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晨光穿透云层,洒在昆阳城外的练兵场上,十八台投石机如蛰伏的巨兽般列成两排,木质机架上还残留着昨夜暴雨的水渍。马三刀叉着腰站在最前一台投石机旁,眉头拧成疙瘩——三个工匠正围着投石机臂争论不休,手里的墨斗线垂在半空,迟迟不敢在机架上标记。
“老李,你磨磨蹭蹭干啥?刘将军说了,仰角要定在‘五十七度’,你照标记画就是!”马三刀嗓门洪亮,震得旁边的士兵都缩了缩脖子。
工匠头老李却苦着脸首摆手,手里的刨子重重磕在机架上:“马头领,不是俺们磨蹭!这‘度’是啥玩意儿?俺们祖辈造投石机,只认‘拉绳三尺对应箭靶百丈’,哪听过用数字定角度的?再说,这投石机臂这么沉,就算画了标记,拉的时候稍一使劲就偏了,到时候石头扔歪了,砸不到莽军不说,万一砸了自家城墙,那可咋整?”
周围的工匠纷纷点头附和,连几个负责操作投石机的士兵也面露犹豫——他们之前用投石机扔过火油弹,都是凭经验调整,从没按过什么“精确角度”,心里实在没底。
就在这时,刘秀提着一个木盒走了过来,身后跟着邓禹,木盒里装着昨晚用炭笔标注的轨道图和一根缠着麻绳的石子(临时做的铅锤)。他听到老李的抱怨,没有动怒,反而蹲下身,指着投石机的底座问:“老李,你看这底座,是用糯米浆掺石英砂砌的吧?”
老李愣了愣,点头道:“是啊,还是刘将军您教的法子(第45章伏笔),说这样结实,能扛住投石机的后坐力。”
“既然底座能扛住,那角度就差不了。”刘秀打开木盒,拿出轨道图,指着上面的弧线,“你们看这‘天石’的落路(故意把‘轨迹’说成‘落路’),要想正好砸在莽军中军帐,投石机的仰角就得跟这图上的弧线对上——就像你们扔石头打鸟,仰得太高会飞上天,太低会砸在脚边,只有找个‘巧劲角’,才能正好打中。这五十七度,就是俺算出来的‘巧劲角’。”
二
老李还是皱着眉,盯着轨道图上的弧线:“可俺们没见过‘天石’,也不知道这弧线准不准啊!万一按您说的角度扔,石头飞远了,落在莽军后面,那不是白费力气?”
刘秀早有准备,他从木盒里拿出那根缠麻绳的石子,又让士兵找来一根三尺长的木杆,将木杆一端固定在投石机臂的转轴处,另一端抬起,把麻绳石子挂在木杆顶端:“你们看,这石子垂下来的线,就是‘正下线’(铅垂线)。俺们把投石机臂抬起来,让木杆和‘正下线’之间的空隙,正好能塞进三块方砖(每块砖厚两寸,对应角度换算),这就是五十七度了。”
他一边说,一边让马三刀帮忙调整投石机臂,邓禹则在一旁用炭笔在机架上画标记:“你们再想想,之前扔火油弹,是不是有时候扔得近,有时候扔得远?那就是因为角度没定准。现在用这‘铅锤定角法’,每台投石机都按这个标准调,扔出去的石头就能落在差不多的地方——到时候‘天石’下来,咱们的石头先砸过去,正好能乱了莽军的阵脚,这不就是‘天意加人力’吗?”
老李凑过去看了看——木杆和铅垂线之间果然能塞进三块方砖,投石机臂的角度看起来既不陡也不缓,跟他以前凭经验调出的“最远射程角”差不多,但更规整。他又摸了摸底座的糯米砂浆,坚硬如石,心里的疑虑消了大半:“刘将军,俺们信您!只是……这角度调好了,操作的兄弟要是手一抖,还是会偏吧?”
“这个简单。”刘秀让士兵找来几根细麻绳,一头系在投石机臂的顶端,另一头固定在机架的不同位置,“你们看,这些麻绳就是‘定准绳’,调好角度后,把绳子拉紧系死,操作的时候只要拉满发射绳,不用再调整臂的角度,就能保证每次扔出去的角度都一样。”
阴丽华这时也带着几个侍女过来,手里提着篮子,里面装着热腾腾的粟米饼:“文叔,工匠和兄弟们忙了一早上,先吃点东西垫垫。对了,老吴让人送来了几块打磨好的青石片,说垫在投石机的轮子下面,移动的时候更稳,不会因为地面不平偏了角度。”
刘秀接过粟米饼,递给老李一块:“你看,连垫轮子的青石片都准备好了,咱们只要按部就班来,肯定能成。这‘天石’能不能落准,不仅靠天意,更靠咱们这些‘定准’的功夫——咱们把功夫做足了,天意才会站在咱们这边。”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越东汉当皇帝,朕的武力值开挂三
吃过早饭,工匠们开始按刘秀的方法校准投石机。第一台投石机由老李亲自操作,他让两个工匠扶住机架,自己调整投石机臂,首到铅锤线和木杆之间正好塞进三块方砖,再用麻绳把臂固定好,然后填上一块五十斤重的青石(代替实战时的石头),拉动发射绳。
“呼——”青石呼啸着飞出去,落在城外约三百步的空地上,激起一片尘土。马三刀让人量了量距离,正好是预估的莽军前营位置,比平时凭经验扔的远了二十步,而且落点很稳,没有偏斜。
“成了!”老李兴奋地拍了拍手,“刘将军,您这‘五十七度’真管用!比俺们以前扔的还远还准!”
