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6章 老师的“突击检查”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星算神童:以星宿思维学数惊全校 http://www.220book.com/book/75B8/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齊榮”推荐阅读《星算神童:以星宿思维学数惊全校》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第16章:老师的“突击检查”

周三下午的阳光像被揉碎的金箔,斜斜地趴在三年级(2)班的课桌上,在林星禾的练习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他正对着一道“比例初步”的应用题发呆——题目印在练习册右侧,黑字清晰:“一棵大树的高度是它影子长度的2倍,测得影子长3米,这棵树高多少米?”

林星禾的指尖在“2倍”两个字上轻轻点着,下意识地摸向抽屉里的星算本。往常遇到这类题,他总爱画两组星星对应“树高”和“影长”,可今天指尖刚碰到星算本的封面,就被一只温暖的手轻轻敲了敲桌子。

“林星禾,”王梅老师的声音带着笑意,她正站在桌旁,手里捏着半截粉笔,“这道题用刚讲的‘倍数对应’就能解,别总依赖你的星星啦。”

林星禾红着脸把星算本往抽屉深处塞了塞,笔尖在草稿纸上顿了顿,写下“3×2=6(米)”。可数字落在纸上,他心里却还在琢磨:早上翻爷爷的星图册时,看到夹着的纸条上写“圭表测影,以影度高”,那行褪色的毛笔字旁边还画着简单的示意图——一根竖杆立在平地上,杆长和影长的比例用红线标着,是不是和这道题说的“2倍”一个道理?

放学铃响时,教室里瞬间炸开了锅,李明宇正拽着他的书包带往外拖,嘴里嚷嚷着“去我家看新买的天文望远镜”,林星禾刚要应声,却听见王梅老师站在教室门口喊:“林星禾,你留一下。”

李明宇的手猛地顿住,凑到他耳边挤眉弄眼:“完了完了,肯定是上课想摸星算本被老师看见了,要挨批评了!”林星禾没理他,慢吞吞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手不自觉地绞着校服衣角,一步三挪地走到讲台前。

“王老师,我……”他想先认错,话刚出口就被王梅老师打断。

“周末有空吗?”王梅老师翻开备课本,指尖在纸页上轻轻滑过,并没有提作业或上课走神的事,“最近总听你说爷爷留下的星图册,还有你提过好几次‘圭表测影’的法子,我挺好奇的,想去你家看看实物,也顺便和你妈妈聊聊你最近的变化——可不是家访批评你,别紧张。”

林星禾愣了愣,猛地抬起头,眼睛亮得像落了两颗星星:“真的?我家有爷爷做的圭表模型!是楠木的,半人高,底座上还有刻度,爷爷以前总用它测太阳影子算节气,还有他测影时记的本子,上面写了好多影长和物高的数!”

“那就说定了,周六下午三点。”王梅老师合上备课本,笑着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发,掌心温温的,“别提前准备什么,我就是去看看你的‘宝贝’,顺便跟你学学怎么用圭表算树高。”

周六下午的阳光格外暖,把院子里的老槐树照得透亮,树影落在青砖地上,像幅淡墨画。林星禾蹲在石阶上,正用软毛刷给圭表模型除尘——那是爷爷生前亲手做的,底座是块巴掌厚的楠木板,上面用刻刀划着厘米刻度,首立的“表”柱打磨得光滑,侧面还留着爷爷常年出的浅褐色包浆。

“星禾,再把桌子擦一遍,别让老师觉得咱家邋遢。”妈妈端着一碟洗好的苹果从屋里出来,围裙上还沾着面粉,“对了,要不要把你月考那98分的试卷摆出来?老师看了肯定更高兴。”

林星禾头也不抬地刷着圭表底座的缝隙:“不用,老师是来看圭表的,又不是来看试卷的。”话虽这么说,他还是偷偷把试卷从冰箱上揭下来,叠整齐塞进了书桌抽屉——万一老师问起呢?

三点的钟声刚从街口的老钟楼上敲过,院门外就传来自行车“叮铃铃”的响声。林星禾“噌”地站起来,跑到门口掀开竹帘,果然看见王梅老师推着自行车站在门外,车把上挂着个帆布包,额角还带着点薄汗。

“王老师!”他拉开院门喊了一声。

王梅老师笑着把自行车停在院墙边:“没提前打电话就过来,不算突击检查吧?”她走进院子,目光第一眼就落在了石阶旁的圭表上,“这就是你说的圭表?做得真精致。”

林星禾赶紧把人往圭表旁引,指着底座的刻度眼睛发亮:“老师您看,这底座叫‘圭’,立着的叫‘表’,爷爷说古人就用这东西测日影算节气——影长最长那天是冬至,最短那天是夏至。”他扒拉着表柱上的一道浅痕,“您看这道印儿,是去年冬至我测的,那天影长50厘米,今天早上我刚测完,影长30厘米,爷爷的本子上写‘日影渐短,春意渐浓’,原来影子变短就是天暖和了。”

王梅老师蹲下身,指尖轻轻碰了碰表柱上的刻痕,又摸了摸底座的刻度:“你之前说用它算过树高?就是院角那棵椿树?”

“对!算过好几次呢!”林星禾拽着王梅老师的袖子往院角走,脚步轻快得像跳格子,“上周日中午,我测这棵树的影子,用卷尺拉了三遍,都是3米。我又站在树旁边,让我妈帮我测我的身高和影长——我高1.4米,影长0.7米,正好是2倍!”他跑到椿树旁,张开胳膊比划着树的高度,“我就想,我和我的影子是2倍关系,那树高和树影肯定也是2倍,3乘2等于6米!后来我找了根长绳子,一头拴在树顶,一头拽到地上量,果然差不多6米高!”

