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十章星轨落满银杏黄

小说: 关于邱莹莹的一切   作者:邱莹莹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关于邱莹莹的一切 http://www.220book.com/book/71Y7/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十章 星轨落满银杏黄

深秋的风裹着银杏叶的碎金,扑在旧书店的玻璃窗上时,邱莹莹正踮着脚往门楣上挂新做的银杏灯串。灯串是社区幼儿园的小朋友用玉米芯和金纸做的,每片“银杏叶”里都藏着颗迷你LED灯——这是陈默教的,说既省电又能让光柔得像月光。

“小邱,往左偏三寸!”刘婆婆举着放大镜,坐在藤椅上指挥,“去年那串挂得太首,风一吹就撞玻璃,把李阿姨当年刻的‘星轨’二字都震裂了。”

邱莹莹扶着梯子调整角度,阳光透过玻璃斜斜切进来,在她肩头落了片扇形的银杏叶。她忽然想起七年前的深秋,也是这样的午后,她第一次推开旧书店的门,看见刘婆婆蹲在角落,用棉签蘸着胶水修补一本《小王子》的书脊。“姑娘,”老人抬头时,眼角的皱纹里落满金粉,“要加入星轨吗?我们这儿不卖书,只卖星星。”

------

十月的雨来得急。

邱莹莹正在整理新收到的图书捐赠,听见“滴答”一声,抬头便见天花板上的水痕正顺着老榆木梁往下淌,在地板上积成个小水洼。

“暖气主管道裂了!”付建坤从里屋冲出来,手里举着扳手,裤脚沾着锈水,“老周当年装的铸铁管道,用了三十年,早该换了。可上个月刚攒够买服务器的钱……”

邱莹莹摸出手机看了眼余额:237.6元。论坛的服务器是陈默找的公益团队维护,每年只需三千块服务费,可这钱他们己经拖了三个月。

“先停暖吧。”苏晚晴抱着胳膊站在门口,校服袖口还沾着幼儿园小朋友的彩笔印,“我昨晚问了气象台,未来半个月最低气温要降到零下五度。”

话音刚落,门口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七个扎着羊角辫、穿着厚棉袄的小脑袋挤进来,最前面的男孩举着个搪瓷缸子:“阿姨,我们给星轨送煤来了!”

邱莹莹蹲下来,看见缸底沉着层细碎的煤渣,还有张歪歪扭扭的纸条:“听说旧书店冷,我们捡了小区里的煤球,奶奶说煤球能生炉子,比暖气暖和。”纸条右下角画着颗歪脖子星星,是朵朵的字迹——她现在在市重点读初一,周末总带着幼儿园的弟弟妹妹来书店。

“这是三楼的王爷爷教的。”扎红围巾的小女孩仰起脸,“他说老周当年修星图仪,就是用煤炉子烤零件的。”

------

当天夜里,旧书店的煤炉第一次生起来。

付建坤蹲在炉前扇风,火星子“噼啪”炸响,映得墙上的星图忽明忽暗。刘婆婆翻出压箱底的棉门帘,用红线缝上“星轨”二字;林小满把小朋友们的煤球缸擦得锃亮,摆在每张木桌下;苏晚晴煮了姜茶,壶嘴飘出的白雾里,飘着若有若无的桂花香。

“老周说过,”付建坤突然开口,“1998年冬天特别冷,星图仪的零件冻裂了,他就用煤炉子烤。烤的时候还念叨,‘星星不怕冷,人也不怕’。”

邱莹莹往炉子里添了块煤,火星子溅到炉壁上,映出每个人的脸:刘婆婆的白发沾着炉灰,陈默的眼镜片蒙了层雾气,朵朵趴在桌上写作业,铅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其实……”苏晚晴犹豫了一下,“我昨天接到电话,市图书馆有个‘非遗文化传承’项目,愿意给我们捐五万块。”

“不行!”邱莹莹脱口而出,“星轨的钱必须是‘星星给的’。”

“什么是‘星星给的’?”朵朵抬起头。

邱莹莹摸出颈间的齿轮项链,那是刘婆婆用老周的旧零件打的:“就是有人愿意为星星掏心窝子的钱。比如李阿姨的诗稿费,比如小朋友们的煤球,比如陈航毕业时卖手工灯串的钱……”

她的话被一阵急促的铃声打断。林小满的手机亮了,是社区王主任的视频通话:“小邱,你们旧书店的暖气问题,我在两会上提了!区里说会给老建筑特批供暖补贴,明天就来量管道!”

屏幕里,王主任身后站着个穿红羽绒服的男孩——是朵朵的弟弟乐乐,正举着张手绘海报:“阿姨说星轨要暖,我和姐姐画了星星,你们看!”海报上,歪歪扭扭的星星下写着:“星轨不冷,因为有很多很多星星在爱它。”

------

十一月的清晨,旧书店的暖气“咕嘟咕嘟”响着,驱散了最后一丝寒意。

邱莹莹站在门口挂新招牌,红底金字写着“星轨·暖星小站”。刘婆婆坐在藤椅上,往每个来访者的手里塞热乎的糖炒栗子——这是她和社区老人们一起炒的,壳上还印着星星图案。

“小邱,你看!”苏晚晴举着手机跑过来,“朵朵她们班的同学发起‘给星星织围巾’活动,说要给旧书店的每把椅子织条围巾,这样冬天坐上去就不冷了。”

林小满从里屋探出头,怀里抱着团毛线:“还有陈航!他联系了大学天文社,说要给我们捐十台天文望远镜,还说要教小朋友认星座!”

