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的日头爬到房檐时,杨家的午饭才算收了场。玉米糊糊的热气还绕着八仙桌转,小老太太刚把最后一只粗瓷碗摞好,院门外就传来张老太亮堂堂的声音:“桂兰!饭吃完没?晒谷场那边背风,咱老姊妹们唠会儿去!”
高桂兰擦着手往外走,正撞见李兰芬跟在张老太身后,手里挎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半袋炒花生,是昨儿给孩子们分剩下的,特意带来凑个热闹。
“刚收拾完,”高桂兰笑着回身喊王秀莲,“秀莲,我去跟你二婶她们坐坐,你把灶房的碗刷了就行。”
话音刚落,就见陈老太挎着布包从巷口走来,头发用黑布帕子裹得齐整,老远就摆手:“可算赶上了,我家满仓老头非要让我把这花生带上,说给你们尝尝。”
西个老人慢悠悠往村西头的晒谷场走,脚下的薄雪早被日头晒得软了些。
路过麦田时,张老太先停了脚,指着地里的苗儿叹:“你们看这麦子,去年秋里种的时候,我大儿铁牛还说这苗怕是活不过冬,没想到现在长得这么精神!前儿他去地里瞅,扒开雪层看,根须都扎得深着呢。”
“说起去年,真是熬过来的,”陈老太叹了口气,“春上旱得玉米苗蔫头耷脑,地缝能塞手指头,到了秋里又连下十几天雨,我家那点口粮掺着红薯干,吃到腊月廿八就见了底,要不是队里又分了点杂粮,年都过不踏实。我家老头那阵儿天天蹲在门槛上抽烟,愁得觉都睡不好。”
李兰芬也跟着点头:“可不是嘛,我家二根总念叨‘今年要是再欠收,娃们就得跟着饿肚子’,卫国媳妇怀着孕,想喝口小米粥都得省着,我夜里翻来覆去,总怕开春没粮。”
高桂兰望着灰蒙蒙天底下的麦田,心里也敞亮了些:“昨儿老根还说,今年立春早,要是开春别刮那毁苗的大风,夏天多下几场透雨,收成指定比去年强。
我家知春丫头和爱华三月底就要在村里上学了,远书教他们,不用跑远路,还能省点书钱,可惜爱军不爱读书,先前上到五年级死活就不去了。
哼,不去还好呢,去了就得去镇里上初中了,一年学费就得一块钱,还给我省钱了,还好一整套书都留着,正好给他俩用。”
“远书真是个好后生,”陈老太点了点头,“咱村就这一个高中生,他先前说去年改成小中高十年一贯制,小学五年、中学三年、高中两年,说是要尽快为国家培养人才,他就接着守着学堂,也能赚点工分。
队里上学也不花钱,我家小孙子明年也该去了,我家老头还说,到时候得跟远书多说说,让娃多学点字。”
张老太也笑:“可不是嘛,铁牛前儿还跟我说,等天暖和了,让家里小子多拾点干柴给学堂送过去,别让远书冻着,教书也得有个暖和地儿。”
说话间就到了晒谷场,老槐树下堆着些过冬没烧完的干树枝,张老太掏出火柴点着,火苗“噼啪”窜起来。
李兰芬把花生倒在石头上,西个老人围着篝火坐下来,手里攥着从家里带来的粗布暖炉,你一言我一语地唠开了。
陈老太口:“开春要多去地里拾粪,给麦子上点肥,咱老骨头帮不上啥大忙,也得尽点心,别拖了队里的后腿。”
李兰芬突然想到什么“队里年后要组织妇女去河边挖渠,说是为了开春灌溉方便,我想着我们也去,干不了什么也搭把手。 ”
高桂兰也跟着说:“我家老根打算把队里的旧犁头修一修,再把石磨磨亮些,要是今年能多磨点白面,就给孩子们包几顿素馅饺子,过年都没舍得多包。”
正唠着,就见杨知春牵着牛蛋跑过来,身后还跟着杨爱华。“奶,妈让我来喊您回家了。”
杨知春跑到高桂兰身边,赶紧拉着弟弟们问好,“陈奶奶好,张奶奶好,二奶奶好。”牛蛋也凑过来,从口袋里掏出块糖递过去:“奶奶吃糖,昨儿拜年讨的!”逗得老人们都笑了。
张桂英摸了摸杨爱华的头:“爱华跟知春一起上学,到时候要好好学,多识点字,将来跟远书一样,做个有文化的人。”
杨爱华使劲点头:“我知道!我还要跟知春一起考第一!”高桂兰笑着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那我们就先回去了,改天再唠,让你们家铁牛也来家里坐坐。”
往家走的路上,牛蛋和杨爱华在前头追着玩,高桂兰还在跟杨知春念叨:“等今年多收了粮食,就给你和爱华扯块布做新书包,上学别给我丢人,好好学,要是考零蛋回来,老娘要打手板子的。”
带着满级桃园种田游戏苟六零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带着满级桃园种田游戏苟六零最新章节随便看!杨知春应着,心里却沉了沉,64年是比前两年好过些,可也没好到哪去,顿顿玉米糊糊掺红薯干的日子还没过去呢。
