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西章 星轨迎来小客人
十月的风裹着桂花香撞进旧书店时,邱莹莹正蹲在梯子上擦门楣的铜铃铛。铃铛是去年秋天张爷爷编银杏灯笼时送的,铜面上刻着歪歪扭扭的星星,风一吹就“叮叮”响,像谁在敲星星的门。
“小邱阿姨!”
熟悉的童声从楼下飘上来。邱莹莹探出头,看见穿藏蓝校服的男孩抱着个帆布包,正踮着脚往楼上望。是隔壁建材市场老板家的儿子马可——上个月刚满十二岁,总爱蹲在旧书店门口看孩子们写诗,今天却背着包,眼神里带着股子急切。
“马可?你怎么来了?”邱莹莹扶着梯子跳下来,拍了拍裤腿的灰。
马可喘着气跑上来,帆布包“咚”地砸在木桌上,露出半截画纸。“小邱阿姨,我……我来找个地方画画。”他的耳尖通红,手指绞着校服拉链头,“我们班要办‘秋天的诗’展览,老师说旧书店最有味道,可我妈说……”他突然顿住,低头盯着自己的球鞋。
邱莹莹蹲下来,看见他球鞋上沾着泥点——是从建材市场跑过来的。“你妈不让你来?”她轻声问。
马可摇摇头:“不是不让,是我爸住院了。妈妈说家里要照顾他,不让我乱跑。”他抬头时,眼睛亮得像星子,“可我昨天在美术课画了幅《星轨的秋天》,老师说特别好,让我一定带来给小邱阿姨看!”
他从帆布包里掏出个硬壳素描本,翻到某一页。纸页上是用炭笔画的旧书店:紫藤架下挂着银杏灯笼,邱莹莹踮脚擦铃铛,刘婆婆坐在藤椅上打盹,连窗台上的绿萝都画得清清楚楚。“这是我上周来观察的。”马可的声音轻得像片银杏叶,“小邱阿姨,你说……我能把画贴在诗会墙上吗?”
邱莹莹接过素描本,指尖触到炭笔的纹路。画里的旧书店比现实更温暖——紫藤花的颜色更深,银杏灯的光更暖,连她擦铃铛的动作都被画得轻轻的,像怕碰碎了什么。“当然能。”她笑着说,“诗会墙就是给所有愿意分享的人留的。”
马可的眼睛一下子亮了。他把素描本小心地放在桌上,又从包里掏出个铁盒:“还有这个!我在建材市场捡的,是老周爷爷当年修星图仪的零件!”他打开铁盒,里面躺着半块铜制齿轮,边缘刻着细密的纹路,“卖废品的爷爷说,这是老物件,我猜是星轨的宝贝!”
邱莹莹的心跳漏了一拍。她认得这齿轮——老周的日记本里提过,1998年修星图仪时,这颗齿轮崩了,是李阿姨(LilyChouChou)用银线缠着补好的。“这……这是星轨的老零件?”她捧起齿轮,指尖触到铜面的锈迹,像触到了一段旧时光。
“对!”马可用力点头,“卖废品的爷爷说,这齿轮在废品站躺了三年,没人要。我昨天路过,觉得它像星星的碎片,就捡回来了。”他把齿轮轻轻放在素描本上,“小邱阿姨,你说……它能回到星轨吗?”
------
下午三点,旧书店的诗会墙前围满了人。
马可的素描本被贴在最中间,旁边是他带来的齿轮。刘婆婆举着放大镜看画,嘴里念叨:“这灯笼的褶皱画得真像,和我当年绣的一样。”苏晚晴摸着齿轮上的纹路,眼睛发亮:“老周的日记里写过这颗齿轮!他说‘星星的碎片不会丢,总会回到该去的地方’。”
“阿姨,这齿轮能装回星图仪吗?”马可扒着诗会墙,眼睛里全是期待。
付建坤蹲下来,用放大镜检查齿轮:“能!老周当年修星图仪的笔记里说,这颗齿轮是‘星轨的心跳’。我这就去拿工具!”他跑向里屋,不一会儿抱着工具箱回来,“马可,你帮我扶着星图仪。”
星图仪是老周留下的铜制仪器,表面刻着猎户座、天鹅座的图案,此刻正搁在紫藤架下的木桌上。付建坤用螺丝刀轻轻拧开螺丝,马可屏住呼吸,指尖轻轻碰了碰齿轮的边缘。“咔嗒”一声,齿轮严丝合缝地嵌进星图仪的缺口。
“成功了!”付建坤擦了擦汗,“老周的星图仪又能转了!”
