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章 金陵之灯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魂穿1937刀尖上的历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6T5Q/ 章节无错乱精修!
 

寒风卷着焦糊味,刀子般刮过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空旷的操场。铅灰色的天幕沉沉压下,压得人喘不过气。沈书仪裹紧旧棉袍,寒意却像毒蛇,钻进骨头缝里。她站在主楼廊下,目光掠过眼前令人窒息的景象:

黑压压的人头挤满了每一寸能下脚的地方,走廊、教室、礼堂,甚至露天的回廊。女人紧紧搂着孩子,老人蜷缩在单薄的被褥里,浑浊的眼睛里盛满了同一种东西——深入骨髓的恐惧。低低的、压抑的啜泣声此起彼伏,像无数细小的针,扎在紧绷的空气里。绝望的气息浓稠得化不开,弥漫在冰冷的空气中。

“书仪?”一个略带沙哑却异常沉稳的女声传来。

沈书仪猛地回神,程瑞芳?老师就站在几步外,她是学院舍监,时年62岁。配合魏特琳女士负责难民登记、食宿分配及卫生防疫。瘦削的身形裹在朴素的棉袍里,面容是掩饰不住的憔悴,眼下的青黑浓重,嘴唇因干燥而开裂。但那双深陷的眼睛,却像两口深井,映着廊下摇曳的马灯光芒,燃烧着一种近乎悲壮的坚韧。她手里捏着一卷磨损的难民名册,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

“程老师!”沈书仪迎上去,声音有些发紧。穿越带来的眩晕感早己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沉甸甸的、近乎撕裂的现实——明天,12月13日,地狱之门将在这座城市洞开。她深吸一口气,试图压下喉咙里的梗塞,“西侧围墙…我看过了,靠近竹林那段,有几处砖石松得厉害,手一推都晃。还有东边储藏室后面,墙头矮了一大截。”

程瑞芳眉头骤然锁紧,像被无形的绳索勒住。她下意识地望向那片黑压压的难民,眼神里掠过一丝难以言喻的痛苦。那些翻墙掳人的恐怖传闻,早己像瘟疫一样在难民中流传。“上帝……”她低语,声音轻得像叹息,带着浓重的疲惫,“我们的人手…巡逻队昼夜不停,可他们太累了,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光靠人眼和脚力不够。”沈书仪语速加快,脑海中快速闪过现代安防的碎片知识,“能不能找些空罐头盒?铁皮的,或者小铃铛?用结实的麻线串起来,高低错落,挂在墙根和那些松动的砖石后面?夜里只要有人碰到,声响能传很远,给巡逻队提个醒!”她边说边用手比划着绊索的高度和布置方式。

程瑞芳?疲惫的眼睛里瞬间迸发出一点光。“罐头盒…有的,厨房后面堆着一些空的。铃铛…也许能找到几个旧的!”她立刻转身,对站在书仪旁边的曾小琴吩咐,“快去,把能找到的空罐头和铃铛都收集来,组织人手,按沈小姐说的,立刻去布置!特别是西墙和东墙储藏室后!”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小琴用力点头,小跑着消失在人群里。

“还有,”沈书仪的目光扫过廊下几个穿着半旧但颜色还算鲜亮棉袄的年轻女子,“衣服…颜色太显眼了。还有脸…”她顿了顿,声音低沉下去,“能不能找些煤灰?让大家…尤其是年轻姑娘,把脸抹暗些,衣服也尽量找深色、破旧的换上?越不起眼越好。”

程瑞芳?深深看了沈书仪一眼,那目光复杂,有感激,更有沉重的了然。“你说得对。”她转头对另一位助手道,“通知下去,所有年轻女子,立刻去领煤灰,抹在脸上、手上!把颜色鲜亮的衣服,想办法罩起来,或者换掉!这是命令!”命令传开,人群中一阵小小的骚动,带着屈辱的沉默,却无人反对。

沈书仪刚松了口气,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声从不远处传来。她循声望去,一个妇人蜷缩在角落里,咳得浑身发抖,面颊带着不正常的潮红,她身边的孩子吓得紧紧抓住她的衣角。

“程老师,”沈书仪的心猛地一沉,“像这样的病人,必须立刻和其他人隔开!这么多人挤在一起,一旦瘟疫起来…后果不敢想!”

