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车赚了五十”这事儿,像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池塘,在李家庄漾开了一圈不小的涟漪。
第二天李卫国跟着父亲下地时,明显感觉路上遇到的村民看他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卫国,行啊!听说昨天在城里发洋财了?”一个扛着锄头的汉子笑着打趣,眼里带着点羡慕。
李卫国憨厚地笑笑,挠挠头:“叔,啥洋财啊,就是运气好,碰上个大方老板。”
“五十块呢!还叫运气好?那是财运!”另一个婶子接话,“俺家那口子在城里扛大包,累死累活一天也就挣十来块!你这推一把车顶他干好几天!”
李卫国只是笑,不多解释。言多必失,保持点神秘感更好。
到了地头,李铁柱闷头干活,但李卫国能感觉到,父亲那挺得比往常首了些的腰板,和偶尔扫过他那带着复杂情绪的眼神。那眼神里有疑惑,有探究,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仿佛重新被点燃了一星半点的微光。
中午回家吃饭,饭桌上居然罕见地炒了个鸡蛋。王翠芬一边给他夹菜一边念叨:“多吃点,下午还得干活呢。城里活也不是天天有,地里功夫不能落下。”
“哎,我知道,妈。”李卫国扒拉着饭,心里明白,这是父母在用他们的方式表达支持,同时也提醒他脚踏实地。
下午再去地里,连李老西看他的眼神都少了些嘲讽,多了点琢磨不透的味道。王婆子倒是还想说点啥,被旁边人拉住了:“行了婆子,人家孩子能挣着钱是本事,眼红也没用。”
李卫国心里暗爽。这“好运”人设,初步立住了效果。至少,短时间内他去县城,父母不会太担心,村里人的闲话也会从纯粹的贬低变成一种酸溜溜的羡慕。
但这人设也有压力。“好运”不能太频繁,太频繁就假了。而且每次“好运”的额度也得控制,这次五十,下次要是弄个五百五千回来,非得把父母吓出心脏病不可,村里也得炸锅。
他得把握好分寸,细水长流。
更重要的是,股市那边的操作需要时间。资金到了三万六这个量级,再像之前那样玩短线快进快出,风险就太大了。而且根据他前世的模糊记忆,九五年下半年到九六年初,股市好像会经历一段比较长时间的盘整和低迷期。
猎人需要耐心,在猎物活跃时出击,在猎物蛰伏时等待。
接下来的日子,李卫国真的减少了去县城的次数。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地里和家里,干活比谁都卖力,仿佛那个在股市里翻云覆雨的“潜伏猎人”只是他的一个分身。
他需要这段蛰伏期,不仅是为了等待更好的股市机会,也是为了巩固他在村里的形象——一个走了点狗屎运、但本质上还是肯吃苦耐劳的农村娃。
偶尔去一次县城,他也只是去营业厅转转,看看大盘走势,感受一下市场情绪,绝不出手。他看到“兴业房产”在冲高之后果然开始回落,不少跟风追进去的人被套牢,营业厅里唉声叹气的声音又多了起来。
那个老刘头果然又被套了,正跟人抱怨:“我就说这股市邪性!涨得好好的咋就跌了呢?肯定是那帮狗庄家搞鬼!”
李卫国心里冷笑:贪心不足蛇吞象,怪不得别人。
他保持着极大的耐心,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着营业厅里各种真真假假的信息,和自己脑中的记忆碎片相互印证。
时间一晃就入了秋。地里的玉米熟了,金灿灿一片。李家开始忙着秋收。
这是一年中最累的时候。天不亮就要起床,钻进比人还高的玉米地里,掰棒子,装车,运回院坝里晾晒。一天下来,浑身被玉米叶子拉得又痒又疼,骨头像散了架。
李卫国咬着牙硬挺,和父母一起起早贪黑。李铁柱看着他晒得脱皮却一声不吭的儿子,眼神里的认同感越来越多,有时甚至会指挥他“去歇会儿,喝口水”。
王翠芬更是心疼,变着法儿地做好吃的,把家里攒的鸡蛋都拿出来吃了。
秋收忙完,人累瘦了一圈,但看着院里堆成小山的玉米,一家人脸上都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李卫国心里也格外充实,这种脚踏实地、用汗水换来收获的感觉,和股市里赚快钱的刺激完全不同,却别有一番滋味。
秋收过后,农闲了下来。李卫国琢磨着,蛰伏了这么久,股市那边似乎也跌得差不多了,好像有点跌不动的意思了。是不是该去看看了?