付建坤突然从柜台后跳起来,手里举着张泛黄的纸:“老周的日记本里还有东西!”他翻到1999年12月31日那页,“老周写:‘今天收到匿名包裹,里面是一筐煤球,附了张纸条:星星不怕冷,人也不怕。原来我的星星,从来没走远。’”

众人都愣住了。邱莹莹想起上个月的煤球缸,想起乐乐的海报,想起王奶奶病房里的星星诗——原来所有的温暖,都是星星的回响。

------

十二月的第一个周末,“暖星小站”正式开放。

旧书店的每个角落都添了新物件:墙角的铸铁煤炉擦得发亮,炉边堆着小朋友们的手织围巾;天文望远镜架在紫藤架下,镜筒上缠着星星灯串;诗会的木桌上摆着热可可,杯壁上印着“星轨·星星的温度”。

“欢迎来到星轨!”朵朵系着红围裙,站在门口迎接客人,“这里不卖书,只卖星星的温暖。”

第一个客人是王奶奶。她拄着拐杖,怀里抱着个布包:“小邱啊,我给你带了新诗。”她展开纸页,字迹因手抖而歪斜:“《暖星》/煤球在炉里笑/围巾在椅上跳/小朋友的眼睛/比星星还亮/原来星星的光/是好多好多/人的心跳。”

第二个客人是陈航的大学同学。他扛着台崭新的天文望远镜,镜头蒙着层保护膜:“航航说,这里需要能看星星的眼睛。”

第三个客人是乐乐。他举着幅新画:“姐姐,我画了我们班的星星围巾,每条围巾里都藏着句诗。”画纸上,二十条围巾飘成银河,每条上面都写着小朋友的诗:“星星是暖的”“围巾是甜的”“星轨是永远不会冷的”。

------

黄昏时分,旧书店的灯串次第亮起。

邱莹莹坐在煤炉旁,看着小朋友们在望远镜前排队。朵朵举着望远镜喊:“小邱阿姨,我看见木星了!它旁边有西颗小星星,像老周的西个孩子!”

陈默调试着新服务器,屏幕上跳出论坛的新动态:“用户‘小银杏’留言:今天在星轨喝到了热可可,杯子上印着星星,我偷偷舔了舔杯壁,以为能尝到星光的味道——结果真的有!是暖的,甜的,像奶奶的怀抱。”

刘婆婆摸出个红布包,里面是串铜铃铛:“这是老周当年修星图仪时用的,他说‘铃铛一响,星星就知道我们在这儿’。”她把铃铛挂在门楣上,风一吹,叮咚声混着孩子们的笑声,飘得很远很远。

------

深夜十点,邱莹莹坐在电脑前整理论坛数据。在线人数显示:412。最新的一条留言是:“我叫陆星野,二十岁。今天路过旧书店,看见门楣上的银杏灯串,突然想起去世的奶奶。她总说‘星星是地上的灯’,原来真的是这样——星轨的光,就是地上所有愿意为别人亮灯的人,一起变的。”

邱莹莹回复他:“欢迎加入星轨。记住,你不需要成为最亮的星星,只要愿意发光,就己经是别人的夜空了。”

发送键按下的瞬间,她听见门铃声。开门一看,是朵朵和乐乐,手里举着个纸折的星星:“小邱阿姨,我们给星轨写了首新诗。”

“《星轨的温度》/煤球是热的/围巾是热的/可可是热的/望远镜里的星星是热的/连风里的银杏叶/都是热的/因为我们知道/所有的温暖/都会从一颗星星/传到另一颗星星/传到/永远。”

邱莹莹把星星别在颈间的齿轮项链旁。两个孩子跑远了,笑声撞在旧书店的玻璃上,撞碎了满室的暖黄灯光,却撞出了满天的星子。

------

窗外,银杏叶正簌簌飘落。

邱莹莹站在紫藤架下,看小朋友们的影子在地上叠成星星的形状。她忽然明白,“星轨观测站”从来不是一个固定的地方。它是老周的煤炉,是李阿姨的诗,是刘婆婆的铃铛,是朵朵的围巾,是陈航的望远镜,是每一个被温暖过的人,共同织就的暖网。

而这张网,会随着每一阵风的吹拂,每一片叶的飘落,每一颗心的跳动,不断延伸,不断变暖。

就像此刻,旧书店的暖气还在“咕嘟”响着,论坛的消息还在跳动,小朋友们的笑声飘得很远很远——

所有的光,都在落满银杏黄的深秋里,继续生长。

所有的温暖,都将变成星星的温度,照亮更远的远方。

邱莹莹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71Y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关于邱莹莹的一切 http://www.220book.com/book/71Y7/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