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3章 新粮遍种与制度初成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越大明当皇帝,朕的朝堂全是梗 http://www.220book.com/book/6Y8R/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穿越大明当皇帝,朕的朝堂全是梗》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芒种时节的江南稻田,蒸汽插秧机的铁爪在水田里划出整齐的弧线。张伟踩着田埂上的青石板,看着鲁墨新改良的 “三趾插秧器”—— 三个铁爪像仙鹤的脚,抓起秧苗精准地插进泥里,比人工快五倍,还不伤根须。

“陛下,这机器插的秧,比老农插的还匀实!” 负责试验田的老农蹲在田埂上,扒开泥土数着株距,眼里的惊叹藏不住,“照这长势,秋收时一亩地少说多打两石粮!”

张伟却把目光投向田边的一小片空地,那里种着几株奇怪的作物 —— 茎秆粗壮,叶片宽大,顶着沉甸甸的棒子,正是蒸汽船从西洋带回的 “玉米”。“李老汉,这玉米长得咋样?”

李老汉脸上的笑容淡了些,蹲下来拨弄着玉米叶:“陛下,这洋玩意儿是耐旱,可结的棒子硬邦邦的,磨成面糙得剌嗓子,哪有咱们的稻米好吃?前儿个还有乡绅来说,这是‘番邦秽物’,种了会坏了地气。”

正说着,陆炳带着两个西洋商人穿过田埂,手里捧着个沉甸甸的布袋。“陛下,西班牙使者特意送来的‘番薯’,说在他们国家,这东西亩产能到三十石,荒年也能活!” 商人掀开布袋,露出红皮的块根,沾着新鲜的泥土。

张伟拿起一个番薯,掂了掂分量:“三十石?比咱们的高粱还多十倍?” 他看向李老汉,“老汉,敢不敢在你的试验田里辟块地,试试种这个?”

李老汉脸涨得通红,搓着手上的泥:“陛下要是信得过老奴,老奴就试试!只是… 乡绅们要是再来闹…”

“让他们闹。” 张伟拍了拍他的肩膀,“朕给你立块碑,就写‘新粮试验田’,谁敢捣乱,就说是朕让种的 —— 出了问题,朕担着!”

远处的田埂上,几个乡绅正探头探脑,看到皇帝亲自给西洋作物 “站台”,悻悻地转身走了。鲁墨蹲在玉米地边,手里拿着卡尺量茎秆:“陛下,臣看这玉米杆子结实,说不定能当饲料,让咱们的军马长得更壮!”

张伟看着那片迎风摇晃的玉米叶,忽然觉得,这些来自西洋的作物,或许比蒸汽机器更能改变大明的根基。机器能让日子变好,而粮食,才能让日子定下来。

新粮推广的风波,比张伟预想的更棘手。

先是江南的乡绅联名上书,说玉米、番薯 “味同嚼蜡”,种在田里会 “吸尽地力”,恳请陛下 “驱番邦秽物,复华夏正农”。接着,山东的地主干脆派人拔了试验田的番薯苗,说 “宁种饿死的麦,不栽亡国的薯”。

最让张伟头疼的是,连朝中的老臣也站出来反对。杨廷和虽然支持新政,却在朝会上忧心忡忡地说:“陛下,民以食为天,粮食乃国本。这些西洋作物未经试炼,贸然推广,若是伤了农时,恐引发民变啊。”

“杨阁老多虑了。” 张伟让人抬上两筐作物,一筐是颗粒的玉米,一筐是紫红的番薯,“臣己让太医院试过,这些作物无毒无害,番薯甚至能治便秘。” 他拿起一个番薯,当众剥了皮咬了一口,“味道虽不如稻米,却管饱扛饿,最适合在北方旱地、南方山地种植 —— 去年河间府大旱,若是有种番薯,何至于饿死人?”

