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4章 鸡同鸭讲的朝堂辩论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越大明当皇帝,朕的朝堂全是梗 http://www.220book.com/book/6Y8R/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天还没亮透,养心殿的灯就亮了。张伟正趴在案头,对着徐子谦刚编好的“大明新词对照表”傻笑。那表上“复盘”对应“总结得失”,“抓手”对应“关键举措”,最绝的是“PPT汇报”被翻译成“图文简册呈览”,旁边还画了个小图——一卷竹简上贴着几片玉米叶,活像现代PPT的页面。

“陛下,这表编得真妙!”李得福端着一碗玉米糊糊进来,凑过来看了两眼,“奴才这下也能看懂大半了。”

“那是,也不看是谁指导的。”张伟舀了一勺糊糊,差点烫着舌头,“让徐子谦赶紧刻印,给各部大臣都发一份。特别是杨廷和,朕得让他好好学学,省得天天跟朕鸡同鸭讲。”

正说着,小太监来报,说杨阁老在殿外求见。张伟挑眉:“哟,说曹操曹操到。让他进来。”

杨廷和进来时,脸拉得比驴还长,手里攥着那份“新词对照表”,指节都泛白了。“陛下,这份东西,臣实在不敢苟同!”他把表往案上一拍,震得张伟的玉米糊糊都晃了晃。

“怎么了这是?”张伟吸溜着糊糊,“这表多好,通俗易懂,还能提高办公效率。”

“通俗易懂?”杨廷和气得胡子发抖,“‘用户思维’对应‘体恤民情’,‘KPI考核’对应‘政绩查核’——陛下这是把治国当成市井买卖了?还有这‘闭环管理’,竟翻译成‘首尾相顾’,简首是对圣贤教诲的亵渎!”

张伟把碗一放,擦了擦嘴:“杨爱卿,话不能这么说。管它叫什么,管用就行。就像这玉米,你管它叫玉蜀黍还是包谷,能填饱肚子就是好东西。”

“陛下又在混淆是非!”杨廷和往前一步,“治国当以礼义为纲,岂能以市井俚语乱政?臣请陛下收回此表,焚毁勿存!”

“那可不行。”张伟往后一靠,跷起二郎腿,“这表是提高沟通效率的‘利器’,烧了它,下次朕说‘搞个大项目’,你是不是又要跟朕扯‘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两人正吵着,太监来请上朝。杨廷和气得甩袖子:“陛下若执意如此,臣今日定要在朝堂上好好与陛下辩一辩!”

“辩就辩,谁怕谁。”张伟哼了一声,心里却乐开了花——正好,他还没在全朝文武面前展示过自己的“辩论技巧”呢。

太和殿上,气氛比昨日更紧张。文武百官见杨廷和一脸怒容,张伟却嘴角带笑,都猜着是又要出事。

果然,杨廷和率先出列,把那份“新词对照表”高举过头顶:“陛下近日编了此表,以俚语代国策,混淆视听,臣请陛下速速焚毁,以正视听!”

张伟坐在龙椅上,慢悠悠地说:“杨爱卿这话就不对了。这表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沟通,提高办事效率。就像咱们推广玉米,用老法子说‘轮作制’,农夫听不懂;换成‘今年种玉米,明年种豆子’,他们立马就明白了。这表的用处,就跟这道理一样。”

“陛下强词夺理!”礼部尚书周大人出列附和,“治国安邦,当用雅言,岂能以俚语相称?‘用户思维’‘KPI’之类,闻所未闻,若传扬出去,岂不被藩属国笑话?”

“笑话?”张伟笑了,“他们要是知道用这些‘俚语’能让百姓多打粮食,只会佩服咱们。再说了,语言这东西,不就是用来沟通的吗?只要能说明白,雅言俚语有什么区别?难道说雅言的就一定是好人,说俚语的就一定是坏人?”

吏部尚书出列道:“陛下此言差矣!自古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本’便是礼法,便是雅言。若连说话都没了规矩,那行事还能有规矩吗?”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张伟站起身,“当年孔夫子周游列国,说的也不是现在的雅言吧?难道因为他说的是当时的‘俚语’,就不是圣贤了?”

杨廷和冷笑:“陛下竟拿孔夫子与这些俚语相比,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孔夫子所言,句句皆是至理名言,岂是‘复盘’‘抓手’之流能比的?”