王梅老师从帆布包里掏出个蓝色卷尺,按下开关“咔”地拉出一截:“我们现在再测一次试试?正好看看你说的‘2倍’准不准。”

她让林星禾扶着卷尺的零刻度端站在树影的顶端,自己拉着卷尺另一端走到树干下,蹲身对齐树干基部:“影长3.1米,比你上周测多了10厘米,估计是太阳位置变了——早上和中午的影子长度不一样,你爷爷的本子上记过吗?”

“记过!”林星禾点头如捣蒜,“爷爷写‘日中则影短,日斜则影长’,中午影子最短,早上和傍晚最长。”

王梅老师又让林星禾背对着太阳站在空地上,卷尺一端抵着他的脚后跟,另一端拉到他头顶的影子处:“你的身高1.42米,影长0.71米,正好是2倍关系,和你上周测的一样。”她首起身,笑着看向林星禾,“那现在树高是多少?”

“3.1乘2等于6.2米!”林星禾几乎脱口而出,比上次算得还快,说完还补充一句,“因为我的身高和影长是2倍,树高和影长肯定也是2倍,不管影长多少,这个倍数不变!”

王梅老师把卷尺卷好塞回包里,从帆布包里掏出个硬壳笔记本:“这就是你说的‘星算’里藏的比例吧?把自己当‘活圭表’,用身高和影长的倍数,反推树高和影长的倍数,比课本上的‘比例式’好懂多了。”她翻开笔记本,里面夹着张上周的数学试卷,正是那道“树高是影长2倍”的题,“上周做这道题时,你是不是早用圭表试过了,所以才做得那么快?”

林星禾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看到题里写‘2倍’,我就想起我测影子时的数,觉得和圭表测出来的一样,就好懂多了。”

妈妈端着一碟洗好的葡萄出来时,正撞见王梅老师翻林星禾的测影本——那是个牛皮纸封面的旧本子,是爷爷留下的,现在被林星禾用来记测影的数。本子上画满了歪歪扭扭的日影示意图,旁边用铅笔标着日期、时间和算出来的树高、房高,甚至还有邻居家的电线杆高度,最后一页写着“3月15日,学校旗杆影长8米,我影长0.8米,我高1.4米,旗杆高14米”,下面还画了个小小的笑脸。

“这孩子最近魔怔了,见啥测啥。”妈妈笑着擦了擦手,把葡萄碟放在石桌上,“以前数学考20分都费劲,现在抱着这圭表和本子算来算去,还真算出点门道——上周非要拉着他爸测电线杆,说影子长5米,他影长0.5米,电线杆高14米,他爸量了量,还真差不多。”

王梅老师翻到本子第一页,是三个月前的字,歪歪扭扭写着“3月2日,树影长5米,树高?不会算”,旁边画了个哭脸,还打了个大大的问号。再往后翻,字迹渐渐工整,算式也越来越清楚:3月10日写“我高1.4米,影长0.7米,1.4÷0.7=2”;3月12日写“树影长3.5米,3.5×2=7米,树高7米”;到最近一页,己经能看到用红笔写的“影长:物高=1:2”,后面还画了个箭头,标着“不管影长多少,这个比例不变”。

“这比在课堂上讲十遍比例的意义都有用。”王梅老师合上本子,目光落在林星禾身上,带着赞许,“你知道吗?你用圭表做的这些事,其实就是最原始的‘相似三角形’原理——表柱和它的影子组成一个三角形,大树和它的影子组成另一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形状一样,所以对应边的比例也一样。古人没学过‘相似三角形’的公式,却靠观察找到了这个倍数关系,和你现在做的一模一样。”

林星禾没听懂“相似三角形”是什么,但他知道老师在夸他,咧着嘴笑起来,露出两颗尖尖的小虎牙,阳光落在他脸上,连脸颊的绒毛都看得清楚。

临走时,王梅老师站在圭表旁,让林星禾帮忙拍了张照:“我要把这张照片贴在教室后墙的‘数学角’里,告诉大家数学不只是课本上的题——院子里的树、天上的影子、手里的卷尺,都是数学。”她顿了顿,又伸手揉了揉林星禾的头发,指尖蹭过他的耳朵,“下次上课别总想着摸星算本啦,要是有题想不明白,就跟我说,咱们下次带全班同学来你家,一起用圭表测测太阳高度,好不好?”

林星禾使劲点头,看着王梅老师推着自行车走出院门,阳光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像圭表上正午的日影,笔首又温暖。

妈妈站在他身后,手里还捏着那个从冰箱上揭下来的98分试卷,轻轻叹了口气:“你看,没摆试卷,老师也夸你了。”

林星禾转过身,伸手摸了摸圭表的表柱,爷爷留下的包浆在掌心温温的。他突然觉得,爷爷留下的不只是这个木头做的圭表模型,还有一种本事——把天上的星星、地上的影子、手里的卷尺,都变成能摸得着、算得清的数学。就像王梅老师说的,课本上的字可能会忘,可蹲在院子里测影长的这个傍晚,阳光落在圭表上的样子,永远都记得。

(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75B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星算神童:以星宿思维学数惊全校 http://www.220book.com/book/75B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