一颗,放在手里转了转:“这核桃是刚摘的?壳上还带着点青皮的印子。”
“前天才摘的,”林晚连忙回答,“我挑的都是皮薄的品种,用锤子轻轻敲就能开,里面的仁也满。您要是想买,我算您便宜点,五毛钱一斤,比供销社卖的划算。”她没敢多推销,只是客观说优势,怕显得太过急切,反而让人生疑。
李伯笑了笑,把核桃放回竹篮,却没提买的事,反而话锋一转,状似无意地问:“昨天早上,东市口那几个年轻人找你麻烦,后来没事吧?”
提到市霸,林晚的心又紧了紧,下意识地往西周扫了一眼,确认没人注意这边,才压低声音说:“没事…我跟他们说了几句,他们就走了。”她没敢说太多细节,一来怕显得自己怯懦,二来也不确定李伯的用意,毕竟这事说出去,总有些狼狈。
“能跟他们说通,也是你的本事。”李伯的语气依旧温和,却带着点不易察觉的认真,“那几个人在集市上横惯了,不少摊贩都被他们讹过,你一个姑娘家,能应付下来,倒是颇有急智。”
这话不像打探,更像长辈对晚辈的关切,林晚悬着的心稍微放下些。她抿了抿唇,小声道:“其实也没什么本事,就是怕他们砸了我的摊子,只能跟他们好好说。”她刻意放低姿态,既不邀功,也不抱怨,显得实在。
李伯点点头,目光又落回竹篮上,这次却盯着篮角残留的几片梧桐叶——那是之前包薯角剩下的,她没舍得扔,顺手垫在了山货下面。“昨天看你卖的薯角,就是用这种叶子包的?”他指了指梧桐叶,语气随意得像拉家常,“闻着香味,像是加了点桂皮?”
林晚有些惊讶,没想到他连调料都留意到了。她点点头,语气里多了几分真诚:“是加了点野生桂皮,后山老樟树下长的,晒干磨成粉,裹在红薯外面烤,能压掉红薯的土腥味,还多股香味。”她特意提“野生桂皮”,一来解释调料来源天然,二来也暗示自己的小吃成本不高,都是靠手艺和心思提味,不是靠花钱买贵重调料。
“野生桂皮?那倒是难得。”李伯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红薯选的是蜜薯吧?这种红薯糖分足,烤出来外焦里糯,比普通红薯更适合做薯角。你一天大概能做多少斤?”
这个问题看似平常,却藏着考量——产量首接关系到供货能力。林晚心里警醒,没有把话说死:“现在天热,红薯不好存,一天也就做五六斤。要是到了秋冬,红薯多了,能多做些,十斤八斤应该没问题。”她留了余地,既展现了自己的生产能力,又不夸大,免得日后真有机会合作,却达不到对方的预期。
李伯又问起萝卜的做法:“那酸甜萝卜,是用老坛腌的?我看你用粗瓷碗装着,比用塑料袋干净,也透气。”
“是我娘传的老法子,”林晚笑了笑,语气里多了点温度,“萝卜切条后先用盐腌半个时辰,逼出水分,再用冰糖和陈醋泡。冰糖得用小块的,慢慢化在醋里,泡出来的萝卜才甜得匀。粗瓷碗是家里传下来的,洗干净用着放心,顾客也愿意买。”她特意提“娘传的老法子”,既拉近了距离,又暗示自己的手艺有传承,品质有保障。
两人就着山货和小吃聊了几句,周围的集市喧嚣像是被一层无形的屏障隔开。有个老大娘路过,想买把马齿苋,林晚忙着称重找零,李伯就站在旁边安静等着,没有丝毫不耐烦。老大娘付钱时,还笑着跟李伯搭话:“这位同志,你也买山货啊?这姑娘的山货干净,人也实在,我常买她的。”
李伯笑着应了句:“是吗?那我可得多看看。”等老大娘走后,他才看向林晚,眼神里多了几分肯定——旁人的评价,往往比当事人的自夸更可信。
林晚收拾好零钱,刚想开口道谢,李伯却先一步说:“姑娘,这集市摆摊终究不是长久之计,风吹日晒的,还得防着些不三不西的人。你有没有想过,把你的手艺用到更稳妥的地方?”
林晚心里一动,抬起头迎上李伯的目光,眼神里带着疑惑,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更稳妥的地方?我…我没太想过。除了摆摊,我实在不知道还能做什么。”
李伯没有立刻回答,只是指了指不远处的“为民茶馆”:“这里人多眼杂,说话不方便。要是你不介意,咱们去那边坐会儿,喝杯茶?”
林晚几乎没有犹豫,连忙点头:“好,麻烦您了。”她快速把山货收进竹篮,跟旁边卖针线的大婶打了声招呼,托对方帮忙照看一会儿,然后跟着李伯往茶馆走去。
午后的阳光透过皂角树的叶子,在两人身后投下斑驳的影子。林晚走在后面,看着李伯沉稳的背影,心里既紧张又期待——她隐隐觉得,这场看似偶然的再遇,或许会成为改变她处境的关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成八零可怜女,兵王老公宠上天(http://www.220book.com/book/6QC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