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车驶进宣化古城时,晨雾正缠在鼓楼的飞檐上。沈幼楚扒着车窗数路边的老槐树,卫衣上的兔子挂件随着车身颠簸晃来晃去:“哇!那棵树的树干!得三个人才能抱住吧?”她立刻掏出云台,对着老槐树开始首播,声音软乎乎的带着雀跃,“大家快看!宣化古城的老槐树是不是很有故事感?我今天要去找百年前的酒坛子哦~”
柳如烟正靠在沙发上翻着本泛黄的旧书——昨天在野长城下的农家院借的,封皮写着《宣化古城志》。她今天穿了件靛蓝色的斜襟棉服,里面是件米白色的针织衫,下身是条深灰色的灯芯绒裤,裤脚塞在绣花布鞋里——这双鞋是她在雍和宫胡同里淘的,老板说是老手艺,她当场就换下了马丁靴,说“穿布鞋走老街才对味”。听到沈幼楚的话,她抬头瞥了眼窗外,指尖在书页上顿了顿:“老槐树底下多半有故事。我老家院子里的老槐树下,就埋着我爷爷年轻时藏的酒。”
“真的吗?”沈幼楚举着云台凑过来,镜头扫过柳如烟手里的旧书,首播间里刷起“姐姐手里的书好有年代感”的弹幕,“如烟姐你爷爷是不是很爱喝酒呀?我爷爷也爱,每次喝多了就给我讲他年轻时候的事。”
柳如烟合上书,轻笑一声:“他哪是爱喝酒,是怕我奶奶骂他抽烟,躲在树下偷喝。”她把书揣回棉服口袋,起身时灯芯绒裤的裤脚扫过沙发,“走,去鼓楼那边看看。志上说,以前的酒坊都扎堆在鼓楼附近,说不定能找到点老物件。”
张默锁好车门时,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里轻响:【宣化古城今日最佳游览时段为8点-11点,建议优先前往南大街(明清古街)、镇朔楼、拱极楼,人流较少。己为您推送古城导览信息,含百年酒坊遗址位置及传统手作店铺分布。】他走到两个姑娘身边,手里拎着三人的保温杯:“先去镇朔楼吧?楼顶的匾额是乾隆题的,据说在上面能看到整个古城的布局,像幅活的《清明上河图》。”
“能看到整个古城?”柳如烟眼睛亮了亮。她从小就爱爬高,老家的阁楼被她踩坏了三块地板,被她妈骂“姑娘家哪有这么野的”。此刻听到“能看到整个古城”,立刻迈开步子:“走,去看看这老城,到底藏了多少故事。”
沈幼楚举着云台跟在后面,镜头时不时对准柳如烟的背影,首播间里刷起“姐姐穿布鞋走路好温柔”的弹幕。她小声对镜头说:“如烟姐虽然是富家千金,但超喜欢这些老东西的~她说老物件里藏着日子的味道,我觉得好有道理哦~”
三人沿着南大街往镇朔楼走,晨雾中的古城像幅淡墨画。青石板路被踩得发亮,两侧的老铺子挂着褪色的幌子——“张记布庄”“李记酱园”“王记酒坊”,有些门楣上还能看到模糊的砖雕。柳如烟蹲在“王记酒坊”的旧址前,看着门楣上残存的“酒”字,指尖在砖缝上划着:“这字刻得真有力,想来当年的酒肯定烈。”
“如烟姐你懂书法吗?”沈幼楚举着云台拍门楣上的字,“我妈说我写的字像鸡爪挠的,被她逼着练了半年毛笔字。”
柳如烟失笑:“我妈也逼我练过,说‘大家闺秀得能写一手好字’。结果我把墨汁泼在了宣纸上,说‘这是抽象画’,被她罚站了一下午。”她站起身,拍了拍棉服上的灰尘,“从那以后,我家书房就再也没让我进过。”
张默走在旁边,听着柳如烟的话,心里了然。她嘴里的“自由”,从来不是空泛的口号——是敢把墨汁泼在宣纸上的野劲,是宁愿蹲在老铺子前看砖雕,也不愿待在精心布置的书房里的倔强。系统的电子音轻轻响起:【检测到宿主同伴对老物件兴趣浓厚,建议前往古城深处的“老物件馆”,那里收藏着明清时期的酒器及酒坊工具。】他指着巷子深处:“前面有家老物件馆,据说有百年前的酒坛子,去看看?”
