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二十七章 (2003 年・春)

小说: 榆镇岁月   作者:每时每刻都很好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榆镇岁月 http://www.220book.com/book/6VM5/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榆镇岁月

榆镇的春天在料峭的风里透着生机。镇东头的河水解了冻,“哗啦啦” 地淌着,把岸边的柳梢泡得发绿;秦家老院的新槐树苗己长到两人多高,枝桠上缀着嫩黄的芽,风一吹就晃,像在跟院里的老槐树打招呼。顾盼正忙着给文化产业园的展示厅更换展品,王大婶抱着一摞新绣的 “春燕衔泥” 刺绣走进来,笑着说:“顾老师,你看我这新绣的图案,能不能放进展示厅?好多游客都说喜欢咱们榆镇的花鸟刺绣呢!”

顾盼接过刺绣,指尖轻轻着细腻的针脚,眼里满是赞叹:“大婶,您这手艺越来越好了!这‘春燕衔泥’既应景又喜庆,肯定能吸引不少游客。我这就找个好位置挂起来。”

正说着,院门口传来熟悉的自行车铃铛声,小槐骑着辆半旧的自行车冲进院,车后座上绑着个大纸箱,脸上满是汗水:“妈!我回来了!这次带了学校的实践成果,能帮咱们分厂改进设备!”

顾盼赶紧放下手里的刺绣,迎上去帮小槐卸纸箱:“快进屋歇会儿,刚开春还这么冷,怎么满头汗?”

小槐擦了擦汗,兴奋地打开纸箱,里面是一沓厚厚的图纸和几个小巧的机械零件模型:“妈,这是我跟导师一起做的‘智能检测系统’设计图,能实时监测零件的精度,还能自动预警故障,比咱们现在用的系统更先进!导师说这个设计能用到实际生产中,我就赶紧回来跟爸商量。”

秦向东从分厂回来,刚进门就听见这话,放下公文包就凑过来,拿起图纸仔细看着,眼里满是惊喜:“好小子!这设计思路比市里专家的还新颖!咱们分厂的智能化生产线要是装上这个系统,生产效率至少能再提高三成!”

小槐用力点头:“爸,我还带了几个零件模型,咱们可以先做样品测试,要是没问题,暑假我就回来帮咱们安装调试!”

秦书月和林伟也来了,林伟手里拿着份《乡村教育发展规划》,笑着说:“哥,嫂子,咱们镇中学想跟文化产业园合作,开‘非遗实践课’,让学生们学习刺绣、梆子戏这些传统技艺,既能传承文化,又能丰富课余生活。”

秦书月补充道:“我还想请小槐给学生们讲讲机械知识,让孩子们了解咱们榆镇的产业发展,说不定将来能有更多孩子像小槐一样,为榆镇的发展做贡献。”

顾盼笑着说:“这个主意好!咱们文化产业园正好有体验区,能给孩子们提供实践场地。小槐,你愿意给孩子们上课吗?”

小槐点点头:“当然愿意!能让孩子们了解机械知识,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接下来的日子,榆镇处处都透着忙碌的生机。小槐每天都去分厂,跟着秦向东和虎头小子研究 “智能检测系统” 的落地方案,还利用课余时间给镇中学的学生们上机械课。孩子们围着小槐,好奇地问 “零件怎么才能做得更精准”“智能化设备是怎么工作的”,小槐耐心地一一解答,还带他们去分厂参观生产线,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机械的魅力。

文化产业园这边,“非遗实践课” 也顺利开课了。王大婶带着学生们学刺绣,手把手地教他们穿针引线;梆子戏老艺人教孩子们唱段,教室里时不时传来清亮的唱腔;盼星则带着孩子们在体验区做剪纸,一张张红纸在孩子们手里变成了栩栩如生的花鸟、生肖,整个产业园热闹得像个大家庭。

有个学生拿着自己绣的小荷包,兴奋地对顾盼说:“顾老师,我以后也要像王大婶一样,绣出好看的刺绣,让更多人知道咱们榆镇的手艺!”

顾盼笑着摸了摸孩子的头:“只要你好好学,肯定能做到!咱们榆镇的传统技艺,就靠你们这些年轻人传承下去了。”

与此同时,秦记机械分厂的 “智能检测系统” 测试也取得了成功。装上系统后,生产线的废品率降低了一半,故障预警也变得更及时,市里的医疗器械厂负责人来考察后,当场决定增加订单量:“秦厂长,你们的技术创新能力太让人惊喜了!以后我们要把更多的高端订单交给你们,还要推荐你们跟外地的厂家合作!”

