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期末考数学满分
六月的风带着梧桐叶的沙沙声钻进教室,期末复习的日子像被泡在温水里的棉线,拉得又软又长。讲台上堆着半人高的练习册,粉笔灰在晨光里浮成细小的星子,林星禾趴在靠窗的书桌前,把爷爷那本蓝布封皮的《九章算术》压在数学课本下,指尖捏着支红铅笔,在"粟米章"的"今有术"旁边画小星标——那行"以所有数乘所求率为实,以所有率为法,实如法而一"的古算口诀,被他用铅笔描了三遍,旁边批注着"就像课本里的比例应用题:苹果3斤15元,7斤多少钱?15÷3=5(每斤价),5×7=35",字迹嫩生生的,却把古今两种算法凑得严丝合缝。
"星禾,星禾,这道'鸡兔同笼'你再给我讲讲呗?"李明宇抱着练习册挤过来,册页上画满了歪歪扭扭的兔子和鸡,有的鸡被画成了三条腿,有的兔子少了只耳朵,"我总搞不清该先算头还是先算脚,刚才假设全是鸡,算出来脚少了,又不知道该咋补。"
林星禾把自己的草稿本推过去,上面画着简化的星图:"你看,把毕宿8星当兔子(4只脚),昴宿23星当鸡(2只脚),题目说'有头10个,脚28只',就像有10颗星,有的是毕宿星,有的是昴宿星,加起来脚有28只。假设10个头全是鸡,每只鸡2只脚,就该有20只脚,可实际有28只,多了8只——这是因为把兔子当成鸡算了,每只兔子比鸡多2只脚,多出来的8只脚,就是4只兔子少算的,所以8÷2=4,就是有4只兔子,6只鸡。"
"哦!我懂了!"李明宇拍着桌子笑,震得桌上的橡皮滚到地上,"就像把昴宿星换成毕宿星,每换一颗就多2只脚,换4颗正好补够8只脚!你早说星星我就懂了,比看鸡和兔子清楚多了!"
王梅老师抱着摞试卷从讲台边走过,听见这话笑着摇头,手里的红钢笔在教案本上顿了顿:"你们俩啊,做题都离不开星星,倒成了'星算二人组'。对了星禾,"她俯身看着林星禾的草稿本,指尖点了点"堆垛术"的批注,"这次期末考要是数学能拿满分,我请你去市图书馆看'古算典籍特展',听说展出了《孙子算经》的残卷,还有人复原了汉代的算筹。"
林星禾心里"咯噔"一跳,指尖在《九章算术》的布面上蹭了蹭——爷爷的笔记里总提"《九章》与《孙子》相通,堆垛与物不知数同理",他早就想去看看那些老书,说不定能找到爷爷没写完的"星算续篇"。"真的吗?"他抬头问,眼睛亮得像落了颗小星子。
"当然真的,"王梅老师刮了下他的鼻尖,"但得是满分才行,少一分都去不成。"
考试那天,林星禾特意把爷爷留的小浑天仪揣在口袋里。铜制的模型掌心大小,上面的星宿刻度被磨得发亮,他摸了摸"北斗七星"的位置,心里踏实了不少。进考场时,五年级的赵磊从旁边过,背着个印着"数学竞赛优胜"的书包,拍了拍他的肩:"星禾,你教的'分星星找因数'我教全班了,上次小测我们班因数题正确率百分百!你这次肯定能考满分!"