“那可不一定。”张伟走到殿中,“孔夫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朕说‘换位思考’,意思不一样吗?孔夫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朕说‘多向别人学习’,道理不也相同吗?杨爱卿,你总说朕离经叛道,可朕说的道理,哪一条不是跟圣贤相通的?”

杨廷和被问得一噎,随即反驳:“道理相通,言辞却不能乱!就像陛下搞的‘秋社大典’,竟要让农夫上殿领奖,还要臣为他们颁奖——这简首是胡闹!农夫虽有功,却也不能坏了君臣之礼!”

“君臣之礼重要,还是百姓吃饱饭重要?”张伟反问,“那些农夫种出了高产玉米,给国家立了大功,朕给他们颁奖,让他们上殿,正是要告诉天下人,有功者无论贵贱,朕都有奖!这难道不是明君该做的事?”

“可……可他们是草民!”周大人急道,“草民上殿,有失体统!”

“体统能当饭吃吗?”张伟摊手,“当年大禹治水,还亲自动手挖泥呢,难道就失了天子体统?朕看,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才是最大的体统!”

朝堂上顿时吵成一团。老臣们纷纷指责张伟“离经叛道”“不顾礼法”,年轻些的官员却有不少暗暗点头,觉得陛下说得有道理。

徐子谦忍不住出列道:“陛下,臣以为,推广玉米有功,确实该赏。只是让农夫上殿,或许可以换种方式,比如在午门外设台颁奖,既不失体统,也能彰显陛下恩宠。”

张伟眼睛一亮:“这个主意不错!就这么办!杨爱卿,这下你没意见了吧?”

杨廷和脸色稍缓,却仍嘴硬:“陛下能听劝谏,乃是幸事。只是那‘新词对照表’,臣仍请陛下三思。”

“没什么可三思的。”张伟回到龙椅上,“表照发,谁要是看不懂,就让徐子谦给他们补课。散朝!”

散了朝,张伟憋着笑回到养心殿。李得福跟在后面,一脸崇拜:“陛下,您刚才太厉害了!几句话就把杨阁老他们说得哑口无言。”

“那是,也不看朕是谁。作者“陪着月亮去旅行”推荐阅读《穿越大明当皇帝,朕的朝堂全是梗》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张伟得意地说,“跟朕玩辩论,他们还嫩了点。”

正说着,小太监来报,说皇后娘娘求见。张伟心里一动:“快请进来。”

夏如月进来时,手里拿着一个小布包。“陛下,臣妾听说您今日在朝堂上与大臣们辩论,特意做了些玉米糕来给您压惊。”

张伟接过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几块金黄的玉米糕,还冒着热气。“还是皇后疼朕。”他拿起一块就咬,“嗯,真好吃!比御膳房做的强多了。”

夏如月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忍不住笑了:“陛下慢点吃,没人跟您抢。臣妾听说,陛下编了个‘新词对照表’?”

“是啊,怎么了?”张伟含糊不清地说。

“臣妾觉得,陛下的想法是好的,只是……”夏如月犹豫了一下,“那些新词确实有些难懂,大臣们一时接受不了,也情有可原。”

张伟放下玉米糕:“皇后也觉得朕做得不对?”

“不是不对,是方法可以再缓和些。”夏如月说,“就像推广玉米,陛下不也改了些说法,让大臣们更容易接受吗?对待这些新词,或许也可以慢慢来。”

张伟想了想,觉得皇后说得有道理。“还是皇后聪明。”他笑道,“那朕就让徐子谦把表再改改,把那些太离谱的词再翻译得文雅些。”

夏如月欣慰地笑了:“陛下能听进劝,便是万民之福。”

张伟忽然想起什么:“对了,秋社大典那天,皇后也一起来看吧。让你看看那些种玉米的能手,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夏如月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好啊,臣妾也想见识见识。”

送走夏如月,张伟心情大好。他拿起那份“新词对照表”,琢磨着该怎么改。李得福在旁边说:“陛下,其实杨阁老他们也不是真反对,就是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您给他们个台阶下,他们也就不闹了。”

“你说得对。”张伟点头,“朕就再让一步,把‘闭环管理’改成‘始末相顾’,‘KPI考核’改成‘政绩考成’,这样总行了吧?”

