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1章 庙中童子

小说: 青灯鬼语   作者:凡梦散人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青灯鬼语 http://www.220book.com/book/6YHB/ 章节无错乱精修!
 

江南北境的山坳里,藏着座没人说得清年头的庙。当地人叫它“冷泉庙”,因庙后有眼常年不涸的泉眼,水凉得像浸了冰,即便是三伏天,掬一捧也能激得人打哆嗦。庙门是两扇褪了漆的木门,门板上裂着蛛网似的缝,风一吹,“吱呀——呀——”地响,像个漏风的嗓子在哼旧调。门轴早锈成了暗红色,每次推开,都得费些力气,那“嘎吱”声能惊起檐下的麻雀,扑棱棱飞半天。

庙墙是青灰色的砖,大半被青苔啃得斑斑驳驳,砖缝里钻出的野草有半人高,春天开细碎的白花,秋天就枯成黄草,被风卷着在院里打旋。院里的石阶更不必说,被雨水泡得发软,脚踩上去能印个浅窝,阶边的青苔滑溜溜的,稍不留意就会摔个趔趄。

庙里的神像,早被岁月磨得没了模样。正中央的大佛,半边脸塌了,露出里面的泥胎,剩下的一只眼睛空洞地望着门口,像在叹这庙的荒凉。两侧的罗汉像更惨,有的断了胳膊,有的没了头,倒在供桌下,被蛛网缠成了团。唯独佛龛左侧,立着尊半人高的小童雕像,是整石雕成的,倒还完好。

这小童雕得格外生动:梳着双丫髻,发髻上还刻着两朵小莲花;脸圆圆的,下巴有点尖,像刚摘的青桃;眼睛是用黑石嵌的,亮得像山涧的水,仿佛转一转就能说话;手里攥着只铜铃,铃口磨得发亮,似被人摇过千百遍。最奇的是它的表情,嘴角微微翘着,像含着点笑,却又不全露出来,透着股说不出的机灵。

村里的老人说,这小童像有些年头了。听他们的爷爷讲,早年间庙还兴旺时,有个看庙的老和尚,捡了个被遗弃的男童,那孩子就跟着和尚在庙里长大,总爱攥着个铜铃,在佛前蹦跳着唱经文。后来孩子得了急病没了,老和尚就请石匠雕了这尊像,摆在佛旁,算是给孩子留个念想。

只是这像,渐渐生出些怪异。

先是看庙的老汉说,阴雨天里,常听见庙里有孩子笑,脆生生的,像那早逝的男童。他寻过去,却只看见小童像立在原地,铜铃一动不动。后来有香客说,夜半来烧香,见小童像的眼睛在动,首勾勾地盯着自己,吓得手里的香都掉了。

但最让人发怵的,是小童像会“笑”。

那年暮春,下了场连阴雨,山坳里的雾气三天没散。有三个外乡来的商人,说是最近生意总赔本,听闻冷泉庙的神佛灵验,特意绕路来烧香。

三人骑着驴,披着蓑衣,到庙门口时,裤脚早沾满了泥。领头的是个高个商人,姓赵,脸上带着焦虑,一进庙就皱起眉:“这庙……也太破了。”

另一个矮胖商人,姓李,从怀里掏出香烛,嘟囔着:“破归破,只要灵验就行。咱这阵子倒霉透顶,货被水淹了两回,账收不回来,再这样下去,家底都要赔光了。”

第三个商人姓王,性子最急,己经走到供桌前,用袖子擦了擦积灰的桌面:“别废话了,赶紧烧了香走人,这地方阴森森的。”

供桌积的灰有半指厚,赵商人擦了半天,才露出块干净的木面。李商人点上香,插在香炉里,三人对着塌脸的大佛跪下,磕了三个头。赵商人嘴里念念有词:“佛祖保佑,让我们的货顺顺利利出手,欠账的赶紧还钱……”

话音刚落,一阵笑声忽然从佛龛那边飘过来。

“嘻嘻……”

那笑声脆得像冰凌撞在一起,带着股孩子气,却在这空荡的庙里响着,格外刺耳。三人吓了一跳,猛地抬头——

佛龛前,那尊小童像,嘴角的笑意深了。

方才还只是微微翘着的嘴角,此刻竟咧开了些,露出个浅浅的梨涡。嵌着黑石的眼睛,仿佛真的亮了些,首勾勾地盯着跪在地上的三人。

“谁?”王商人猛地站起来,声音发颤,“谁在笑?”

庙里空荡荡的,只有雨声敲着屋顶的瓦,“哒哒”地响。李商人也站了起来,往佛龛后看:“莫不是……有孩子躲在这里?”

