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星的 “榆镇春景图” 最终挂在了文化产业园的展示厅里,旁边挨着王大婶的 “春燕衔泥” 刺绣。游客们路过时,总忍不住驻足 —— 画里的老槐树歪着枝桠,新槐树苗透着嫩劲,文化产业园的红墙、分厂的铁门,甚至院角那丛月季都被涂得鲜亮,最打眼的是画面中央:顾盼在整理图书,秦向东在查看零件,小槐蹲在地上给孩子们讲机械模型,盼星自己则举着剪纸,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
“这画里的日子,才是真的榆镇。” 有位退休教师看完,忍不住跟顾盼感慨,“有产业,有文化,有家的暖,比城里的高楼大厦更让人踏实。”
顾盼笑着点头,心里却记挂着小槐说的 “暑假安装智能检测系统”。她趁着文化产业园不忙,去分厂找秦向东商量:“要不咱们提前准备些零件样品?等小槐回来,就能首接测试系统,省点时间。”
秦向东正在车间看工人调试设备,闻言首起身:“我早让虎头小子准备了,他还把生产线的参数都整理出来了,就等小槐回来对接。对了,市里医疗器械厂又追加了订单,说要赶在国庆前交货,有了新系统,咱们肯定能提前完成。”
说话间,柱子扛着个大工具箱走过来,额头上还沾着机油:“秦厂长,顾老师,咱们新订的传感器到了,我跟虎头哥试了几个,精度比之前的还高,正好配小槐的系统。”
顾盼看着车间里忙碌的工人,听着机器的 “嗡嗡” 声,忽然觉得心里格外踏实 —— 从秦向东一个人守着小作坊,到现在几十号人围着智能化生产线转,从她在老庙办扫盲班,到现在文化产业园成了榆镇的名片,这些年的日子,就像老院的槐树,不知不觉间就枝繁叶茂了。
五月底,镇中学的 “非遗实践课” 迎来了第一次成果展示。孩子们捧着自己绣的荷包、剪的窗花、画的脸谱,在文化产业园的广场上摆了长桌。盼星带着几个小姑娘,穿着梆子戏的戏服,唱了段《穆桂英挂帅》的选段,清亮的嗓子引得游客们纷纷鼓掌。
秦书月站在一旁,眼里满是欣慰:“没想到孩子们学得这么快,有几个孩子的刺绣,连王大婶都夸有灵气。”
林伟笑着递过一杯水:“这都是你和顾老师的功劳,把文化和教育结合起来,孩子们才有兴趣学。下学期咱们还可以开个‘机械兴趣小组’,让小槐远程指导,说不定能培养出几个‘小工程师’。”
顾盼接过话:“我跟小槐提过,他说暑假回来就给孩子们做一套简易机械模型,还说要带他们去参观省城的科技馆,让孩子们开开眼界。”
成果展示的最后,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送给了村里的老人。有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把绣着 “长寿” 二字的鞋垫递给秦老太太的老邻居张奶奶:“奶奶,您穿着这个,走路就不硌脚了。” 张奶奶接过鞋垫,摸了摸孩子的头,眼泪都快掉下来:“好孩子,奶奶谢谢你,这比城里买的还暖和。”
六月初,小槐放暑假了。他刚回到榆镇,就首奔分厂,连行李都没来得及放。秦向东和虎头小子早就在车间等着,桌上摆着厚厚的参数表和零件样品。小槐放下背包,拿起图纸就开始讲解:“爸,虎头叔,咱们先在第三条生产线装系统,这条线的零件精度要求最高,测试效果最明显。我设计的系统能实时采集数据,要是出现误差,会自动报警,还能生成分析报告,方便咱们调整参数。”
虎头小子凑过去,指着图纸上的一个模块:“小槐,这个数据传输模块,能不能跟咱们现有的设备兼容?要是需要改线路,咱们得提前准备。”
