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队的小园子藏在鼓楼西侧的胡同深处,青砖门楣上挂着一串铜风铃。郭锦年推门时,铃舌正撞出清越的声响,惊起了院里槐树上的麻雀。
"师姑!"
刘筱亭从后台探出头,嘴角还沾着豆汁儿的痕迹。他慌慌张张用袖子抹脸,差点打翻窗台上的君子兰。
孟鹤堂的声音带着笑从里间传来:"慌什么?你师姑又不会吃人。"他撩开帘子走出来,湖蓝色大褂的袖口沾着几点墨渍,"锦年师妹,尝尝新到的碧潭飘雪?"
后台比别队更显雅致。多宝格里摆着紫砂壶和竹雕,墙上挂着写意水墨,连道具箱都贴着工整的标签。周九良正调试三弦,秦霄贤和孙九芳对词,何九华捧着保温杯看剧本——一切都井然有序,除了窗边那盆被豆汁儿浇了半边的文竹。
郭锦年接过青瓷杯,茶汤澄澈见底:"好茶。"她目光扫过节目单,在压轴节目《黄鹤楼》处顿了顿,"九良今天捧?"
"他逗。"孟鹤堂指向角落。周九良闻声抬头,三弦拨出个滑音:"师姐,我最近改良了《同仁堂》..."
话没说完,后院突然传来"哐当"一声。众人赶去时,只见张九泰扶着梯子,尚九熙站在屋顶上,手里还举着个歪斜的风铃架。
"昨儿大风刮歪了。"尚九熙不好意思地挠头,"想修修来着..."
郭锦年仰头看了看榫卯结构:"东北角榫头脱了。"她突然踩上梯子,"九泰,递我锤子。"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她三两下固定好榫头,风铃重新发出清脆的声响。下来时药香手串勾住了瓦片,尚九熙下意识伸手去接——
"师姐这手串..."他抽动鼻子,"有降真香的味儿?"
郭锦年收回手腕:"碰巧识得。"她转向孟鹤堂,"《黄鹤楼》的戏服准备了吗?"
风铃在檐下转出细碎的光斑,没人注意到尚九熙若有所思的表情。
下午的演出透着七队特有的书卷气。孙九芳和马霄戎的《规矩论》垫场时引经据典,郭霄汉的快板词里甚至嵌了《诗经》句子。郭锦年站在海棠屏风后记录,笔尖在"秦霄贤《学哑语》动作稍过"处顿了顿,添注"可参考戏曲程式化"。
手机在袖袋震动。晓梦发来林淮音做的绿豆糕,摆成莲花造型盛在青瓷盘里。
「姐!淮音新学的!」后面跟着骄傲的小表情。
郭锦年保存图片,回复:「糖减五分」。发送后抬头,正见孟鹤堂捧着个紫砂壶对她笑。
"师妹最近气色好多了。"他斟茶递来,"听说前几日还帮西队修了戏箱?"
"随手的事。"她接过茶盏,药香混着茶香氤氲开来。
台上演到《黄鹤楼》高潮处。周九良把诸葛亮唱出老生韵味,孟鹤堂配合着甩袖身段,观众喝彩声几乎掀翻屋顶。返场时郭锦年被推上台,即兴来了段融入昆腔的《太平歌词》,水袖翻飞间惊起梁上燕子。
回到后台,刘筱亭捧着个保温盒过来:"师姑,我妈做的驴打滚..."盒盖打开时露出整齐的点心,豆面香扑鼻而来。
郭锦年拈起一块,糯米软糯适中:"代我谢谢老人家。"
年轻人突然小声说:"您要是胃寒...该配些姜枣茶。"见她挑眉,急忙补充,"闻着您手串里有白檀,最是温中..."
孟鹤堂大笑着插进来:"好家伙!咱们队还藏着个小太医!"