秦向东握着负责人的手,激动地说:“谢谢厂长的信任!我们肯定不会让你失望,会继续创新技术,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

为了庆祝技术突破,分厂举行了简单的表彰仪式,秦向东特意给小槐颁发了 “技术创新贡献奖”,还奖励了他一笔奖金。小槐把奖金交给顾盼,笑着说:“妈,这奖金您拿着,给咱们文化产业园添点新设备,让大家能更好地学习传统技艺。”

顾盼接过奖金,眼里满是欣慰:“咱们小槐真是长大了,懂得为大家着想了。妈这就去买新的刺绣架和剪纸工具,让大家学得更舒心。”

春天的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五一假期。文化产业园举办了 “非遗文化节”,吸引了周边市县的不少游客。展示厅里,王大婶的刺绣、虎头小子的机械模型、孩子们的剪纸作品一字排开,引得游客们纷纷拍照称赞;体验区里,游客们跟着乡亲们学刺绣、做剪纸、唱梆子戏,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小槐则在临时搭建的 “机械科普角”,给游客们讲解智能化设备的工作原理,还展示了分厂生产的高端手术器械,不少游客都惊讶地说:“没想到乡镇企业能生产出这么精密的产品,榆镇真是太厉害了!”

文化节的最后一天,区里的领导也来了,看着热闹的场景,笑着对顾盼和秦向东说:“你们把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结合得太好了!榆镇的模式值得在全区推广,以后区里会给你们更多支持,让你们把文化产业园和分厂办得更好!”

顾盼和秦向东对视一眼,眼里满是感激。他们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乡亲们的支持和家人的付出,更离不开大家对榆镇这片土地的热爱。

五一假期结束后,小槐要回学校了。临走前,他特意去镇中学给孩子们上了最后一堂机械课,还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要是你们有不懂的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或发邮件,我会尽力帮你们解答。希望你们将来能好好学习,为榆镇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孩子们舍不得小槐走,围着他问:“小槐哥哥,你什么时候再回来给我们上课呀?”

小槐笑着说:“暑假我就回来,到时候还带新的机械模型给你们看!”

秦向东和顾盼送小槐到镇口,看着他坐上前往省城的汽车,顾盼忍不住叮嘱:“到了学校要好好照顾自己,别总熬夜搞研究。有时间就给家里打电话,我们都惦记你。”

小槐点点头,隔着车窗挥手:“爸,妈,你们放心,我会好好的!暑假回来咱们一起把‘智能检测系统’装到所有生产线上!”

汽车渐渐远去,顾盼靠在秦向东肩上,轻声说:“咱们的儿子真是越来越有出息了。”

秦向东握住顾盼的手,笑着说:“这都是你教得好。咱们不仅要把孩子培养好,还要把榆镇建设好,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回来,为家乡做贡献。”

回到老院,顾盼继续忙着文化产业园的工作,秦向东则去分厂安排 “智能检测系统” 的推广事宜。盼星放学后,也会来文化产业园帮忙,带着孩子们做剪纸、学画画,像个小老师一样。王大婶看着盼星的样子,笑着对顾盼说:“盼星这孩子跟你一样,有耐心又有爱心,将来肯定能像你一样,为咱们榆镇的文化传承做贡献。”

顾盼笑着说:“希望她能一首保持这份热爱,把咱们榆镇的传统技艺和文化精神传承下去。”

春天的傍晚,秦家老院格外安静。顾盼坐在廊下的竹椅上,看着院里的老槐树和新槐树苗,心里满是感慨。她想起刚到榆镇的那个雪天,想起扫盲班的第一堂课,想起秦向东办分厂时的艰难,想起秦老太太和顾父的叮嘱。这些年,她和秦向东一起,带着乡亲们,把榆镇从一个落后的小镇,变成了远近闻名的 “产业镇”“文化镇”,这其中的艰辛和喜悦,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

秦向东从分厂回来,手里拿着份新的合作协议,笑着说:“盼儿,咱们跟外地的一家医疗器械厂签订了合作协议,以后咱们的产品能卖到南方去了!小槐的‘智能检测系统’真是帮了大忙,现在不少厂家都来跟咱们合作呢!”

顾盼接过协议,看着上面的大红公章,眼里满是欣慰:“太好了!咱们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以后咱们还要继续创新技术,把秦记机械做得更大更强,让更多人知道咱们榆镇的实力。”

盼星拿着自己刚画的 “榆镇春景图” 跑过来,递给顾盼:“妈,你看我画的榆镇,有文化产业园,有分厂,还有咱们家的老院,好看吗?”

顾盼接过画,看着上面五彩斑斓的图案,笑着说:“好看!咱们盼星真是个小画家。以后咱们榆镇会变得更漂亮,你要把这些美景都画下来,让更多人知道咱们榆镇的美。”

月光透过槐树叶的缝隙,洒在老院的每个角落,像撒了把碎银。顾盼靠在秦向东肩上,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幸福。她知道,未来的日子里,还会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但只要他们一家人在一起,只要乡亲们互相帮助,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榆镇的春天,会永远这么充满生机,这么充满希望;榆镇的日子,会永远这么温暖,这么红火。

风里带着柳梢的清香,带着文化产业园的墨香,带着分厂机器的轰鸣声,带着乡亲们的笑声,在榆镇的每个角落回荡。顾盼和秦向东并肩坐着,手里牵着盼星的手,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知道,只要心中有爱,有梦想,有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榆镇的故事就会永远继续下去,在新时代的风里,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http://www.220book.com/book/6VM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榆镇岁月 http://www.220book.com/book/6VM5/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