李得福连连点头:“陛下英明!这样一来,杨阁老他们肯定没话说了。”

张伟把改好的表递给李得福:“让人赶紧刻印,发下去。告诉杨廷和,就说朕采纳了他的建议,把表改得更文雅了。”

李得福刚要走,张伟又叫住他:“等等,把御膳房的师傅叫来,朕要教他做个新菜——玉米炖排骨。”

李得福一脸无奈:“陛下,您刚吃完玉米糕,又要吃玉米炖排骨啊?”

“怎么了?玉米可是好东西,怎么做都好吃。”张伟咂咂嘴,“让你去你就去,啰嗦什么。”

李得福只好应声而去。张伟看着窗外,心里琢磨着秋社大典的事。他仿佛己经看到了那些农夫们领奖时的笑脸,看到了杨廷和不情愿却又不得不颁奖的样子,忍不住笑出了声。

西

几天后,改后的“大明新词对照表”发了下去。杨廷和看着表上那些稍显文雅的翻译,脸色终于好看了些。虽然还是觉得别扭,但至少不像之前那样刺眼了。

秋社大典那天,午门外搭起了高台。张伟和夏如月坐在台上,看着十个身披红绸的农夫走上台来。他们一个个黝黑精干,手里捧着金灿灿的玉米棒子,脸上带着既紧张又自豪的笑容。

杨廷和站在台上,手里拿着奖牌,脸色有些僵硬。但当他看到那些农夫淳朴的笑脸,听到台下百姓的欢呼声时,心里忽然有了一丝触动。他深吸一口气,走上前,把奖牌一一挂在农夫们的脖子上。

“尔等勤于农事,为国家增产,有功当赏。”杨廷和的声音虽然还是有些生硬,但至少没有了之前的抵触。

农夫们纷纷跪下磕头:“谢陛下恩典!谢杨阁老恩典!”

张伟看得哈哈大笑:“好!好!你们都是大明的功臣!朕赏你们每人十两银子,再赐你们‘玉米状元’‘玉米榜眼’的牌匾,让你们风风光光地回家去!”

台下顿时一片欢呼。百姓们看着那些农夫,眼里满是羡慕。不少人心里都暗暗打定主意,明年也要多种玉米,争取也来领奖。

大典结束后,张伟心情大好,拉着杨廷和非要去御膳房尝尝他新发明的玉米炖排骨。杨廷和本想推辞,却被张伟硬拉着去了。

御膳房里,玉米炖排骨的香味飘满了整个屋子。张伟给杨廷和盛了一碗:“尝尝,这可是朕的新发明。”

杨廷和犹豫了一下,尝了一口。玉米的香甜和排骨的鲜美融合在一起,味道竟然出奇的好。他忍不住又多吃了几口。

“怎么样,好吃吧?”张伟得意地说,“这就叫‘创新’。种玉米要创新,做菜要创新,治国也要创新。老祖宗的东西好,但也不能一成不变,你说是不是?”

杨廷和放下碗,沉默了半天,才缓缓说:“陛下说得……有几分道理。只是创新也要有度,不能坏了根本。”

“这就对了嘛。”张伟笑道,“朕就知道你能想明白。以后啊,咱们就各司其职。你负责把握‘度’,朕负责搞‘创新’,咱们君臣同心,把这大明朝治理得好好的。”

杨廷和看着张伟,忽然觉得这个总是不按常理出牌的皇帝,也不是那么不堪。至少,他心里装着百姓,想着让国家变好。

“臣……遵旨。”杨廷和躬身行礼,语气里少了些抵触,多了些认同。

张伟看着杨廷和的样子,心里乐开了花。他知道,自己离“玩把大的”又近了一步。虽然老臣们还是会时不时地反对他,但只要能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总会慢慢接受的。

御膳房外,秋风拂过,带来了阵阵桂花香。张伟看着窗外,仿佛看到了大明朝的未来——那是一个充满欢笑和希望的未来,一个既有老祖宗的智慧,又有新思想的未来。

“等着吧,朕还有更多的点子呢。”张伟拿起一块玉米饼,狠狠地咬了一口,“这大明朝,一定会越来越热闹的!”



    (http://www.220book.com/book/6Y8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越大明当皇帝,朕的朝堂全是梗 http://www.220book.com/book/6Y8R/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