众人都笑起来,没人注意到郭锦年微微蜷起的手指,和手串突然变快的芯片蓝光。
傍晚收工后,郭锦年绕道去了趟潘家园。旧书摊的老板戴着老花镜打量她带来的拓片:"这风铃纹样...像是广济寺旧物。"又抽动鼻子嗅了嗅,"您这手串...可是用了古法合香?"
郭锦年不动声色地缩回手腕:"您认得?"
"早年收过苏家的香方。"老板擦拭镜片,"他家的安神方必加琥珀,就是总差一味..."突然噤声,低头整理起拓片。
她没再追问,包好风铃拓片告辞。暮色中的潘家园华灯初上,有个穿灰色夹克的男人始终隔着摊位的距离跟随。经过古玩店橱窗时,她借着青铜镜反光看清对方脸——不是熟面孔,但步态透着练家子的紧绷。
手机震动,苏瑾的消息:「芯片显示你肾上腺素升高,位置潘家园」
郭锦年走进旁边胡同的旧书店,借着书架掩护敲击手串两长一短。芯片蓝光渐弱,苏瑾的回复很快传来:「拍卖行的,己处理」
出来时灰色夹克果然不见了。她站在摊前给晓梦挑青金石手链,摊主用软布擦拭珠子时突然道:"您这手串的香气...倒像前清宫里流出来的方子。"
郭锦年付钱的手顿了顿:"怎么说?"
"里头有龙脑和苏合香。"摊主眯眼,"这配伍法儿,现在会的人不超三个..."话没说完就被隔壁摊的争吵打断。
她握紧手链离开,青金石的凉意渗进掌心。身后传来试探的呼唤:"师姐?"
尚九熙骑着老式二八车刹在路边,车把上挂着颜料盒:"真是您啊!"他递来个小纸包,"刚才忘给了...姜糖,自己熬的。"
年轻人蹬车远去的背影融进暮色,颜料盒在车把上轻轻摇晃。郭锦年展开纸包,琥珀色的糖块透着姜丝,底下压着张便条:「师姐保重身体」
公寓里飘着酒酿圆子的甜香。晓梦举着勺子宣布:"今天淮音创新菜!"
林淮音系着围裙从厨房探头,发梢沾着桂花蜜:"希望不会太甜..."
视频邀请突然响起,郭麒麟顶着假发套出现:"哟!又背着我吃好的?"突然抽动鼻子,"等等,你们煮酒酿了?"
晓梦把镜头转向灶台:"淮音做了桂花酒酿圆子!"
大林眯起眼睛:"郭锦年同志,胃不好少碰糯米。"突然压低声音,"最近有没有..."
"都好。"郭锦年撒着干桂花,"戏拍完了?"
"明天杀青宴。"大林转动镜头,展示堆满礼物的化妆台,"给你们带了苏绣..."话没说完,画面里闪过半截澳门邮戳,印在某个信封角落。
郭锦年盛圆子的手顿了顿,糖水溅在药香手串上。晓梦突然凑近屏幕:"哥!你桌上那盒蛋卷——是澳门最香饼家的!"
大林慌乱切换镜头:"道、道具!民国戏哪来现代包装!"
视频在吵闹中挂断。林淮音默默递来帕子,郭锦年才发觉手串沾了糖渍。擦拭时芯片蓝光微微闪烁,像古井中惊起的涟漪。
晓梦还在嘟囔哥哥古怪,窗外突然传来风铃声响——不知哪家檐下新挂了铜铃,清音洒满夜空。郭锦年望着映在玻璃上的笑脸,药香混着酒酿味萦绕不散。
她想起许多年前某个雨夜,十七岁的自己站在澳门药铺前,用赢来的钱买了两包姜糖。一盒寄回北京谎称比赛奖品,一盒就着凉水压过胃痛。
"姐,"晓梦突然蹭过来嗅她手腕,"今天手串有桂花甜香。"
郭锦年屈指弹她额头:"馋猫。"
风铃还在轻响,芯片蓝光渐归平稳。远处鼓楼飞檐挑起月亮,像个温润而坚硬的句点。
(http://www.220book.com/book/6RU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