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跟着阿蓝学织布的第三个月,终于织出了第一块完整的布——淡蓝色的底布上,歪歪扭扭绣着三棵小树苗,分别是苗圃里的薄荷、小麦和浆果。她捧着布跑到凌薇面前,眼睛亮得像田埂上的荧光草:“凌奶奶,您看!这是‘时光苗圃’的样子,以后我要把全世界的‘时光印记’都绣在布上!”
凌薇接过布,指尖拂过细密的针脚,忽然想起魔法世界里精灵族的“生命织锦”——据说精灵会把森林的故事织进布中,让时光在丝线里流转。她笑着点头:“好啊,那我们就做一块‘时光地图布’,把每个‘时光记忆站点’的故事都绣上去,让看到的人,就像走过了全世界。”
这个想法很快传开,各地的“时光守护者”都纷纷响应——非洲的阿米娜寄来“太阳纹”的线稿,特意标注了每种纹路代表的祝福;欧洲的皮埃尔拍了老烤箱的照片,说要把烤箱的花纹绣在布上;北极的阿吉则画了冰屋的轮廓,还在旁边添了一颗星星,说这是北极的“时光标记”。
小满把这些素材都整理在小本子上,每天放学后就趴在“手艺小院”的织布机前忙活。阿蓝在旁边指导她:“绣‘太阳纹’的时候,线要拉得紧一点,这样花纹才立体;绣冰屋的时候,用浅蓝色的线打底,再用白色线勾边,就像真的冰一样。”
凌薇也常会来帮忙,给小满讲每个图案背后的故事:“你看这老烤箱的花纹,是皮埃尔的爷爷刻的,上面的麦穗代表丰收;阿吉画的星星,是因纽特人用来辨别方向的‘北极星’,他们说,只要跟着星星走,就不会迷路。”
慢慢地,“时光地图布”上的图案越来越丰富——有1958年红星机械厂的车床轮廓,有末世安全区的土豆苗,有青溪县的荞麦花,还有溪云村的稻田和“时光邮筒”。小满还在布的边缘绣了一圈荧光草,夜里会泛出淡淡的光,像给地图镶了一道星光边。
这年冬天,“时光地图布”终于完成了。凌薇把它挂在“时光文明馆”的正中央,旁边放着小满的小本子,上面记着每个图案的故事。游客们站在布前,常常看得入了迷——有人指着“太阳纹”说想起了非洲的旅程,有人看着老烤箱想起了小时候外婆烤的面包,还有人盯着车床图案,说起了自己爷爷当年在工厂上班的日子。
有天,一位白发老人站在布前,久久没有离开。小满走过去,轻声问:“爷爷,您也认识这些图案吗?快穿之满级大佬的五元人生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快穿之满级大佬的五元人生最新章节随便看!”
老人点点头,指着布上的土豆苗,眼眶有些红:“我年轻的时候,在偏远山区插队,就是靠种土豆过活的。那时候条件苦,但大家一起种地、一起吃土豆,日子也过得很开心。没想到今天能在这里看到它,就像看到了当年的日子。”
小满立刻拿出小本子,认真地说:“爷爷,您能给我讲讲当年种土豆的故事吗?我想把它记下来,绣在‘时光地图布’的背面,让更多人知道。”
老人笑着答应,坐在暖炉旁,给小满讲了一下午的故事——讲怎么在石头缝里种土豆,讲怎么用土豆做各种吃的,讲丰收时大家的笑脸。小满听得很认真,把每个细节都记在本子上,还画了一幅“插队时种土豆”的小画。
凌薇看着这一幕,忽然觉得,“时光地图布”不仅仅是一块布,更是一个“会说话的时光匣子”——它装着不同人的回忆,装着不同世界的故事,也装着一代又一代人对生活的热爱。
春天的时候,小满决定再织一块“时光地图布”,专门用来记录普通人的故事。她在“时光文明馆”里放了一个“故事收集盒”,邀请游客写下自己的“时光故事”,还附上简单的图案草稿。
有人写下“小时候和奶奶一起织毛衣”的故事,画了一件小小的毛衣;有人写下“第一次骑自行车”的回忆,画了一辆旧自行车;还有人写下“和朋友一起种小树”的经历,画了两棵并排的小树苗。
小满把这些故事和图案都绣在新的布上,还在每个图案旁边绣上了故事主人的名字。新的“时光地图布”挂起来那天,很多写下故事的游客都来了,他们站在布前,指着自己的故事,和身边的人分享,整个展馆里都充满了温暖的笑声。
凌薇站在人群后面,看着小满忙碌的身影——孩子己经比织布机高了,手法也熟练了很多,正在给新绣的“自行车”图案勾边。她忽然想起多年前,自己第一次在1958年的劳保作坊里,看到婶子们织布的场景。时光流转,当年的画面,如今以另一种方式,在小满身上延续着。
田埂上的荧光草又冒出了新芽,“时光苗圃”里的种子也开始发芽,“时光地图布”上的图案还在不断增加。凌薇知道,只要还有人愿意听故事、讲故事,愿意把时光里的美好绣进布中、种进土里,这些“时光印记”就会永远鲜活,在岁月里,织出一幅永远没有尽头的“时光长卷”。
(http://www.220book.com/book/6S1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