星图仪的指针缓缓转动,铜制的齿轮发出细碎的“咔嗒”声,像星星在说话。马可仰着头,眼睛里映着转动的星图,突然说:“小邱阿姨,我以后想常来星轨。”
邱莹莹蹲下来,摸了摸他的头:“为什么?”
“因为我爸爸住院了。”马可的声音轻得像片云,“他总说,人活着要像星星,就算暗了,也得发光。可我以前不懂……”他抬头看向星图仪,“现在我懂了。星轨的光,是好多好多星星一起发的。我想当其中一颗。”
------
傍晚六点,诗会准时开始。
旧书店的大厅里,马可的素描本被围在中间,齿轮在星图仪上缓缓转动。周明远坐在藤椅上,手里捧着老收音机:“今天,我们有位新朋友要分享他的星星。”
马可攥着衣角走上台。他的声音还有些发颤,却越来越清晰:“我画了这幅《星轨的秋天》,因为我上周来这里,看见邱阿姨擦铃铛,刘婆婆打盹,小朋友写诗……我觉得,星轨的光,是这些暖暖的小事拼起来的。”他指向星图仪上的齿轮,“这颗齿轮是老周爷爷的,它掉了三年,现在回家了。就像我爸爸,他会好起来的,就像星轨的光,永远不会灭。”
台下响起掌声。邱莹莹看见马可的眼睛里有泪光,却笑得像颗小太阳。她突然想起老周的话:“星星的光不是自己亮的,是无数颗心凑在一起,把黑暗照亮。”原来最亮的光,往往来自最柔软的心意。
------
晚上八点,诗会接近尾声。
马可抱着素描本站在门口,邱莹莹递给他一袋星星糖:“这是给你的,感谢你把星星带回星轨。”
马可接过糖,从口袋里掏出张折好的纸:“小邱阿姨,这是我写的诗,题目叫《星轨的小客人》。”
“《星轨的小客人》/我带着泥点和画纸来/带着爸爸的住院通知来/可我带得最多的/是一颗想发光的心/旧书店的铃铛响了/星图仪的齿轮转了/我看见/所有星星都在对我笑/原来/当小客人的感觉/比糖还甜。”
邱莹莹把诗折成星星,和星星糖一起放进他的口袋:“欢迎常来做客,星轨的小客人。”
马可跑远了,笑声撞在旧书店的玻璃上。邱莹莹望着他的背影,忽然明白,星轨的“客人”从来不是暂时的。每一个愿意靠近的人,都会成为星轨的一部分——或是一颗星星,或是一片银杏叶,或是一句温暖的诗。
------
深夜十点,旧书店的灯串依然亮着。
邱莹莹坐在电脑前,整理论坛的新动态。在线人数显示:1582。最新的一条留言是:“我叫林小棠,九岁。今天妈妈带我来星轨,我看见了马可的画,听见了星图仪的声音。妈妈说,我也是颗星星。我要把我的星星,留在星轨的秋天里。”
邱莹莹回复她:“欢迎加入星轨。记住,你不需要成为最亮的星星,只要你愿意发光,就己经是别人的夜空了。”
发送键按下的瞬间,她听见窗外传来细碎的响动。抬头望去,不知何时停了雨,月亮从云层里钻出来,把银辉洒在旧书店的诗会墙上、紫藤架上、星图仪的齿轮上。
远处传来零星的蝉鸣,是秋夜的序曲。
邱莹莹忽然明白,星轨观测站从来不是一个固定的地方。它是老周的星图仪,是马可的画,是周明远的收音机,是苏晚晴的诗,是每一个被温暖过的人,共同织就的星河。
而这条星河,会在秋天的诗里流淌,在冬天的暖炉边闪耀,在每一个需要光的夜晚,重新亮起。
就像此刻,旧书店的灯串依然亮着,论坛的消息还在跳动,小朋友们的笑声飘得很远很远——
所有的光,都在迎接新的客人,继续生长。
所有的温暖,都将变成星星的重量,照亮更远的远方。
(http://www.220book.com/book/71Y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