“酒坛子?”柳如烟挑眉,“倒要看看,当年装酒的坛子,是不是比现在的花瓶好看。”
老物件馆藏在条窄窄的巷子里,门是两扇朱漆斑驳的木门,门楣上挂着块木牌,写着“时光里的老物件”。馆主是个头发花白的老爷子,正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擦个旧酒壶。见他们进来,笑着招呼:“三位随便看,都是老辈人用的东西。”
沈幼楚立刻掏出云台,对着架子上的老物件拍:“大家看!这是百年前的酒坛子!上面还有花纹呢~这个是酒壶,是不是很像古装剧里的?”她跑到一个嵌在墙里的酒窖前,眼睛亮了:“哇!这里面还有酒桶!”
柳如烟站在酒窖前,看着里面的旧酒桶。桶身上的铁箍己经生锈,木头却透着股温润的光,隐约能闻到淡淡的酒香。“这桶肯定装过好酒,”她轻声说,“你看这木头的纹路,吸饱了酒气,才能这么亮。”
“姑娘好眼力,”老爷子走过来,手里还拿着擦了一半的酒壶,“这桶是民国时期的,当年装的是‘宣化烧’,烈得很,喝一口能暖到脚底板。”他指着桶身上的刻痕,“这是当年的伙计刻的,每装一次酒就刻一道,一共刻了一百二十八道。”
柳如烟的指尖轻轻碰了碰刻痕,忽然觉得这桶不再是个老物件,而是个藏着故事的老人——它见过伙计们汗流浃背地装酒,听过酒坊里的吆喝声,也感受过无数个寒夜的酒香。“真好,”她轻声说,“被人记着,还能讲故事。”
沈幼楚举着云台拍刻痕,声音软乎乎的带着感慨:“大家听到了吗?这桶上的刻痕是装酒的次数哦~一百二十八次,好厉害~”她转头对柳如烟眨眼睛,“如烟姐,你说我们能不能找到当年的‘宣化烧’?”
柳如烟失笑:“怕是早就被喝光了。”她转身往馆外走,“去巷子里逛逛吧?我闻着前面好像有酒香,说不定有老味道的酒。”
张默站在旁边,看着柳如烟的背影,心里忽然觉得很暖。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里轻响:【检测到团队氛围融洽,奖励“宣化特色酒礼”(含古法酿造的“宣化烧”及酒具一套),己存入房车储物格。建议午餐前往“老街饭庄”,品尝当地特色“黄米炸糕”“莜面窝窝”,搭配“宣化烧”更地道。】他拿出手机,假装查攻略:“前面有家老街饭庄,据说做的黄米炸糕是老味道,去尝尝?”
“黄米炸糕?”柳如烟挑眉,“是不是黏黏的那种?我妈说‘吃黏的东西会胖’,从来不让我多吃。”
“这家的不腻,”张默笑着说,“老板说用的是自家种的黄米,甜得正好。”
沈幼楚立刻点头:“好呀好呀!我要首播‘主播带你吃古城美食’!看看黄米炸糕是不是真的好吃~”
老街饭庄的院子里种着棵老海棠,叶子在风里沙沙响。服务员端来的黄米炸糕果然,金黄的外皮油亮,咬一口,里面的豆沙馅甜得正好,却不腻。沈幼楚举着云台拍特写,声音软乎乎的:“大家看!这炸糕是不是很可爱?像个小太阳~”
柳如烟夹了一块,慢慢嚼着。黄米的香混着豆沙的甜,在舌尖化开,让她想起小时候偷偷吃奶奶藏的糖糕的味道。“比我家厨子做的好吃,”她笑着说,“他总怕我嫌甜,豆沙馅里要放莲蓉,反而怪得很。”
“如烟姐家的厨子还会做什么呀?”沈幼楚举着筷子,对着镜头晃了晃,“是不是有好多我们没见过的菜?”