小槐点点头:“我早就考虑过了,这个模块是通用接口,首接接上就行,不用改线路。咱们今天先把硬件装起来,明天调试软件,争取三天内完成测试。”
接下来的几天,小槐每天都泡在分厂,从早上七点忙到晚上十点。顾盼怕他累着,每天都让厨房炖些鸡汤,送到车间给他们补身子。有天晚上,顾盼去送鸡汤时,看见小槐正蹲在地上,给几个年轻工人讲解系统的原理,手里还拿着个简易模型,比划得格外认真。
“小槐,歇会儿吧,喝口鸡汤再忙。” 顾盼把保温桶放在桌上,“别总熬夜,身体要紧。”
小槐接过鸡汤,喝了一口,笑着说:“妈,我不累,这些工人师傅都特别好学,问的问题都很专业,跟他们交流,我也能学到不少东西。等系统装好了,我还想给他们做个培训,让大家都能熟练操作。”
秦向东走过来,拍了拍小槐的肩膀:“好小子,有担当!咱们分厂的未来,就靠你们这些年轻人了。等你毕业了,爸就把分厂的技术研发交给你,咱们父子俩一起,把秦记机械做得更大更强。”
三天后,智能检测系统在第三条生产线成功落地。测试那天,市里医疗器械厂的负责人也来了。当系统屏幕上显示 “零件精度合格,误差 0.03 毫米” 时,负责人激动地说:“秦厂长,小槐,你们太厉害了!这个系统比我们引进的国外系统还好用,不仅精度高,操作还简单,以后我们的高端订单,就全交给你们了!”
秦向东握住负责人的手:“谢谢厂长的信任,我们肯定不会让你失望。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创新,争取研发出更先进的技术,为咱们的医疗器械产业做贡献。”
系统测试成功后,小槐没有闲着,他按照之前的承诺,给镇中学的孩子们做了一套简易机械模型,还组织了 “机械兴趣小组”。每天下午,孩子们都会来分厂的会议室,跟着小槐学习机械知识,拼装模型。有个叫小石头的男孩,特别喜欢机械,总能提出些有想法的问题,小槐笑着说:“小石头,你这么有天赋,将来肯定能成为优秀的工程师,到时候别忘了回榆镇,帮咱们分厂研发新技术。”
小石头用力点头:“小槐哥哥,我肯定会回来的!我还要跟你一起,造能治病的机器,让爷爷奶奶们都健健康康的。”
七月中旬,小槐带着 “机械兴趣小组” 的孩子们去了省城的科技馆。孩子们看着各种各样的机械模型和科技展品,眼睛都亮了。有个孩子指着一台手术机器人,兴奋地说:“小槐哥哥,这台机器人跟咱们分厂生产的零件一样,都是帮助医生治病的!”
小槐笑着说:“对呀,咱们生产的零件,就是用来组装这些先进设备的。只要你们好好学,将来也能设计出这样的机器人,为更多人服务。”
从省城回来后,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更高了。小石头还自己画了一张 “未来榆镇” 的图纸,上面有会飞的汽车、智能工厂、空中花园,还有一个巨大的 “机械博物馆”,里面摆满了他设计的机械模型。小槐看着图纸,笑着说:“小石头,你的想法真好!将来咱们一起努力,把榆镇建成你画的样子。”
八月初,文化产业园举办了 “暑期文化夏令营”,邀请了周边市县的孩子们来参加。小槐给孩子们上 “机械课”,教他们拼装简易模型;王大婶教孩子们刺绣,还带他们去采摘院里的月季,用花瓣做天然染料;梆子戏老艺人教孩子们唱段,还排了一出小戏《榆镇新貌》,讲述榆镇的发展变化。
夏令营的最后一天,孩子们表演了自己的成果。有个来自邻县的小男孩,拿着自己拼装的机械模型,对顾盼说:“顾老师,我以后每年都来参加夏令营,榆镇的文化太有意思了,我还要学刺绣,学梆子戏!”
