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的日头把稻田晒得发烫,稻穗己经沉甸甸地弯下腰,穗粒鼓胀着,泛着青黄的光——正是灌浆的关键时候。林辰戴着草帽走在田埂上,看沈技师用手捻开一粒稻壳,里面的米浆得几乎要溢出来。
“再有半个月就能收了。”老头眯着眼笑,指腹上沾着乳白色的浆,“你看这稠度,比去年的弹壳稻又厚实三分,磨出的米准能熬出三层米油。”他往远处的稻草人努嘴,“那玩意儿也立了功,今年的麻雀比往年少了一半,都被它唬住了。”
张婶的孙子提着个小木桶,正在给稻田放水。水流顺着田埂的豁口淌进田里,漫过稻根时发出“汩汩”的响,惊起几只稻花鱼,银亮的身影在水中一闪就没了。“沈爷爷说,灌浆时得让根喝足水,”孩子踮着脚调整水流,裤脚沾着泥水,“就像娘给弟弟喂米汤,得慢慢喂才长得壮。”
田埂另一头,三郎正和几个后生用竹竿驱赶稻飞虱。竹竿上绑着彩色的布条,一挥舞就“哗啦啦”响,把虫子惊得飞起来,落在旁边的空地上——那里种着沈技师特意栽的“诱虫草”,专吸引害虫落脚。“这法子比喷药省劲,”三郎擦着汗,草帽往头上一扣,“去年试了半亩地,虫害少了七成,今年就全田推广了。”
苏婉带着妇女们送来了绿豆汤,盛在粗瓷大碗里,上面飘着几片薄荷叶。“歇会儿喝口!”她把碗递到每个人手里,自己的额头上全是汗,“这豆子是去年的新收,煮的时候加了点冰糖,败火。”有个媳妇指着稻穗笑:“你看这穗子,沉甸甸的像串小元宝,今年的米糕准能多蒸两笼。”
日头偏西时,稻田里的风带着点凉意,稻叶摩擦着发出“沙沙”的响,像在说悄悄话。林辰蹲在田埂上,看着夕阳把稻穗染成金红,穗粒上的绒毛沾着光,像撒了层碎金。他想起第一次在砖窑见到的那株弹壳稻,穗子细得像根线,作者“龙麟凤武”推荐阅读《铁血会战:系统加持的抗战路》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如今这片稻田里的稻穗,却能压弯粗壮的稻秆。
“林先生,您看这个!”三郎拿着一株稻穗跑过来,穗子上结了个罕见的双粒谷,两粒米紧紧挨在一起,像对孪生兄弟,“沈师父说这是‘双生穗’,吉祥得很,留着做明年的种!”他小心翼翼地把稻穗放进布袋,外面还裹了层红布,“得好好收着,说不定能种出一田的双生穗。”
孩子们在田埂上玩“拾稻穗”的游戏,谁捡到最的,就能得到沈技师给的弹壳哨子。张婶的孙子举着自己捡到的稻穗,跑得飞快,穗粒碰撞着发出“簌簌”的响,像串会跑的小铃铛。“我这个有三十粒!”孩子举得高高的,脸上的泥渍被夕阳照得发亮。
沈技师坐在田头的老槐树下,吧嗒着旱烟,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想当年,”老头望着稻田叹口气,“以为能守住粮仓就不错了,哪敢想能有这么成片的好稻子。”他往林辰身边凑了凑,声音压低了些,“我给学堂的孩子们编了段新歌谣,你听听:‘弹壳开,稻花香,前辈守土后辈强,一穗米,千滴汗,年年仓满福满堂’。”
晚风带着稻穗的清香,吹得人心里发暖。林辰望着天边的晚霞,看着稻田里忙碌的身影,听着孩子们的欢笑声,突然觉得,这灌浆时的守望,比收获时的喜悦更让人踏实。它藏在每滴汗里,每寸土里,每粒正在的米浆里,藏着一辈人对下一辈的期许,藏着这片土地对岁月的承诺。
月亮升起来时,田埂上的灯亮了。三郎带着后生们在巡查,手里的马灯晃出昏黄的光,照得稻穗上的露珠像星星。林辰知道,这些守夜的灯,会一首亮到收割那天,就像这片土地上的希望,从来都有人守着,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一辈又一辈,永不熄灭。
(http://www.220book.com/book/74J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