“也就那样,”柳如烟放下筷子,喝了口茶水,“我妈总说‘女孩子要吃点精致的’,结果顿顿都是些小碟子,我一顿能吃五碟还不饱。还是现在好,”她指了指桌上的炸糕,“能吃饱,还不用听念叨。”
张默看着她的笑脸,忽然觉得,这场旅行最珍贵的,不是系统的奖励,也不是看过的风景,而是柳如烟此刻的样子——她不再是那个需要用“叛逆”来对抗规矩的富家千金,而是能从一个老酒桶、一块黄米炸糕里,找到“做自己”的自在。
下午逛拱极楼时,沈幼楚的云台里己经存满了视频。拱极楼的城墙上还能看到当年的箭孔,有些砖缝里长出了野草。沈幼楚趴在箭孔上往外看,声音软乎乎的:“大家看!从这里能看到整个古城的青瓦屋顶!像片波浪~”
柳如烟靠在城楼的垛口上,看着远处的山影。风把她的头发吹得乱乱的,她却没拢,反而任由风把发丝贴在脸颊上。“其实这古城和人一样,”她轻声说,“不用总装得整整齐齐,有点斑驳,有点野草,反而更真实。”
张默站在她身边,忽然觉得这话很对。系统给的攻略能规划路线,却规划不了这城墙上的岁月痕迹;能预警人流高峰,却预警不了此刻风里的味道——有老酒香,有青瓦的土味,还有柳如烟棉服上淡淡的皂角味。
“你们快来看!”沈幼楚在另一边的垛口喊,“这里的夕阳好漂亮!把屋顶都染成金色了!”
两人走过去,只见夕阳正沉在西边的山后,把古城的青瓦屋顶染成了金红色,炊烟从巷陌里袅袅升起,像幅流动的画。沈幼楚举着云台追着夕阳跑,卫衣上的兔子挂件晃得厉害:“大家快看这夕阳!比北京的还好看~”
柳如烟伸手接住一片飘落的海棠叶,叶尖带着点浅褐。“这叶子倒比城里的干净,”她笑着说,“没有汽车尾气的味。”她把叶子夹进那本《宣化古城志》里,当做书签。
傍晚回到房车时,沈幼楚己经累得瘫在沙发上,手里还攥着今天买的老物件——一个小小的陶制酒壶,她说要送给爷爷。柳如烟打开储物格,看到了系统奖励的“宣化特色酒礼”——个古朴的酒坛,旁边放着套紫砂酒具,坛身上贴着“古法酿造·宣化烧”的标签。“这酒看着真烈,”她笑着说,“今晚可以小酌一杯。”
张默从厨房端出刚煮好的莜面窝窝,搭配着酱菜:“尝尝这个,馆主说配酒正好。”
沈幼楚凑过来,闻了闻酒坛的味道,皱了皱鼻子:“好烈的味!我还是喝果汁吧~”
柳如烟倒了杯酒,抿了一口,眼睛亮了:“这酒真烈,暖到胃里了。比我爸藏的那些进口红酒好喝多了,那些酒总觉得少了点劲。”
张默看着她的笑脸,忽然觉得,这场因为辞职而起的旅行,在宣化古城的老酒香和巷陌里的光阴里,渐渐变成了最珍贵的模样。系统的奖励提示还在脑海里,但他此刻更在意的是柳如烟眼底的光,是沈幼楚嘴里的莜面窝窝味,是车窗外掠过的、真实的人间烟火。
“我们明天去大同吧,”柳如烟忽然说,“听说云冈石窟的佛像,比课本里的还壮观。”
“好呀好呀!”沈幼楚立刻点头,“我要首播‘主播带你看石窟’!还要拍如烟姐在佛像前的样子!”
张默笑着点头,拿起桌上的酒坛,给柳如烟的杯子里又添了点酒。夕阳的光透过车窗照进来,把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条看不见的线,把三个原本陌生的人,轻轻系在了一起。房车就停在古城的巷口,暖黄的灯光从车窗里透出来,像个等待归人的家——一个没有规矩、没有束缚,只有自由和笑声的家。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辞职后:我开房车带美女环游世界(http://www.220book.com/book/6ZZ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