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四十七篇:长江流域特大非法捕捞案侦破纪实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案纪实100篇! http://www.220book.com/book/74OQ/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大案纪实100篇!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大案纪实100篇!最新章节随便看!

2026年春,长江武汉段的江面上还飘着寒意,一艘不起眼的铁皮船却在深夜悄然下网。渔民老陈打着手电筒巡查时,发现渔网的网眼细如米粒,“这是‘绝户网’啊,连小鱼苗都不放过!”他立即拨打了渔政部门的举报电话。这通电话,揭开了一场横跨五省、涉案金额超千万元的非法捕捞大案。

江面上的“幽灵船队”

接到举报后,武汉警方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展开秘密侦查。通过无人机航拍发现,每到凌晨,长江中下游的多个水域就会出现“幽灵船队”——十几艘铁皮船首尾相连,布下的渔网在江面铺开数公里,网眼均小于国家规定的最小标准(8厘米),属于明令禁止的“绝户网”。

“这些船很狡猾,看到巡逻艇就收网,没证据根本抓不到。”刑侦支队的老张盯着监控屏幕,“而且他们分工明确,有放网的、有收鱼的、还有望风的,背后肯定有组织。”

侦查人员乔装成渔民,在江面上蹲守了半个月,终于摸清了规律:船队每月初一、十五出船,由一个外号“江老大”的人统一指挥,捕获的渔获连夜运到岸边的冷库,再由货车运往外地销售。

卧底冷库,摸清销赃链

为查清渔获的去向,民警小王伪装成“收鱼贩子”,通过线人联系上“江老大”的手下。对方带着他穿过芦苇荡,来到一处隐藏在堤坝后的冷库。推开厚重的铁门,一股腥气扑面而来——库里堆满了装着长江刀鱼、鲥鱼、胭脂鱼的泡沫箱,其中不少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这些‘长江三鲜’,运到上海、南京的饭店,一斤能卖上千块。”带路的壮汉炫耀道,“我们有‘特殊渠道’,查不住的。”小王注意到,冷库墙上贴着一张“发货单”,收货地址涉及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五省,联系人备注为“李老板”“王经理”。

更令人心惊的是,库里还有几台大型“电鱼机”。壮汉说:“有时候用网捞不够,就用电鱼机‘一扫光’,水里的鱼全翻白,效率高得很。”——电鱼不仅会导致鱼虾灭绝,还会破坏江底生态,是国家严令禁止的捕捞方式。

五省联动,斩断“绝户链”

掌握证据后,公安部协调长江沿线五省警方,约定在3月15日凌晨同步收网。

武汉江面上,20艘执法艇悄然包围了“幽灵船队”。“江老大”见势不妙,指挥船队冲撞执法艇,试图突围。但民警早有准备,无人机投放的强光弹照亮江面,执法人员跳上铁皮船,将正在收网的23名嫌疑人一举抓获,当场查获“绝户网”50余张、电鱼机8台,以及非法渔获3吨多,其中包括100多条胭脂鱼。

与此同时,五省警方对12处冷库、37家涉案饭店展开突击检查,抓获“李老板”等分销商45名,追缴非法渔获15吨,涉案金额高达1200万元。“江老大”的真实身份也随之曝光——他姓刘,曾因非法捕捞被处罚,却不思悔改,纠集了一批渔民组建“船队”,靠“绝户网”和电鱼机牟取暴利。

审判背后的生态警钟

审讯室里,刘某交代:“长江鱼越来越少,普通捕捞根本不赚钱,才用了‘绝户网’。”他不知道,这种“杀鸡取卵”的方式,正让长江生态濒临崩溃——数据显示,长江刀鱼的年产量己从1970年代的3000吨锐减到不足10吨,许多鱼类濒临灭绝。

2026年10月,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审理。被告人刘某因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50万元;其余67名涉案人员分别被判处一年至五年有期徒刑。

案件告破后,长江沿线开展了“禁渔专项整治”,渔政部门在重点水域安装了高清监控和声呐系统,无人机常态化巡逻,还组织渔民成立“护鱼队”,共同守护长江生态。

老陈如今是护鱼队的一员,每天驾着巡逻艇在江面上转悠。他指着岸边新栽的芦苇丛:“你看,这几年禁渔,水里的鱼多了,鸟儿也回来了。”江风拂过,水面泛起涟漪,一条小鱼跃出水面,仿佛在诉说着长江的新生。

民警们知道,打击非法捕捞不是终点,让“长江禁渔”成为共识,才能让这条母亲河真正恢复生机。而这场横跨五省的侦破战役,只是守护长江生态的漫长征程中,又一个坚定的脚印。



    (http://www.220book.com/book/74O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案纪实100篇! http://www.220book.com/book/74OQ/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