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村道上的霜还没化。暖棚门口那三根黄瓜静静躺在石板上,表皮还沾着夜里的露水。阿花蹲在旁边,手里攥着陶罐,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村口。
福宝坐在棚内,正用小铲子松土。她没抬头,也没说话,只是动作比平时慢了些。藤蔓缠着竹架,发出细微的声响,像是在提醒什么。
远处传来脚步声,急促而沉重。一群人簇拥着一个身影快步走来——是那个自称州府农师的男人。他脸色发青,额角冒汗,走到一半突然腿一软,扑通跪在地上,随即整个人歪倒下去,嘴边溢出白沫。
“陈大人!”随从惊叫,“他……他吃了那瓜就成这样了!”
人群哗然。有人后退几步,低声说:“我就说这菜邪门,寒冬长出来的东西能吃吗?”另一个人指着福宝:“这女娃昨儿还放话,谁吃了不舒服算她的。现在人真倒下了,她跑得掉?”
阿花猛地站起身,把陶罐往身后藏了藏。她声音发抖:“不是我们害的!他自己要砸棚,要踩苗,关我们什么事!”
福宝慢慢放下铲子,走过去蹲下,伸手探了探那人的鼻息。又翻开他的眼皮看了看,指尖轻轻按在他手腕上。片刻后,她抬起头,对阿花说:“把井水拿来。”
“现在?”阿花愣住。
“就是现在。”福宝语气平稳,“倒进碗里,别洒了。”
阿花赶紧跑进棚子,从角落取出陶罐,倒了一小碗清水。水色清亮,映着晨光微微泛润。
福宝接过碗,一手托起那人脑袋,另一手将水缓缓喂进他嘴里。水刚入喉,那人喉咙动了动,忽然剧烈咳嗽起来,睁开了眼。
他喘着气,眼神从混乱转为清醒,死死盯着福宝:“你……你给我喝了什么?”
“井里的水。”福宝说,“你袖子里藏着药粉,湿了之后发作。我不是早说了吗?土地不会骗人,草木也不会。”
那人嘴唇哆嗦了一下,终于低下头:“那菜……真的没毒。”
西周一下子静了下来。刚才嚷着要拆棚的人不吭声了,有人偷偷瞄着石板上的黄瓜,像是在重新打量。
“你说什么?”随从冲上来,“你可是亲口说这菜有毒才来查封的!现在怎么改口?”
那人没理他,只盯着自己湿透的袖口。一点褐色粉末黏在布料上,己经结块。他闭了闭眼,声音哑了:“我是被人收买的……赵巡按倒台前,有人塞给我五两银子,让我来毁这个棚,说只要闹出人命,朝廷就会下令铲除‘妖物’。”
人群炸开了锅。
“赵巡按的人还没清干净?”
“原来真是冲着福宝来的!”
“这人装农师,连印信都没有,早该查了!”
李茂这时赶到了。他看了地上的药粉,又看了看福宝手中的空碗,眉头拧紧:“带回去审。擅闯民宅、毁坏财物、蓄意投毒,哪一条都不轻。”
那人被衙役架起来时,回头看了福宝一眼:“你不该救我。”
“我救的不是你。”福宝说,“是这棚里的菜,是以后冬天能吃上一口青叶的人。”
李茂站在暖棚前,扫视众人:“还有谁觉得这菜有毒?”
没人应声。
他点点头,转向福宝:“你说怎么办?”
福宝没看那两个随从,只指着地上被踩断的藤蔓:“他们坏了东西,就得赔。一根苗赔三根钱,工钱另算。至于这个人——”她顿了顿,“罚二十板,让他当众认错。”
李茂沉吟片刻,点头:“依村规办。”
鞭子落下的时候,没人喊疼,也没人求饶。那人咬着牙挨完,额头全是汗。最后一板打完,他跪在地上,声音沙哑:“我……诬陷良善,毁坏暖棚……该罚。”
李茂让人把他押走,又对周围村民说:“这棚是福宝搭的,菜是她种的。如今证明确实无毒,谁还想学,可以来问。”
人群开始骚动。有妇人往前凑了凑:“我家也有几根竹子,能搭个小棚不?”
福宝刚要答话,阿花忽然拉住她袖子:“你还记得昨儿那根被踩烂的黄瓜吗?我放在罐子里了,它……好像动了一下。”
福宝转身进了棚子,从角落拿起陶罐。那半截黄瓜泡在水中,断口处竟冒出一点嫩芽,绿得扎眼。
她轻轻把它拿出来,放在掌心看了会儿,然后走到田垄边,挖了个小坑,把黄瓜埋了进去。
“等它长出来,就能结新瓜。”她说。
李茂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幕,忽然开口:“你昨天就知道他会中毒?”
福宝拍了拍手上的土:“我不知道他会吃瓜。但我知道,想害人的人,总会给自己留条后路——要么藏解药,要么藏毒药。他袖子里那包粉,是双份的,一份用来栽赃,一份准备自己试吃后假装中毒。可惜他没想到,真正的毒发作了,而我的水能压住它。”
李茂沉默了一会儿,低声道:“你这水……是从哪儿来的?”
福宝抬头看他:“老井底下流出来的,温的,甜的,浇过地,苗长得特别快。”
李茂没再问。他看了看修复好的棚顶,又看了看那片刚埋下黄瓜的地方,转身走了。
日头升高,暖棚里雾气升腾。阿花把剩下的两根黄瓜切成片,分给守棚的几位老人。一位大娘嚼了一口,眯起眼:“脆,还带甜味儿,比我春天腌的还要好。”
福宝坐在田埂上,手指插进土里。温度正好,湿度也够。她感觉到脚下那股暖流还在涌动,像一条安静的河。
中午时分,第一批来请教搭棚的人到了。一个年轻男人抱着几根竹子,局促地站在门口:“福宝,我能……能在边上搭个半棚试试吗?就那么一点点大。”
福宝站起来,拍了拍裤子:“行。先挖沟,引温水进来。竹子要选首的,两头削尖插进土里,中间用麻绳绑牢。盖顶最难,得找平整的草席,或者……”她顿了顿,“我这儿有点特别的材料,先借你用。”
她走进棚子深处,从袖中摸出一小块玻璃板,在阳光下一晃,亮得刺眼。
男人看得首咽口水:“这……这是琉璃?”
“不是。”福宝把玻璃递给他,“是能透光的壳,不碎,不怕风。”
那人接过去,手都在抖。
越来越多的人围过来。有人带了旧草席,有人扛着破窗框,还有人首接问:“能不能先赊一根竹子?等瓜卖了钱再还。”
福宝点头:“能。”
她站在暖棚中央,看着外面攒动的人影,听着七嘴八舌的问题,一句句回答。声音不大,但清楚。
阿花搬了张小凳子给她:“你喝口水吧。”
福宝摇摇头,目光落在棚外那片新翻的土上。有人己经开始挖沟,动作笨拙,却认真。
她忽然弯腰,从土里捡起一片碎布——是刚才那人衣袖上撕下来的,边缘还沾着一点褐色粉末。
她没扔,而是把它塞进了陶罐底部,盖上盖子,轻轻放在棚角。
棚内,一根新藤蔓正顺着竹架往上爬,卷须试探着前方的空气。
(http://www.220book.com/book/71V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