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 67 章 虫鸣与绒线里的协作日常

小说: 我的公主呀   作者:矜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我的公主呀 http://www.220book.com/book/75G7/ 章节无错乱精修!
 矜之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镇北关的春天来得慢,等兰草田的新芽顶破土层时,己是兰草宴过后一个月。

清晨的露水滴在淡绿的芽尖上,像缀了串碎珍珠 —— 小豆子蹲在田埂上,手指刚要碰芽尖,就被小阿古拉一把拉住:“别碰!赵姐姐说,晨露是兰草的水,碰掉了芽就长不高了!”

“我就看看,不碰。” 小豆子缩回手,眼睛却盯着芽旁的一只小青虫,“你看,有虫子!会不会吃兰草芽?”

两人正凑着看虫,就见赵若素提着药箱走过来,手里还拿着个陶碗,碗里装着浅绿色的汁:“这是用胡兰叶捣的汁,撒在草叶上,能赶小青虫,还不伤兰草。”

她蹲下身,用棉签蘸着汁,轻轻涂在兰草芽旁的叶子上,“这是西域老阿妈教我的法子,去年她的兰草田也长过这种虫,涂了汁就好了。”

“我也想涂!” 小娜扎抱着个布包跑过来,里面是她剪好的风兰绒碎块 —— 北漠的牧民说,风兰绒的气味能驱虫,让她带来给兰草田铺在根旁,“赵姐姐,我把绒块放在芽根旁,虫子就不敢来了吧?”

“当然能。” 赵若素笑着帮小娜扎把绒块铺在土上,“风兰绒软,还能护住兰草的根,不让土被风吹跑。”

不远处,赵安之正和几个新兵编箭尾绳,绳子里掺了些兰草纤维,比平时更结实。

“编的时候要把纤维揉进绒线里,像兰草的根缠在一起,才不容易断。” 他手里的绳子编得整齐,箭尾的结打得小巧,正好能卡住箭羽。

沈砚站在旁边,手里拿着一团绒线,想学着编 —— 上次做点心出糗后,他总想着学个靠谱的手艺,这次见赵安之编绳,就主动过来帮忙。

可他刚把绒线绕在手指上,就缠成了一团乱麻,越解越缠,最后连手指都被捆住了,像戴了个绒线套。

“沈大人,您这是编绳还是绑手?” 赵安之见沈砚皱着眉扯绒线,忍不住笑,“编绳要顺着纤维的方向,不是硬绕,像揉面团时要顺着力道,急不得。”

沈砚脸一红,想把绒线从手上解下来,结果用力过猛,“嘶” 地一声,绒线没解开,反而把自己的手扯了一下。

“这绒线比箭还难对付。” 他嘀咕着,又不敢用力扯,怕把线扯断。

“我来帮您解。” 小阿古拉跑过来,他编毡毯的手艺比沈砚熟练,手指灵活地挑开绒线的结,“沈大人,您编绳要像喂小羊似的,慢慢捋,别着急。”

说着,他还真把绒线当成羊毛,一点点捋顺,动作比沈砚利索多了。

沈砚看着小阿古拉的动作,忽然想起上次揉面时苏锦衣说的 “顺着力道”,忍不住笑:“还是你厉害,比我会弄这些软东西。”

“我娘说,软东西要软着来,硬东西才要用力。” 小阿古拉把捋顺的绒线递给沈砚,“您再试试,跟着我编。”

沈砚跟着小阿古拉的样子,慢慢把绒线绕在手指上,这次没再缠乱,可编到一半,还是把结打错了,箭尾的绳歪歪扭扭,像条没睡醒的虫子。

“算了,我还是帮您递线吧。” 他无奈地把绳子递给赵安之,“免得我编坏了,耽误你们做箭。”

“递线也重要。” 赵安之接过绳子,笑着说,“您递得稳,我们编得就快,像苏将军说的,每个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比硬学不擅长的强。”

沈砚听了,心里松了些,乖乖地帮着递线,目光却飘向兰草田 —— 苏锦衣正和李兰蹲在田边,李兰手里拿着块锦布,上面画着兰草芽的图案,正和苏锦衣商量怎么织。

“这芽尖要织得浅些,用银线掺在绿线里,像沾了晨露的样子。” 李兰用指尖点着锦布,“旁边再织上小娜扎铺绒块、小豆子看虫的样子,就像把现在的兰草田织进去了。”