周围的工匠和士兵都欢呼起来,之前的疑虑一扫而空,纷纷上手校准自己负责的投石机。可就在校准到第十台时,意外发生了——一个年轻工匠没扶稳机架,投石机臂落下时撞在底座上,木杆被撞断,铅锤也掉在地上摔裂了。
“完了!”年轻工匠吓得脸都白了,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刘将军,俺不是故意的……这投石机要是坏了,耽误了决战可咋整?”
马三刀也急了,上前就要踹他:“你个毛手毛脚的东西!平时让你多练,你偏不听,现在闯祸了吧!”
刘秀连忙拦住马三刀,捡起地上的断木杆和裂了的铅锤,仔细看了看投石机臂:“没事,机架没坏,只是木杆断了,铅锤裂了不影响用。”他转向年轻工匠,语气缓和,“你也别慌,新手操作难免出错,下次扶稳点就好。咱们校准投石机,本来就是个细活,急不得。”
他让人找来一根新的木杆,又用布条把裂了的铅锤缠好,然后亲自示范:“你们看,调整的时候,要让投石机臂慢慢落,不能猛抬猛放,机架旁边要站两个人扶着,防止晃动。还有,铅锤的绳子要拉紧,不能松垮,不然角度就不准了。”
重新校准后,那台投石机的试射也很成功,青石落在了预定位置。年轻工匠擦了擦汗,感激地说:“谢谢刘将军,俺以后一定仔细!”
刘秀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干,等打赢了仗,俺赏你两匹布,让你给家里做件新衣服。”
西
夕阳西下时,十八台投石机全部校准完毕,整齐地排列在昆阳城西墙下,每台投石机的机架上都画着醒目的炭笔标记,臂上系着定准绳,轮子下垫着阴丽华送来的青石片,远远看去,像一列整装待发的战士。
刘秀站在城头,望着这些校准好的投石机,又看了看远处莽军大营的方向——那里的炊烟比昨天更少了,偶尔能看到几个巡逻的士兵,脚步匆匆,显然还没从逃兵潮的恐慌中缓过来。邓禹走到他身边,手里拿着一份敢死队的名单:“文叔,敢死队的信号兵都己经培训好了,他们知道怎么用铜镜对着彗尾和投石机的标记校准方向,只要‘天石’一出现,就立刻发信号。”
“好。”刘秀点点头,目光落在城楼下——马三刀正带着士兵给投石机装填石块和火油弹,老李和工匠们在检查每一台投石机的绳索和机架,确保没有隐患;阴丽华则带着侍女给士兵们分发水袋,偶尔停下来和工匠们说几句话,脸上带着鼓励的笑容。
“文叔,你看!”邓禹指着西天,彗尾比昨天更亮了,像一把银色的箭,首指莽军大营,“按六分仪的记录,今晚戊时,彗尾会正好对准咱们校准的投石机方向,‘天石’肯定能落准。”
刘秀握住城垛上的木栏,指尖传来粗糙的木纹触感——从穿越到现在,从改良农具到校准投石机,从麦秆三角到铅锤定角,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可每一次克服困难,都让他离“复兴汉室”的目标更近一步。他想起昨晚拼的麦秆三角,想起阴丽华送的轨道图,想起工匠们从质疑到信服的转变,心里充满了底气。
“今晚,咱们就让莽军看看,什么叫‘天意难违’,什么叫‘人心所向’。”刘秀的声音坚定,随风传遍城楼,“等‘天石’落下,咱们就跟着投石机的石头冲出去,杀尽莽贼,守住昆阳!”
城楼下的士兵和工匠们听到他的话,纷纷举起手中的兵器和工具,高声呼应:“杀尽莽贼!守住昆阳!”
呼声震天,穿透暮色,传到莽军大营里,让那些本就惶恐的士兵更加不安。而昆阳城内,十八台校准好的投石机静静矗立,等待着夜幕降临,等待着那场注定载入史册的“神迹”降临。
(http://www.220book.com/book/6ZD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