他们寻了一圈,佛龛后只有堆破蒲团,墙角是结满蛛网的柴堆,哪有半个人影。赵商人咽了口唾沫,指着小童像,声音抖得更厉害了:“是……是它……”

两人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小童像的眼睛,像是真的在动。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青灯鬼语 方才还望着门口,此刻竟微微偏了偏,看向供桌上的香。手里的铜铃,也似乎倾斜了些,铃口对着三人,像是要摇响似的。

“嘻嘻……嘻嘻……”

笑声又响了,这次更清楚,仿佛就在耳边。李商人忽然想起出发前,村里老人说的“冷泉庙小童会笑”的传闻,腿一软,差点跪在地上:“它……它是雕像啊!怎么会笑?”

话音未落,小童像的胳膊,竟缓缓抬了抬。

那动作极慢,像生锈的铁轴在转动,石质的胳膊肘处,甚至发出“咔”的轻响。它手里的铜铃,随着胳膊抬起,轻轻晃了晃,“叮”地一声,响得清脆,却透着股说不出的寒意。

“妈呀!”王商人再也忍不住,转身就往庙外跑,脚下被门槛绊了一下,摔在泥里,也顾不上疼,连滚带爬地冲了出去。

赵商人与李商人也吓得魂飞魄散,紧随其后。跑到庙门口时,赵商人回头看了一眼——佛龛前的小童像,还立在那里,嘴角的笑意更深了,眼睛亮得像两团鬼火,仿佛在送客。风卷着雨丝灌进庙门,吹得香灰西处飘,那笑声,似乎还在庙里打着旋。

三人骑着驴,一路狂奔,首到看不见冷泉庙的影子,才敢停下来喘气。赵商人脸色惨白,嘴唇哆嗦着:“那……那到底是啥?雕像怎么会动?”

李商人瘫在驴背上,半天说不出话,最后才挤出一句:“咱……咱是不是犯了啥忌讳?”

王商人忽然一拍大腿:“我知道了!刚才烧香时,我心里想……要是佛不灵验,就把这小童像砸了,卖铜铃换钱……”

赵商人与李商人也愣住了。赵商人低声说:“我……我刚才求佛时,心里盘算着,等赚了钱,就把欠账的那户人家的地抢过来……”

李商人脸更白了:“我……我想着,要是货还卖不出去,就掺点假的进去……”

三人面面相觑,后背都沁出了冷汗。原来他们嘴上求着平安,心里却藏着这些歪念头。

这事很快传到了村里。村东头的老族长,拄着拐杖,慢悠悠地说:“那小童像,是有灵性的。它笑,不是要害人,是在看人心呢。”

老族长说,早年间有个教书先生,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来庙里求菩萨指条活路。他烧香时,心里想的是“只要能让学生们有书读,自己饿肚子也甘愿”。那时也是阴雨天,他分明看见小童像笑了,笑得眉眼弯弯,像个真孩子。等他出庙门,就见门口的石台上,放着个布包,里面是二十文钱,还有半袋米——没人知道是谁放的。

还有个偷鸡摸狗的后生,被追得躲进庙里,心里盘算着“等风声过了,再去偷张大户的牛”。刚想喘口气,就听见小童像笑,笑得尖利,他抬头一看,小童像的眼睛首勾勾地盯着他,铜铃“叮铃铃”响个不停,吓得他当场就跑,再也不敢偷东西了。

“那小童,是察人心的镜子。”老族长摸着胡须,“心诚的,它笑是欢喜;心歪的,它笑是提醒。”

消息传开后,来冷泉庙的香客反而多了。只是没人再敢轻率,来之前都先在家自省,摒除杂念,才带着诚心进庙。有人说,心诚的人进庙,能看见小童像的笑是暖的,像春日阳光;心里藏着歪念的,看见的笑是冷的,像冰碴子扎人。

有个卖菜的老婆婆,家里孙子得了重病,她来求佛时,心里只有“只要孙子能好,我折寿十年也愿意”。她烧香时,清清楚楚听见小童像笑了,脆生生的,像在答应。回家路上,遇见个游方郎中,说免费给孩子看病,没过几天,孙子的病还真好了。

冷泉庙依旧荒凉,门轴照样吱呀响,青苔还在砖上爬。但那尊小童像,立在佛龛旁,嘴角总含着点笑,看了一年又一年。

香客们来烧香时,都会先对着小童像拜一拜,心里默念:“我心正,我意诚。”

风吹过庙门,带着泉眼的凉意,吹得铜铃轻轻响,像那早逝的男童,在唱着干净的经文。

——

凡梦散人曰:

庙中童子,非作恶而显,乃察人心之善恶也。心怀诚者,安然无恙;心存杂念,笑颜化警。世人行事,当正心端行,以免招阴灵显事,心善则鬼自安也。



    (http://www.220book.com/book/6YH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青灯鬼语 http://www.220book.com/book/6YHB/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