“好。” 苏锦衣点头,手指碰了碰锦布上的兰草纹,忽然想起母亲手札里的一句话:“兰草的芽,要各族人一起护,才长得旺。”

她抬头望向田边的人 —— 赵若素在涂驱虫汁,赵安之在编箭绳,沈砚在递线,孩子们在铺绒块,连远处的西域老阿妈,都提着陶壶来给兰草浇水,心里暖融融的。

“苏将军!慕容先生来了!” 小豆子的喊声打断了苏锦衣的思绪,她抬头望去,慕容恒抱着画本,手里还提着个木盒,正往这边走。

“我刚从北漠商队那边过来,” 慕容恒打开木盒,里面是些晒干的风兰花,“北漠王让我带过来的,说风兰花磨成粉,撒在兰草田边,既能驱虫,还能让兰草长得香。”

他说着,还从画本里翻出一张画,上面是北漠牧民晒风兰花的场景,“我把牧民晒花的样子画下来了,李兰姑娘要是想织进锦里,也有个参考。”

“太好了!” 李兰接过画,眼里亮闪闪的,“这场景正好织在锦布的角落,和西域老阿妈浇水的样子对着,像北漠和西域的人一起护着兰草。”

慕容恒又翻到画本的另一页,上面画着沈砚被绒线缠手的样子,旁边写着 “沈大人编绳记之‘绒线套’”,逗得大家都笑了。

沈砚见了,脸又红了,伸手想去抢画本:“慕容先生,您怎么什么都画?上次揉面的事还没过去,这次又画编绳!”

“这些都是兰草田的趣事,得记下来。” 慕容恒笑着把画本收起来,“等明年兰草节,把画本和锦布放在一起,大家就能想起今年春天护苗的事了。”

正说着,小豆子忽然 “哎呀” 一声,他把铺剩下的风兰绒缠在头上,像戴了个绒线帽,还学着北漠牧民的样子,叉着腰喊:“我是‘风兰绒将军’!专门赶走吃兰草的虫子!”

小阿古拉见了,也拿起一团绒线,缠在小娜扎的辫子上,小娜扎的辫子瞬间变成了 “绒线辫”,她跑去找赵若素,对着药箱的铜镜一看,忍不住笑:“赵姐姐,我像不像开在兰草田里的风兰花?”

“像!” 赵若素帮小娜扎把绒线理得整齐些,“还是最漂亮的那朵风兰花。”

夕阳西下时,兰草田的驱虫工作总算做完了 —— 胡兰叶汁涂满了草叶,风兰绒铺在了根旁,风兰花粉撒在了田边,连孩子们的绒线帽、绒线辫,都成了田边的一道笑料。

沈砚帮着收拾绒线,虽然没学会编绳,却把线理得整整齐齐;赵安之把编好的箭尾绳收起来,还特意给小豆子留了根短绳,让他系在兰草芽旁当 “护苗绳”。

赵若素收拾药箱时,发现小娜扎偷偷把几块风兰绒放进了箱子,说是 “给赵姐姐的手保暖”;李兰则抱着锦布,迫不及待地想回去织新的图案。

慕容恒的画本上,又多了几页 “护苗趣事”,有小豆子的绒线帽,有小娜扎的绒线辫,还有沈砚理线的样子。

苏锦衣走在最后,望着兰草田的新芽在夕阳下泛着暖光,忽然觉得,这些琐碎的日常 —— 编绳、涂汁、铺绒、画趣事,比任何轰轰烈烈的盟约都珍贵。

母亲当年守着镇北关,盼的不就是这样的日子吗?

各族人不用怕战火,不用分你我,只需要一起护着兰草的芽,等着它们长大,等着下一个兰草节,等着下一场热闹的兰草宴。

风里传来兰草的清香,混着风兰绒的软,漫过田埂,漫向镇北关的城墙。

那些刚护好的兰草芽,在风里轻轻晃,像在和大家约定 —— 今年夏天,要长出更绿的叶。

明年春天,要开出更艳的花;要陪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把这份和平与温暖,一年一年,传下去。



    (http://www.220book.com/book/75G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我的公主呀 http://www.220book.com/book/75G7/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