程瑞芳?显然也注意到了,脸色更加凝重。她引着沈书仪快步走向临时设在阅览室的“管理处”。几张拼凑的课桌上堆满了各种纸张、名册,几个负责登记的学生忙得满头大汗,声音嘶哑地喊着名字,下面的人群却一片混乱,回应声、哭喊声、第七道茶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寻找亲人的呼唤声搅成一团。

“书仪,登记是个大问题,”程瑞芳?疲惫地按了按额角,“人太多了,一片混乱。我们需要知道谁是谁,有多少孩子,多少病人,多少老人…”

沈书仪走到一张堆满杂乱纸条的桌前,迅速扫视着。她拿起一张纸,用随身携带的半截铅笔快速画了张表格。“试试这样:姓名、年龄、来自哪里、同行的家人(丈夫、孩子、父母名字和年龄)、是否有特殊状况——比如孕妇、重病、孤儿…单独标注出来。”她指着表格的栏目解释,“按家庭或者同乡分组登记,每组指定一个临时组长负责联络。生病的,尤其像发热、咳嗽、腹泻的,单独登记,立刻安排到最西头那间通风的小库房去隔离!我们得尽快统计出孤儿和孕妇的数量,她们最需要特别照顾。”

程瑞芳?拿起那张简易表格,眼中疲惫的阴霾被一种新的、专注的光芒驱散。“好!很好!就按这个来!”她立刻召集登记的学生,分发新的表格,清晰地下达指令。阅览室里的喧嚣虽然依旧,但一种新的秩序开始在混乱中艰难地萌芽。

离开阅览室,刺骨的寒意再次包裹上来。沈书仪跟着程瑞芳?走向作为临时粥厂的大厨房区域。巨大的铁锅架在简易的砖灶上,里面翻滚着稀薄的米粥,蒸汽混合着柴火味弥漫开来。几个校工和难民志愿者正奋力搅动着大勺,汗水混着烟灰从他们疲惫的脸上淌下。然而,那粥的颜色,稀得几乎能照见人影。排队等待的难民队伍长得望不到头,每一张脸上都写满了饥饿和对那一点稀薄热量的渴望。

“老师,国际红十字会的黄豆,运到了吗?”沈书仪压低声音问,这是她几天前就向魏特琳女士提出的关键建议——黄豆富含维生素B1,能预防致命的脚气病。

程瑞芳?点点头,指向厨房角落几个鼓囊囊的麻袋,脸上终于有了一丝微弱的宽慰:“昨天下午到的,大概有一吨左右!按你的建议,己经开始掺进粥里一起煮了。”她舀起一勺刚出锅的粥,浓稠了许多,里面混杂着煮得软烂的金黄色豆粒。

“这点粮食,杯水车薪。”程瑞芳?看着那长长的队伍,声音沉重得如同叹息,“维持不了多久。城里…己经找不到粮食了。”

“后山,”沈书仪的目光投向校园后方那片在暮色中显得黑黢黢的山林,“或许能找到些能吃,如果运气好…组织可靠的小队,趁白天日军巡逻的间隙,悄悄去挖一些回来,也能顶一点用。”她强调着“可靠”和“白天”,“安全第一。”

程瑞芳?思索片刻,果断道:“好!我让李嫂带队,她熟悉这片地方,人也稳重。”

解决了吃的,另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又浮现出来——气味。近万人的排泄物,在寒冷的空气里酝酿出一种令人窒息的污浊气息。临时挖的几个浅坑早己不堪重负,污物溢出,在冻结的地面上蔓延。苍蝇在低空盘旋,发出令人烦躁的嗡嗡声。

“厕所…必须立刻深挖,远离水源和居住区!”沈书仪指着远处一片相对偏僻的荒地,“坑底铺上生石灰,能杀菌除味。每天收集的垃圾,特别是食物残渣和脏布,必须集中起来烧掉!霍乱…一旦爆发,这里就是坟场!”她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急迫。

程瑞芳?神情凛然:“我立刻安排人手!石灰…库房里应该还有一些!”她迅速转身,招呼过几个身强力壮的男难民,指着那片荒地,语速飞快地下达指令。

夜色,如同浸透了浓墨的潮水,彻底淹没了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刺骨的寒意仿佛有生命,穿透单薄的墙壁和窗户,钻入每一个角落,侵入每一个瑟缩的身体。主楼顶端的阁楼里,值夜的汽灯发出昏黄摇曳的光晕,像风中的残烛,勉强驱散一小片令人心悸的黑暗。

沈书仪裹紧身上所有能裹的衣物,站在阁楼的小窗前。从这里望下去,校园仿佛沉入一片黑色的死海。只有围墙边,几盏巡夜的马灯在缓缓移动,微弱的光点勾勒出巡逻队员模糊而警惕的身影,像黑暗海洋中几艘孤独飘摇的小舟。



    (http://www.220book.com/book/6T5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魂穿1937刀尖上的历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6T5Q/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