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淅淅沥沥下了三天,把长沙城的青砖缝里都润出了青苔。林辰踩着泥泞走到新兵营时,正撞见小石头举着竹箭在雨中瞄准。少年半边身子泡在水里,裤脚沾满泥浆,拉弓的胳膊却稳得像块石头,竹箭离弦的瞬间,精准钉在二十米外的稻草人咽喉。
“好小子!”林辰拍了拍他的背,水花溅了两人一身,“这准头,快赶上老兵了。”
小石头咧开嘴笑,露出两颗小虎牙:“沈师父说,雨天空气重,箭会往下坠,瞄准得比平时高半指。”他指着靶场边的土坡,“那边埋了三个陶土罐,说是练听声辨位,您要不要试试?”
林辰刚要应,就见王连长披着蓑衣跑过来,手里攥着张揉皱的字条:“林少校,斥候回来报,岳阳方向有动静,像是日军的侦察队,大约一个小队的兵力,正往这边摸。”
“带了重武器吗?”林辰的手下意识按在腰间的枪上。
“没看见炮,就是步枪和轻机枪。”王连长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看样子是来探虚实的。”
林辰望向雨幕深处,远山在水汽里若隐若现。“让斥候盯着,别打草惊蛇。”他转身对小石头说,“把你的箭队集合起来,带上十颗陶土罐,跟我去西边的芦苇荡。”
新兵营的箭队是半个月前组建的,三十多个精壮汉子,手里的竹箭都淬了桐油——不是为了毒杀,是沈技师说的,沾了油的箭头射进木柴里拔不出来,对付日军的掩体正合适。
芦苇荡里的水没过膝盖,绿得发黑的苇叶擦过衣襟,留下湿漉漉的痕迹。林辰让士兵们分散隐蔽,自己则带着小石头爬上附近的土坡,用望远镜观察。雨丝模糊了镜片,只能看见远处的官道上,十几个黄色身影正小心翼翼地挪动,刺刀在雨里闪着冷光。
“他们在找路。”小石头突然低声说,手指着芦苇荡边缘的岔路,“那条道通城南的粮仓,以前是运粮车走的,现在被咱们挖了陷阱。”
林辰点头。那陷阱是百姓出的主意,用枯木盖住深沟,上面铺着浮土和草叶,别说人,连马踩上去都得栽进去。“等他们走到岔路口,听我号令放箭。”
日军果然朝着岔路走去。领头的军官举着指挥刀,似乎在催促快点,完全没注意到脚边的草叶下,藏着深不见底的陷阱。
“放!”
林辰的话音刚落,三十支竹箭同时破空而出。雨幕里,竹箭像群受惊的鸟,齐刷刷扎向日军。最前面的两个士兵应声倒地,剩下的慌忙寻找掩护,却不知脚下的陷阱己经“咔嚓”作响。
三个日军惨叫着掉进沟里,木刺穿透了他们的军靴。剩下的人乱了阵脚,举着机枪往芦苇荡里扫射,子弹打在苇秆上,溅起一片泥水。
“扔罐子!”林辰低喝。
小石头早攥着引线等不及了,拉燃后奋力将陶土罐扔了过去。“轰隆”一声,铁砂混着碎石在日军中间炸开,惨叫声顿时连成一片。
林辰趁机带着士兵冲出芦苇荡,竹箭和步枪交替射击。日军本就慌乱,又被陷阱绊住,不到一刻钟就被收拾干净,只有两个侥幸没死的,被士兵们用竹箭指着后脑勺,乖乖举起了手。
“搜身。”林辰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看着士兵们从日军身上翻出地图和罐头,“把陷阱填了,别留下痕迹。”
回程的路上,雨渐渐停了。夕阳从云缝里钻出来,给芦苇荡镀上层金红。小石头扛着缴获的轻机枪,枪身还在滴水,却宝贝似的护着:“沈师父肯定能把这枪修好,到时候安在暗堡里,比竹箭厉害多了。”
林辰笑了。这孩子眼里的光,像极了刚播下的种子,哪怕埋在烽火里,也拼命往出钻。
回到城里时,苏婉正带着人在新兵营门口搭棚子。见林辰浑身湿透,赶紧递过块粗布:“刚煮了姜汤,快喝点暖暖身子。”她指着棚子里的草药,“这些是治风寒的,让弟兄们都喝点,别病倒了。”
小田三郎蹲在旁边,正用炭笔在木板上画日军的装备图,步枪、刺刀、头盔都画得仔细,旁边还标着尺寸。“林少校,”他抬头时眼里闪着光,“我发现他们的头盔两侧有缝隙,竹箭要是从侧面射,说不定能穿透。”
林辰凑过去看,木板上的头盔侧面,果然被画了个红圈。“好小子,这都被你看出来了。”他拍了拍小田三郎的肩,“明天让箭队试试,说不定真能成。”
暮色渐浓时,伙房飘来饭菜香。林辰坐在门槛上,看着新兵们围着篝火擦竹箭,沈技师在教小石头拆机枪,苏婉和妇人们分姜汤,小田三郎则在给士兵们讲日军的巡逻习惯……炊烟在屋檐下打了个旋,慢悠悠地飘向城墙,像只温柔的手,轻轻拂过这座饱经风霜的城。
他掏出怀表,表盖内侧的小箭头在火光里泛着微光。指针走过六点,正是晚饭时分。远处的暗堡里,传来士兵们哼的小调,不成章法,却透着股子快活。
林辰知道,只要这些歌声还在,只要这些人还在,长沙城就永远有春天。哪怕烽火再烈,也总会有新芽,从焦土里钻出来,向着阳光,拼命生长。
作者“龙麟凤武”推荐阅读《铁血会战:系统加持的抗战路》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74J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