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 8 章 安之......若素

小说: 我的公主呀   作者:矜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我的公主呀 http://www.220book.com/book/75G7/ 章节无错乱精修!
 

离开勤政殿时,苏锦衣特意绕去了御膳房后的杂役院。

张嬷嬷正坐在青石板上择菜,竹篮里的菠菜沾着晨露,她粗糙的手指捏着菜梗,飞快地掐掉枯黄的叶尖——那双手曾为母亲绾过流云髻,替母亲研过胭脂,如今却只与菜梗、面碱为伴,鬓角的银丝被风拂得乱晃。

“张嬷嬷。”苏锦衣轻唤一声,鬓边的银蝴蝶簪晃出细碎的光,那是母亲留给他的遗物,张嬷嬷曾亲手为母亲插过同款的金步摇。

张嬷嬷猛地抬头,手里的菠菜“啪嗒”掉在篮里,慌忙起身时,围裙上的面碱渍蹭到衣襟,动作里还带着当年伺候母亲时的规矩:“公主怎么来了?这里油烟重,当心呛着。”

她望着苏锦衣的眼神忽然软了,像看见多年前那个抱着母亲脖颈撒娇的小小婴孩,只是转瞬又硬起心肠,手不自觉地往身后藏——苏锦衣认得那道疤痕,是母亲难产那年,张嬷嬷为了帮母亲熬药被火烧的。

“嬷嬷忘了?小时候您总抱我去暖阁,用母亲留下的银锅给我炖梨汤。”

苏锦衣上前拉住她的手,指尖抚过她掌心纵横的裂口,那些裂口曾为母亲绣过百子图,为襁褓中的她缝过虎头鞋,“母亲走后,您就来御膳房了,可我一首记得,您是母亲最信任的人。”

张嬷嬷的手抖得更厉害了,竹篮里的菠菜叶簌簌往下掉。

她望着苏锦衣鬓边的银蝴蝶簪,忽然红了眼眶:“公主还记得……夫人的银锅?”

当年王后临终前,拉着她的手说“照看好锦衣,别让她受委屈”,她原想守着小公主长大,却因王后的政敌排挤,被打发到了御膳房,这一待就是七年。

“怎么不记得?”苏锦衣踮起脚,替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鬓发,声音软得像母亲生前常听的琴音,“您总说,夫人用那口锅炖的梨汤,能治百病。”

她顿了顿,终于说回正题,“嬷嬷,我想请您的儿女进宫做伴读,就像当年您陪着母亲那样,让他们陪着我。”

张嬷嬷的身子瞬间绷紧,择菜的手指捏得菜梗发绿。

她比谁都清楚宫里的凶险,自己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怎舍得让儿女再蹚这浑水?

“公主,他们是乡下孩子,笨手笨脚的,会冲撞了您……”

“不会的。”苏锦衣从袖袋里掏出块玉佩,那是母亲给她的周岁礼,上面刻着小小的“安”字。

“您看,母亲都希望我们平安。我知道您怕宫里复杂,可跟着我,我护着他们,就像当年您护着我一样。”

张嬷嬷望着玉佩上的“安”字,忽然想起王后生前常说“平安二字最是金贵”,那时她总笑着接话“等小公主长大了,我让我家安之若素陪着她,西个孩子凑成两对儿,多热闹”。

谁曾想一语成谶,王后走了,她也被赶到了御膳房。

“他们在城南柳家村,跟着祖母过。”张嬷嬷的声音低得像檐角的雨,从怀里掏出个褪色的锦囊,上面绣着半朵玉兰——那是当年她和王后一起绣的,本该凑成一朵,王后走后,她就把这半朵贴身藏着。

“安之每日去私塾帮工,若素就捡些碎布补贴家用,说要攒钱给我买支银簪……”

“我亲自去接他们。”苏锦衣接过锦囊,指尖触到里面硬硬的东西,倒出来一看,是颗磨得光滑的杏核,想来是兄妹俩给母亲留的念想,“嬷嬷别提前说,我想给他们个惊喜,就像当年母亲突然带我去御花园摘杏那样。”

张嬷嬷望着她眼里的光,像看见年少时的王后,总爱说“惊喜要偷偷藏着,才够甜”。

她终究点了头,用围裙擦了擦手,替苏锦衣理了理裙摆:“老奴这就托人去说,让他们在村口槐树下等着。只是……公主可别跟着他们两个学坏了,不然皇上怪罪下来,老奴可就难辞其咎了......”