殿内一片寂静。去年河间府的灾情,大臣们都记忆犹新。

张伟又让人展开两幅图,一幅是江南稻田的亩产记录,一幅是番薯在试验田的产量对比。“诸位爱卿请看,番薯在旱地亩产十五石,是高粱的三倍;玉米在山地亩产八石,比小米多两成。北方各省多旱地,南方多丘陵,种这些作物,能多养活多少百姓?”

户部尚书掐着算盘算了算,倒吸一口凉气:“若是推广开来,我大明至少能多养千万人口!”

“这就是朕要推广新粮的原因。” 张伟的声音掷地有声,“朕不要‘复华夏正农’的虚名,要的是百姓能吃饱饭,仓廪能有存粮!”

他当即下旨:凡种玉米、番薯的农户,前三年免赋税;地方官推广得力者,优先升迁;乡绅若敢阻挠,以 “妨碍民食” 论处。

旨意下去,各地的试验田渐渐多了起来。但新的问题又冒了出来 —— 番薯苗在北方过冬容易冻死,玉米种子在南方受潮会发芽。鲁墨带着工匠们跑遍各省,发明了 “地窖储苗法” 和 “蒸汽烘干箱”,总算解决了储存问题。

夏如月则让人把番薯、玉米做成各种吃食,在皇家超市设了 “新粮专柜”—— 番薯干、玉米饼、甚至还有用玉米粉做的辣条,竟意外地受欢迎。“百姓们不是不爱吃,是不会做。” 她笑着对张伟说,“臣妾让尚食局编了本《新粮食谱》,教大家怎么做才好吃。”

张伟翻着那本图文并茂的食谱,里面的做法五花八门,有蒸有煮有炸,甚至还有 “玉米酿酒法”。“皇后这招高啊,让百姓从嘴里接受新粮,比一万道圣旨都管用。”

果然,没过多久,就有农户主动来要种子。山东的一个老农,种的番薯收了二十石,特意拉了一车来京城谢恩,说 “这玩意儿救了俺全家的命”。

乡绅们见风使舵,也开始在自家地里试种,还美其名曰 “助陛下安邦”。张伟看着送来的新粮奏折,忽然觉得,改变旧观念的,从来不是道理,而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新粮推广渐入佳境时,西洋传来的消息却让张伟皱起了眉头。

荷兰商人在吕宋仿造大明的蒸汽织布机,织出的粗布竟打着 “大明正品” 的旗号,低价卖给西班牙人,搞得真正的大明绸缎价格大跌。江南的织坊主们急得跳脚,派代表来京城哭诉:“陛下,再这么下去,咱们的绸缎就卖不出去了!那些仿品做工粗糙,却坏了咱们的名声啊!”

鲁墨气得把仿制的布匹摔在地上:“这群洋鬼子!偷学了点皮毛就敢造假!他们的织布机连提花原理都没搞懂,织出来的花纹歪歪扭扭,也敢叫‘大明正品’?”

张伟看着那劣质的布匹,忽然想起现代的 “专利” 概念。“陆炳,去查清楚,咱们的工匠有没有把核心技术卖给荷兰人。”

陆炳很快回报:“陛下,是去年派去葡萄牙的学徒嘴不严,被荷兰人套了话,还偷走了简易图纸。”

“看来,光教技术还不够,得立规矩。” 张伟沉思片刻,“鲁墨,你把所有蒸汽设备、新粮种植的关键技术都登记在册,谁要是想学、想仿,得先交‘专利费’,还得保证质量 —— 不然就不准用,不准卖!”

他让人草拟了《技艺专利法》,规定:凡大明工匠的发明,由朝廷登记造册,授予十年专利;期间他人仿造,需支付专利费,且质量不得低于原品;若敢造假,罚没家产,永不得入行。

消息传到西洋,荷兰人起初不以为意,依旧大肆仿造。张伟二话不说,让蒸汽船队封锁了吕宋港口,凡载有仿冒品的船只,一律扣查。这下荷兰人慌了,派使者来赔罪,说愿意支付专利费,还请大明工匠去指导。

“指导可以,专利费一分不能少。” 张伟笑着说,“还要让他们在仿品上注明‘荷兰制造’,不准冒用大明旗号 —— 咱们的名声,不能被假货坏了。”

鲁墨趁机提出,要在吕宋建 “大明技艺馆”,派工匠驻场监督,确保仿品质量。“不仅要赚他们的钱,还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大明手艺!”