林星禾笑着点头,摸了摸口袋里的浑天仪,铜圈凉丝丝的,倒让他心里的慌劲儿散了大半。
监考老师发试卷时,林星禾先深吸了口气,等试卷落在桌上,他指尖按着页角轻轻抚平——从"25×16"的速算题,到"长方形面积=长×宽"的应用题,再到最后道用小字标着"附加拓展"的行程题:"角宿星比心宿星早2小时升起,两者相距60度,若星轨运行均匀,求每小时运行多少度"。他笔尖顿了顿,想起上周王梅老师讲这道题时说的"这题超纲,不过你肯定会",当时他用浑天仪转着演示"星移60度用了2小时,速度就是30度每小时",现在题目真印在试卷上,倒像见了老熟人。
算速算题时,他没像其他同学那样列竖式,而是用爷爷教的"拆数凑整法":25×16=25×4×4=100×4=400,笔尖在纸上划得飞快,等旁边同学刚算完"25×10=250",他己经把答案写好了,还在草稿纸上画了个小对勾。算面积题时,题目说"教室长8米,宽6米,求面积",他眼前突然浮出上个月用"方田术"算教室面积的场景——李老师举着卷尺量"广八尺,从六尺",他在旁边念"广从相乘得积步",爷爷笔记里的句子和课本上的"长×宽=面积"在脑子里撞了下,8×6=48平方米,答案自然就落在纸上。
最后那道行程题,他在草稿纸上画了两颗歪歪的星,左边标"角宿",右边标"心宿",中间画了条虚线写"60度",下面写"2小时"。想起爷爷说的"星移度与车行路同理,度如路程,时如时间,速度便是度除以时",他笔尖在"60÷2"下面顿了顿,又检查了遍"星轨运行均匀"——就是速度不变,没错,30度/小时。算完还顺手在草稿纸角落画了个小浑天仪,把赤道圈标上"360度",心里想"要是运行12小时,就能走360度,正好一圈",倒像给答案加了个小注脚。
交卷时,监考老师是教务处的刘老师,她瞥了眼林星禾的草稿纸,突然笑了:"你这草稿本上画的是星星?算题还带画插画的?"林星禾脸一红,刚想解释"这是帮我记思路的",刘老师又翻了翻试卷,点点头说:"不过答案都对,字迹也整齐,是个细心的孩子。"
等成绩的那几天,林星禾几乎天天往学校图书馆跑。王梅老师借给他本《古算趣谈》,绿色封皮的,里面讲"孙子算经"的"物不知数":"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他抱着书蹲在阅览区的角落,用"星宿同现周期"琢磨——找个数字,被3除余2,被5除余3,被7除余2,就像找颗星,每3天出现次剩2天,每5天出现次剩3天,最后算出来是23,和书里的答案一样,他兴奋得在书旁边画了个星星笑脸。
周一晨会,校长站在国旗台下,手里拿着张成绩单,风把他的白衬衫吹得鼓起来。"这次期末考,咱们学校出了个数学满分的同学,"校长的声音透过喇叭传出来,带着点笑意,"三年级(2)班的林星禾同学,数学试卷满分!全校唯一一个!"
台下先是静了一秒,接着爆发出稀稀拉拉的掌声,很快连成一片。李明宇拽着张萌的胳膊使劲跳:"我就说他能行!我就说他能行!"张萌也笑着点头,手里还捏着林星禾画的星算笔记复印件。王梅老师站在班级队伍最前面,朝林星禾比了个"耶",眼里的笑像落了光,亮闪闪的。
放学时,刘老师特意在教学楼门口拦住他,手里拿着他的试卷,用红笔在几道题旁边画了圈:"林星禾,你的试卷要被教务处存档,作为'特殊学习案例'——你看这道'1+2+...+10',别的同学都一个个加,你写'(1+10)×10÷2=55',还标了'堆垛术',这是从古算书里学的?"
林星禾点点头,从书包里掏出爷爷的笔记,翻到画着"梯形堆米"的那页:"爷爷教的,他说古人算粮仓堆米,就用'上底加下底乘高除以二',和算连续数加法一样。"刘老师翻着笔记,指尖轻轻敲着纸页上的"星图对应数字",叹口气说:"现在的孩子学数学总觉得枯燥,你这把星星和古算结合的办法,说不定能让更多孩子爱上数学。下学期教研会,我想请你给老师们讲讲你的'星算思路',行不行?"
林星禾愣了下,刚想说"我怕讲不好",王梅老师走过来,递给她张淡蓝色的门票:"说好的典籍展,这周六我带你去。"门票上印着《孙子算经》的书影,旁边写着"古算与现代数学对话特展"。林星禾捏着门票,又摸了摸口袋里的浑天仪,突然觉得爷爷说的"数在天地间",不只是句老话——那些藏在星星里的数字,那些写在古算书里的道理,正被他一点点捡起来,像把散落在地上的星子,重新串成亮闪闪的线。
回家的路上,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书包里的《九章算术》硌着后背,却不觉得沉。他想起考试时画的星星草稿,想起校长念成绩时操场上的掌声,突然笑了——三年级刚开学时,他还因为算错"25+38"被同学笑"数学黑洞",现在竟能考满分。原来那些看起来难的数字,就像天上的星星,看似乱晃,其实都有轨道,只要肯把它们当成星星,慢慢数,慢慢算,总有一天能数清它们的规律,连"黑洞"都能变成会发光的星。
(完)
作者“齊榮”推荐阅读《星算神童:以星宿思维学数惊全校》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75B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