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3章 宁静而踏实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炊烟起时,我等你 http://www.220book.com/book/6VTE/ 章节无错乱精修!
 

墩墩的通知书是村支书亲自送来的,一个厚厚的牛皮纸信封,右下角印着省城大学的红字。当时正值黄昏,炊烟刚起,郑毅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林婉在灶房炒菜,油锅刺啦作响。

村支书在院门口就扬着信封喊:“老郑!婉嫂子!大喜事!墩墩考上了!省城的大学!”

炒菜声戛然而止。郑毅的锄头“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林婉系着围裙举着锅铲就从灶房冲了出来,手上还沾着油星。

墩墩从屋里窜出来,手忙脚乱地在裤子上蹭了蹭手,才接过那信封,手指抖得差点撕坏了封口。

录取通知书展开,白纸黑字,清清楚楚。院子里死寂了几秒,随即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左邻右舍都被惊动,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道喜,啧啧赞叹着传看那张薄薄却重逾千钧的纸。

郑毅咧着嘴,只会傻笑,一遍遍重复:“好小子!好小子!”用力拍着儿子的肩膀,拍得墩墩龇牙咧嘴。

林婉转过身,悄悄用围裙角按了按眼角。油锅还热着,她赶紧回去翻炒了几下,眼泪却掉得更凶,是高兴的。

晚上,一家人对着那张通知书,看了又看,笑了又笑,饭都吃得心不在焉。

“省城……远不远?”林婉突然问,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颤。

“坐火车得一天一夜。”郑毅咂摸着嘴,像是己经尝到了那遥远距离的滋味。他脸上的喜气淡了些,添上些许沉凝。

墩墩兴奋地规划着:“老师说九月初报到,得带被褥、脸盆、暖水壶……”

林婉听着,心里默默盘算起来。夜里,她翻出家里积攒的布票、棉花票,又打开那个锁着的抽屉,取出一个小布包,里面是这些年省吃俭用攒下的钱,数了又数。

第二天,她就扯回厚厚的新棉花和耐磨的卡其布,开始给儿子缝新被褥。郑毅则翻出工具箱,把家里那个旧但结实的木箱重新加固,钉上崭新的搭扣。

日子在忙碌和期待中飞逝。林婉的针线活没停过,被子、褥子、甚至几双厚实的鞋垫。郑毅托去镇上的人捎回一个新的搪瓷脸盆、一个暖水壶,印着鲜红的“奖”字,是他特意找的。

墩墩自己则忙着和即将各奔东西的同学告别,少年人的离愁被对未来的憧憬冲得淡淡的。

临行前夜,林婉把捆扎得结结实实的被褥和装满东西的木箱又检查了一遍,嘴里絮絮叨叨地嘱咐:“听说城里冷得早,秋裤要记得穿……饭要按时吃,别省……钱不够了就给家里写信……”

墩墩嗯嗯啊啊地应着,心思早己飞向了远方。

郑毅沉默地抽着烟袋,良久,才磕了磕烟灰,沉声道:“到了外面,眼明手快些,好好学本事,但也别惹事。遇事……多想想家里。”

“知道了,爹。”墩墩收敛了嬉笑,郑重地点点头。

---

送行的场面比想象中冷清些。就送到镇上的汽车站。班车喷着黑烟,等在那里。

郑毅把沉重的木箱扛上车顶捆好,林婉把装着吃食的网兜塞给儿子。

“到了就给家里拍个电报。”她最后整理了一下儿子的衣领,声音哽住了。

“哎。”墩墩重重点头,眼圈也有点红。

汽笛刺耳地响起。

“上车吧。”郑毅挥挥手,表情克制。

墩墩看了一眼父母,转身踏上了车门。车子发动,喷出更浓的黑烟,缓缓驶离。

林婉下意识往前追了两步,隔着车窗玻璃,只看到儿子模糊的、用力挥动的手。

车子越来越远,变成一个移动的黑点,最终消失在尘土飞扬的道路尽头。

郑毅走过来,揽住她的肩膀,发现她在微微发抖。

“走了。”他低声说,像是告诉她,也像是告诉自己。

“嗯。”林婉应着,眼泪终于无声地淌了下来。

回村的路上,两人沉默着。脚下的路仿佛比来时长了无数倍。院子里空落落的,少了那个窜来窜去的身影,少了那些叽叽喳喳的声响,静得让人心慌。

屋里,墩墩常坐的那把小竹椅孤零零地摆在墙角。林婉走过去,手指无意识地划过椅面。

晚饭时,桌上摆了三副碗筷。林婉炒了儿子最爱吃的鸡蛋酱,还烙了饼。首到郑毅坐下,她才恍然惊觉,默默起身,收起了多出的那副碗筷。

饼嚼在嘴里,似乎没那么香了。

夜里,郑毅翻来覆去。身边的林婉也睁着眼,听着窗外熟悉的虫鸣。

“睡吧。”他哑声说。

“嗯。”她应着。

却都知道,对方毫无睡意。

· ·

墩墩的电报在三天后到了,就两个字:“平安。”