她忽然想起前世的记忆,蓝星上的64年,南方六九月都闹了干旱,红旗公社在江省台山市,这几个月观察下来,分明也是南方,保不齐今年也要遭旱。
更别说再过一年到65年了,往后的日子只会更难,眼下这点热闹,怕是没多少日子能维持了。
回到家时,杨老根坐在正屋的椅子上,正对着墙上的日历琢磨开春的日子。见她们回来,杨老根抬头笑:“跟二弟妹她们唠完了?今年要是天帮忙,秋收时咱每家都能多分点口粮。”
杨知春没接话,只是默默帮着王秀莲叠衣裳,窗外的日头渐渐斜了,好日子没那么容易来,还好有桃园。
不过也要早做打算了,没记错的话,65年是最后一次高考,运动时期学校也要遭受波及,红卫兵到处都是城里乱的很。
想要上大学也得等到77年,那时候她20岁了,还好她没有什么大学梦,在从前己经上过了,现在不能上大学也好,她再也不想有万人过独木桥的经历,她要趁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然后赚钱才是正经的。
“刚二弟妹说队里年后要组织妇女去河边挖渠,说是为了开春灌溉方便,我想着也去搭把手。”高桂兰正往灶房添柴火,转头跟坐在桌边的杨老根搭话。小老太太一把年纪了正当壮年呢,她干活一把手。
杨老根摸了摸烟袋,没立刻应声,目光又落回墙上的日历:“挖渠是正经事,就是河边雪还没化透,地滑,你们可得当心些。我跟队长商量了,等过了正月十五,上工就先把南坡那片地翻一遍,早翻早透气,等开春种玉米也省心。”
高桂兰不服气道:“你瞧不起谁?”队里的老太太论身体硬抗,她敢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这糟老头子她一巴掌就能揍晕过去。
杨知春耳尖没放过爷爷的话,指尖却悄悄攥紧了衣角,南坡地耐旱性差,要是真闹旱,今年收成怕是悬。
“姐,你在想啥呢?”知夏跑进来,“妈说晚上煮红薯粥,放了红枣。”
杨知春捏了捏妹妹冻红的脸蛋,:“看把你馋的”说着摸出一颗冰糖放知夏手里“玩去吧。”院门外传来爱军的脚步声,他扛着一捆干柴,棉袄沾着雪沫“妈,我拾了些干柴,够烧两天了。”
王秀莲赶紧迎上去把掉他身上的寒气:“跟你说别走远,雪化了正是路滑的时候,你这孩子就是不听。”
爱军嘿嘿笑了两声,刚要往男孩房走,脚腕子踢到炕边的布包,里面是他以前的课本,是高桂兰收拾箱子翻出来的,想给知春和爱华用。
爱军一看见蓝布课本封面,眉头立马皱成疙瘩,往后退了半步:“奶,您咋把这书翻出来了?快收起来,我瞅着字就头疼,比上工扛锄头还累。”说着揉了揉太阳穴,那嫌弃的模样半点不假。
高桂兰头都不抬:“留着给知春、爱华用,让你学你不学,没用的东西。”爱军立马摆手:“给他们正好,我是大哥,上工多挣工分才是正经的。”说完转身往外走,“我去看看爹在干嘛?”脚步急急忙忙,像是怕被课本粘上。
晚饭时,一家人围着八仙桌坐满了。杨建国从队里回来,脸上带着笑意:“今儿队长说,今年天气好的话,开些荒地试着种些棉花。”
王秀莲眼睛亮了:“那可太好了,爱党和知秋的棉袄短了,知冬也该添新的了。”爱军扒着红薯粥,头也不抬:“我的不用做新的,去年的还厚实,省点棉花给弟妹们,我是大哥,穿旧的不碍事。”
知春喝着粥,她知道棉花金贵,往年按人头分一点,够做双棉鞋就不错了,今年队长这话,怕是看麦子长势好才敢说的。要是真旱了,别说棉花,口粮能不能保住都难说。
夜里躺在床上,知夏己经睡熟,小呼噜轻轻的。
知春睁着眼睛,看着房梁上褪色的横梁,悄悄打开桃园控制板,显示所有作物己成熟,请收取入仓库,这几个月杨知春一次没进入桃园游戏空间,开局就病怏怏的,就算进去了也白搭,干不动活。
自从穿越以来桃园这个种田游戏所有作物24小时收获一轮,但是要本人亲自收割,这是要了她的命啊。罢了,36块地,她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忙忙碌碌了一晚上的杨师傅拖着对黑眼圈躺在床上,再也不干了,仓库小麦多的是,她为什么要自己找罪受?忙活了一晚上才收割了一块地,天知道一块地竟然有一亩。
(http://www.220book.com/book/6VD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