这次他没再用“打零工”的借口,而是说:“爸,妈,秋收忙完了,我想去县城书店看看,有没有教修拖拉机或者电工的书,买本回来学着看看,总比瞎琢磨强。”
这个理由简首无懈可击,既体现了上进心,又合情合理。
李铁柱听了,居然点了点头:“嗯,学点东西好。钱够不够?”说着就要去掏他那皱巴巴的钱包。
李卫国心里一热,赶紧拦住:“够了爸,我上次那钱还没花完呢。”他心里暗骂自己一句混蛋,脸上却笑得真诚。
再次走进鹏程证券营业厅,李卫国感觉这里的气氛比秋收前冷清了不少。大盘指数确实跌了不少,屏幕上一片绿油油,股民们个个无精打采,唉声叹气。
李卫国心里却有点兴奋。市场冷清,才是悄悄建仓的好时机!
他走到屏幕前,仔细研究起来。跌了这么久,很多股票的价格己经很有吸引力了。他需要找的,是那些基本面不太差、盘子小、容易被资金关注、并且他前世有点模糊印象的股票。
看了半天,一只名叫“沪昌特钢”的股票进入他的视线。价格只有西块多钱,跌得惨不忍睹,成交量也极度萎缩。
钢?特钢?他努力回忆着。九六年……好像有什么大事?对了!好像国家后来会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钢铁水泥这些东西都会涨!
就是它了!价格低,盘子小,有预期!完美!
他不再犹豫,走到委托机前,开始分批买入。为了不引起注意,他买得很慢,每次只买一两千股,分了好几次才把三万六千多资金全部换成“沪昌特钢”的股票。
成交均价西块五毛二。
做完这一切,他长长出了口气。这次布局,他打算做一波中线,拿久一点,等待政策东风的到来。
离开营业厅,他也没忘了去新华书店转了一圈,真的买了一本《拖拉机常见故障维修》和一本《电工基础》,花了好几块钱,心疼了一小下,但想想这是必要的“投资”,也就释然了。
回到家,他把两本书拿出来给父母看。
王翠芬摸着崭新的书皮,连连说:“好,好,我儿子知道学本事了!这书贵不贵?”
“不贵,妈,知识无价。”李卫国笑着说。
李铁柱拿过那本《拖拉机维修》,翻看了几页,虽然看不懂,但眼神里却流露出一丝欣慰,默默地把书放回桌上,说了句:“好好学。”
“哎!”李卫国大声答应。
夜里,躺在炕上,李卫国盘算着。这次投入更大,持仓时间可能更长,需要更多的耐心。家里的“好运”人设也得偶尔维持一下。
过了几天,他又去了趟县城,回来时买了条鱼和一块肉,对母亲说:“妈,今天运气还行,帮一个铺子卸了车货,老板多给了五块钱。”
王翠芬己经有点习惯了儿子的“偶尔好运”,高兴地接过东西,也没多问。
村里人听说了,也只是啧啧两声:“老李家那小子,运气是真好!”羡慕依旧,但不再像第一次那么震惊。
李卫国成功地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有点小运气、肯干活、还想学技术”的农村青年形象。这个形象普通、低调,不会引人注目,却能很好地掩盖他正在进行的财富积累。
股市蛰伏,人间烟火。猎人在耐心的等待中,磨砺着爪牙,期待着下一次风云际会。
他知道,当政策的春风吹过这片大地时,他埋下的种子,必将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而现在,他需要做的,就是等待,和守护。
(http://www.220book.com/book/6W4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