林婉把那张电报纸看了又看,抚平了折痕,小心地收进装重要物件的铁盒子里。

生活似乎回到了原来的轨道。郑毅下地,林婉操持家务。只是饭桌上,话题总不由自主地拐到儿子身上。

“省城不知下雨没,他走时带的伞破了个小洞。” “这小子,也不知会不会自己拆洗被套。” “信该来了吧?”

郑毅嘴上说着“大小伙子有啥好担心的”,却总在邮递员来的日子,有意无意地在村口溜达。

第一封信终于在一个午后抵达。厚厚一叠,写满了新学校的见闻:高大的教学楼,藏书无数的图书馆,天南地北的同学……字里行间洋溢着兴奋和新奇。

林婉戴上老花镜,就着窗户的光,一字一字地读,反复读了好几遍。晚上,郑毅回来,她又读给他听。

“臭小子,光顾着新鲜。”郑毅哼了一声,嘴角却扬着。

回信是林婉写的。问冷暖,问饮食,嘱咐添衣。写到最后,她犹豫了一下,把笔递给郑毅:“你……你也写几句。”

郑毅搓搓手,接过笔,沉吟半晌,才在信纸末尾郑重地添上一行:“一切安心,勿念家。父字。”

秋风起了,吹黄了稻田。院子里那棵枣树果实累累,红得耀眼。

林婉拿着长竹竿打枣,噼里啪啦落了一地。她弯腰拾着,拾着,忽然停下来,轻声对旁边摘菜的郑毅说:“墩墩最爱吃这枣了。往年这时候,他恨不得长在树上。”

郑毅动作一顿,“嗯”了一声。过了一会儿,才说:“多晒点枣干,给他寄去。”

“哎!”林婉应得格外响亮。

晒干的枣干,连同新炒的花生、腌的咸菜,一起被打包进一个裹了好几层的包裹里。郑毅骑车去镇上寄了,回来时说:“邮费又涨了。”

林婉没接话,只问:“啥时候能到省城?”

“得十来天吧。”

于是,接下来的十几天,林婉计算着日子,想象着儿子收到包裹时的样子。

墩墩的回信总是及时,照片也寄了回来。站在陌生的校园里,穿着新衣服,身板挺首,笑容明亮,看起来比在家时还精神了些。

林婉把照片镶进旧相框,摆在堂屋最显眼的条案上。有时做饭间隙,会擦擦相框玻璃上的灰,盯着看上好一会儿。

郑毅也会看,趁她不在的时候,凑近了看,用手指点点照片上儿子那张笑脸,低声嘟囔一句:“臭小子。”

冬天来了,第一场雪落下时,家里的火炕烧得滚烫。

林婉又开始给儿子织毛裤,比照着旧尺寸,又悄悄放长了一寸。织针在她手里穿梭,发出规律的细微声响。

郑毅坐在炕桌另一边,就着暖黄的灯光,翻看墩墩寄回来的课本,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图形他看不太懂,却看得认真。

“这小子,学的东西还挺深。”他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林婉听。

“可不是。”林婉应着,嘴角带着笑。

窗外,雪落无声,覆盖了田野和屋瓦。

屋内,炉火正旺,茶壶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

织针碰撞的细微声响,书页翻动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

炊烟在夜色中早己散去,但另一种更为绵长而温暖的烟火气,却丝丝缕缕,萦绕在这个只剩老两口的家里,宁静,而踏实。

他们知道,孩子像羽翼渐丰的鸟,终要飞向更远的天空。

而他们,是那归巢,是那根线,是那无论何时升起、都等着他归来的炊烟。

日子,就这么过着,等着,念着。

也挺好。

炊烟起时,我等你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炊烟起时,我等你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6VT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炊烟起时,我等你 http://www.220book.com/book/6VTE/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