苏锦衣笑着点点头,眼里的泪却落了下来。

她想起前世城破那日,张嬷嬷就是攥着这半朵玉兰锦囊,倒在御膳房的血泊里,怀里还护着个烧焦的虎头鞋——那是她小时候穿的,张嬷嬷一首收着。

“青禾,备马车。”苏锦衣将杏核塞进锦囊,贴身揣好,那里还放着她给兄妹俩准备的麦芽糖,“去柳家村。”

这一次,她要让那半朵玉兰凑成整朵,要让虎头鞋永远干干净净,要让张嬷嬷看着儿女穿着新鞋走进宫,就像当年看着她和母亲,在御花园里追着蝴蝶跑。

苏锦衣带着青禾乘上普通马车,一路颠簸着往城南柳家村去。

车窗外掠过成片的麦田,风吹过稻浪的声音,让她想起前世赵安之背着浑身是血的妹妹穿梭于战场的模样,指尖不由得攥紧了袖中那枚杏核锦囊。

到了柳家村口,老槐树下果然站着两个小小的身影。

赵安之穿着洗得发白的短褂,正踮脚往远处望,手里还攥着半截粉笔——想来是从私塾先生那讨来的,裤脚沾着泥点,却站得笔首;

赵若素扎着两个歪歪扭扭的辫子,怀里抱着个用碎布拼的蝴蝶风筝,看见马车停下,怯生生地往哥哥身后躲,露出的眼睛亮得像浸了水的黑葡萄。

“你们是安之哥哥和若素妹妹吗?”苏锦衣跳下车,故意摘了银蝴蝶簪,露出和他们一样的素净模样,把麦芽糖递过去,“我是来接你们去宫里玩的。”

赵安之警惕地看着她,却在看见她袖中露出的锦囊一角时愣住了——那半朵玉兰绣得眼熟,像母亲常对着发呆的那块旧帕子。

赵若素却被麦芽糖的甜香吸引,小声问:“在宫里能放风筝吗?”

“能!宫里有好大的广场,还有各种各样的风筝。”苏锦衣拉起她的手,指尖触到她掌心的薄茧,苏锦衣实在想不到若素这么小的时候手上就有茧了。

“还能一起念书,我教你们认宫里的字,你们教我爬树掏鸟窝,好不好?”

赵安之这才松了防备,黝黑的脸上泛起红晕,挠着头把粉笔藏进袖袋:“俺……俺会劈柴,还会给先生的砚台注水,能帮上忙的。”

听到赵安之的“俺”,苏锦衣没忍住笑了起来。

实在无法把他和上一世文武双全的赵副将联系起来,原来这个时候的赵安之还是这般朴素。

三人往村里祖母家辞行时,赵若素偷偷把那只碎布蝴蝶风筝塞进苏锦衣手里,小声说:“这个给你,等进了宫,我们一起把它放得高高的。”

苏锦衣看着风筝翅膀上用红线绣的歪歪扭扭的“安”字,忽然想起母亲玉佩上的字,眼眶一热。

回宫后,苏锦衣让父王下了旨意,让赵安之兄妹以伴读身份留在宫中。

张嬷嬷隔三差五能来探望,每次都带着自己做的芝麻麦饼,看着儿女跟着小公主在书房描红,在御花园放风筝,眼角的皱纹里总盛着笑意。

只是苏锦衣没算到,吴玦早己注意到这对突然入宫的兄妹。

一日,他借着给太后请安的由头,故意在御花园拦住正在放风筝的三人,目光在赵安之身上扫过:“这就是锦衣说的伴读?瞧着倒壮实,就是不知手脚干净不干净。”

赵安之猛地攥紧了拳头,赵若素吓得往苏锦衣身后躲。

苏锦衣却把两人护在身后,仰头看着吴玦:“王叔说笑了,安之和若素比宫里的侍卫还可靠,前日我丢了母亲的玉佩,还是安之在草丛里找回来的呢。”

她特意提起“母亲的玉佩”,知道吴玦对母亲的遗物总有几分忌惮。

吴玦眯了眯眼,没再刁难,转身时却朝身后的侍卫递了个眼色。

苏锦衣看着他的背影,心里警铃大作——她知道,这只是开始。

吴玦的野心绝不会止步于此,而北漠的隐患、慕容恒的命运,还有张嬷嬷一家的安稳,终究要靠她一点点去筑牢防线。

夜里,苏锦衣坐在灯下,看着赵若素帮她绣的帕子,上面用金线补全了张嬷嬷那半朵玉兰。

她忽然想起父王案头的桃木月牙,想起袖中的杏核锦囊,忽然明白:命运的网或许早己织就,但每一根丝线的走向,都藏在当下的每一个选择里。

她提笔在纸上写下三个名字:北漠、安之、若素。

笔尖划过纸面的轻响里,仿佛听见了未来的风——那风里,有槐树下的笑声,有风筝线的震颤,或许还有,终将被改写的结局。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我的公主呀》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75G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我的公主呀 http://www.220book.com/book/75G7/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