江南的织坊主们听说后,都松了口气。张老板特意送来一匹新织的 “荷兰纹锦”,笑着说:“陛下这招‘专利法’,比铁甲船还管用!现在西洋商人都知道,便宜没好货,还是咱们的正品靠谱!”

张伟看着那匹流光溢彩的锦缎,忽然觉得,这专利法不仅保护了工匠,更守住了大明的脸面。

西

秋收时节的京城,比过年还热闹。

皇宫外的空地上,堆起了小山似的玉米、番薯,旁边摆着蒸汽脱粒机、玉米磨粉机,都是鲁墨的新发明。各地的农户代表、织坊主、工匠们聚在一起,参加首届 “新粮新技博览会”。

李老汉捧着个二十斤重的大番薯,笑得合不拢嘴:“陛下您看!这玩意儿在俺们山东旱地长的,一亩地收了十八石!俺家今年不用借粮了!”

江南的织工们展示着用专利费改良的提花机,织出的 “万国锦” 上,既有大明的龙凤,又有西洋的卷草纹,引得各国使者争相订购。“荷兰人照着咱们的样子做,可就是织不出这光泽!” 织工骄傲地说。

鲁墨的展台前最热闹,他新做的 “蒸汽粮食烘干机” 正呼呼地转着,把刚收割的玉米烘干、脱粒、磨粉,一条龙作业。“有了这机器,新粮再也不怕受潮发霉了!” 他指着旁边的玻璃罐,里面装着玉米淀粉、番薯粉丝,“这些都是用新粮做的,能存半年,荒年也能吃!”

张伟和夏如月穿梭在展台间,看着这丰收的景象,心里暖洋洋的。“陛下,您看那边。” 夏如月指着角落里,杨廷和正拿着个玉米棒,跟荷兰使者讨论着什么,脸上带着笑意。

张伟走过去,听见杨廷和说:“这玉米确实是好东西,老臣己让家里的田庄试种,明年打算在山西推广 —— 以前觉得‘非我族类’不可取,是老臣狭隘了。”

荷兰使者连连点头:“陛下的专利法让我们明白,好技艺需要尊重,更需要保护。我们国王说,愿意跟大明长期合作,不仅买绸缎,还要学种新粮。”

夕阳西下,博览会的篝火点燃了。百姓们围着篝火跳舞,嘴里唱着新编的歌谣:“蒸汽转,新粮满,陛下圣明天下安…” 西洋使者也加入进来,学着跳大明的秧歌,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张伟看着这其乐融融的场面,忽然觉得,这才是他穿越到这个时代的意义 —— 不是当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而是和百姓一起,用双手把日子过好;不是固守着 “天朝上国” 的虚名,而是敞开胸怀,既守住根本,又接纳新知。

夏如月递给张伟一块烤番薯,香甜软糯。“陛下,明年咱们把新粮推广到西北,让那里的百姓也能吃饱。”

“好啊。” 张伟咬了一口番薯,“还要让鲁墨把蒸汽设备做得更好,让专利法保护更多工匠,让大明的技艺和粮食,走到更远的地方去。”

篝火的光芒映在每个人的脸上,温暖而明亮。远处的蒸汽船鸣响着靠岸,载着新的种子和希望,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这大明的路,还很长。但张伟知道,只要抱着一颗让百姓过好日子的心,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就一定能走到繁花似锦的未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6Y8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越大明当皇帝,朕的朝堂全是梗 http://www.220book.com/book/6Y8R/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