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8章 代代相传的谷种续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铁血会战:系统加持的抗战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74JA/ 章节无错乱精修!
 铁血会战:系统加持的抗战路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铁血会战:系统加持的抗战路最新章节随便看!

暮色渐浓时,林辰站在新垦的田埂上,晚风吹拂着他的衣角,带着刚割过的稻茬清香。不远处,沈技师正带着几个后生调试那台新做的播种机,铁架子是用旧农机拆下来的零件拼的,边角还沾着去年的泥渍,转起来却稳当得很,齿轮咬合的“咔嗒”声里,透着股不服输的劲儿。

“这玩意儿,开春撒种能顶仨壮劳力!”沈技师拍着机器外壳,嗓门亮得像敲铜锣,“去年试了半亩地,播得匀,出芽率比手撒高两成!”后生们围着机器打转,有个年轻的蹲在地上,用粉笔在泥地上画着改进草图,笔尖划过地面的“沙沙”声,和机器的转动声混在一起,格外有生气。

田埂另一头,小田三郎正帮张婶把晒干的稻种装袋。张婶的粗布围裙沾着稻壳,手里的木锨一扬,金黄的稻种就像瀑布似的流进布袋,袋面上“辛丑年新种”几个红漆字,是村里的教书先生写的,笔锋里带着股劲儿。“这袋留着给西头的老李家,他家新垦的那片坡地,就适合种这个。”张婶一边说,一边往三郎手里塞了个烤红薯,“刚从灶膛里扒出来的,热乎着。”

三郎刚接过来,张婶的小孙子就颠颠跑过来,手里攥着个蓝布包,一层层打开,里面是几支的稻穗,穗尖还沾着点泥土。“叔,你看我捡的‘弹壳稻’!”孩子仰着小脸,鼻尖冻得通红,“爷爷说,这稻子是当年兵爷们守着这片地时种的,得留着做标本,将来教弟弟妹妹认。”三郎笑着摸了摸他的头,把红薯掰了一半递过去,“慢点吃,别烫着,等明年播种,带你去撒第一把种子。”

风里的稻花香越来越浓,远处的打谷场传来脱粒机的轰鸣,像在唱一首热闹的歌。几个妇女站在谷堆旁,手里的木锨一扬,金黄的谷粒混着碎秸秆飞起来,阳光透过暮色照过去,像撒了满天的星星。有个媳妇哼起了小调,调子是村里老辈传下来的,唱的是播种和收获,其他人听着,也跟着轻轻和。

“林先生,过来尝尝新碾的米!”张婶端着个粗瓷碗走过来,碗里的白米饭冒着热气,上面卧着个金黄的荷包蛋,边缘煎得焦香。林辰接过来,指尖碰到碗沿,暖烘烘的。他低头咬了一口,米香瞬间在嘴里散开,带着点清甜,是那种只有新米才有的、带着阳光和土地气息的味道。

“比城里饭馆的香吧?”张婶笑得眼角堆起皱纹,“这米磨的时候,我盯着碾米房的老李,特意少碾了一遍,留着点米糠,吃着更养人。”林辰点头,嘴里的米饭还没咽下去,就看见不远处,三郎和沈技师正凑在一块儿,对着张图纸比划。三郎手里的铅笔在纸上画着什么,沈技师时不时拍一下大腿,嗓门又高了八度:“就按你说的,加个分料器!明年保准能播得更匀!”

孩子拿着稻穗,追着一只蝴蝶跑过田埂,笑声像银铃似的,惊起几只麻雀,扑棱棱飞过稻茬地。林辰望着这一切,手里的粗瓷碗暖得烫手。他想起刚来时,这片地还是荒坡,村民们背着干粮开荒,手上磨出血泡也不吭声;想起沈技师为了改机器,熬了好几个通宵,烟袋锅子在灶台上磕得“当当”响;想起三郎第一次播错种子,蹲在地里掉眼泪,张婶默默递给他块红薯,说“错了就改,明年再种”。

暮色慢慢沉下来,打谷场的灯亮了,黄澄澄的光洒在谷堆上,像给金子镀了层膜。脱粒机的轰鸣渐渐轻了,妇女们的歌声却清楚起来,调子简单又热闹。林辰觉得,这大概就是传承的样子——不是把老物件锁在柜子里,也不是把老话写成书,而是像这稻种一样,一辈人撒下去,一辈人接着浇灌,长出新的芽,结出新的穗,把日子里的苦和甜,都酿成下一代手里那碗香喷喷的米饭。

他又咬了一口米饭,荷包蛋的焦香混着米香,暖得心里发烫。远处的机器还在转,孩子们的笑声还在飘,风里的稻花香,比任何香料都让人踏实。



    (http://www.220book.com/book/74J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铁血会战:系统加持的抗战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74JA/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