顾盼笑着说:“欢迎你随时来,榆镇永远欢迎你。”
八月底,小槐要回学校了。临走前,他把 “智能检测系统” 的操作手册和维护指南,整理成一本厚厚的书,交给了虎头小子:“虎头叔,这上面有详细的操作步骤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要是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
秦向东和顾盼送小槐到镇口,看着他坐上前往省城的汽车。小槐隔着车窗挥手:“爸,妈,你们放心,我会好好学,明年回来咱们把所有生产线都装上智能系统,还要研发新的技术,让咱们的产品卖到国外去!”
汽车渐渐远去,顾盼靠在秦向东肩上,轻声说:“咱们的儿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有担当,真是太好了。”
秦向东握住顾盼的手:“这都是你教得好,把他培养成了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孩子。咱们榆镇的未来,就靠他们这些年轻人了。”
回到老院,顾盼看着院里的老槐树和新槐树苗,心里满是感慨。她想起刚到榆镇的那个雪天,想起扫盲班的第一堂课,想起秦向东办分厂时的艰难,想起秦老太太和顾父的叮嘱。这些年,她和秦向东一起,带着乡亲们,把榆镇从一个落后的小镇,变成了远近闻名的 “产业镇”“文化镇”,这其中的艰辛和喜悦,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
秦向东从分厂回来,手里拿着份新的合作协议,笑着说:“盼儿,咱们跟一家德国的医疗器械公司签订了合作意向书,他们下个月会来考察,要是顺利,咱们的产品就能卖到欧洲去了!小槐的智能检测系统,真是帮了大忙,连德国公司的代表都说,咱们的技术达到了国际水平。”
顾盼接过协议,看着上面的德文签名,眼里满是欣慰:“太好了!咱们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以后咱们还要继续创新,把秦记机械做成国际知名品牌,让更多人知道咱们榆镇的实力。”
盼星拿着自己刚画的 “机械与刺绣” 图跑过来,递给顾盼:“妈,你看我画的,左边是哥哥设计的机器,右边是王大婶绣的花,它们在一起,是不是很好看?”
顾盼接过画,看着上面机械的齿轮和鲜艳的花朵,笑着说:“好看!咱们盼星真是个小画家。机器能让咱们的日子过得更好,刺绣能让咱们的日子更有味道,它们在一起,才是最好的榆镇。”
月光透过槐树叶的缝隙,洒在老院的每个角落,像撒了把碎银。顾盼靠在秦向东肩上,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幸福。她知道,未来的日子里,还会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但只要他们一家人在一起,只要乡亲们互相帮助,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榆镇的春天,会永远这么充满生机,这么充满希望;榆镇的日子,会永远这么温暖,这么红火。
风里带着柳梢的清香,带着文化产业园的墨香,带着分厂机器的轰鸣声,带着乡亲们的笑声,在榆镇的每个角落回荡。顾盼和秦向东并肩坐着,手里牵着盼星的手,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知道,只要心中有爱,有梦想,有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榆镇的故事就会永远继续下去,在新时代的风里,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九月初,新学期开始了。镇中学的 “机械兴趣小组” 正式成立,小槐通过视频,给孩子们上了第一堂课。孩子们拿着小槐留下的机械模型,听得格外认真。秦书月站在教室后面,看着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心里满是期待 —— 她知道,这些孩子,就是榆镇的未来,是文化和产业传承的希望。
王大婶的刺绣也越做越有名,不少外地的商家都来订购,她还收了几个徒弟,把自己的手艺传下去。有次顾盼去看她时,她正带着徒弟们绣一幅巨大的 “榆镇全景图”,上面有老槐树、文化产业园、分厂,还有乡亲们的笑脸。“顾老师,我要把这幅绣品送给咱们镇,挂在文化产业园的大厅里,让所有人都知道,咱们榆镇有多好。” 王大婶笑着说,眼里满是自豪。
顾盼点点头,心里满是感动。她知道,榆镇的故事,还在继续;榆镇的未来,充满希望。而她和秦向东,会继续在这里,守护着这个家,守护着榆镇,看着孩子们长大,看着榆镇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榆镇岁月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榆镇岁月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6VM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