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落下来的时候,木屋的屋顶盖了层薄薄的白,像裹了层糖霜。苏漾坐在窗边,手里织着里域羊毛混纺的围巾,指尖偶尔会碰到窗台上的青铜小镜——那是谢砚之去年给她做的,镜缘刻着极小的双生草,映出的影像里,总能看见院子里的雪落在双生草上,白与绿相映,温柔得不像话。
谢砚之从外面回来,身上带着雪的寒气,手里却捧着个温热的陶碗,里面是里域特有的“暖身汤”,放了银杏果和表域的红枣,熬得稠稠的。“刚去草婆婆家,她特意给你留的,说喝了不怕冷。”他把陶碗放在桌上,顺手帮她拢了拢肩上的披肩。
苏漾放下毛线针,接过陶碗,暖意顺着指尖传到心里。窗外,小孙子正和里域邻居家的孩子在院子里堆雪人,用表域的胡萝卜做鼻子,里域的荧光草做眼睛,雪人脸上还挂着用红绳系着的同心扣小挂件——那是谢砚之昨天刚刻好的,说是给孩子们的“平安符”。
“你看他们,”苏漾笑着指了指窗外,“连堆雪人都要把两个世界的东西凑一起。”
谢砚之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嘴角也弯了起来:“这才好啊,他们打小就觉得表域和里域本就是一家,不用像我们当年那样,要先跨过那么多阻碍,才敢相信‘共生’是真的。”
正说着,知镜推门进来,身上带着刚从跨界市集买的年货——表域的春联、里域的挂饰,还有一大袋孩子们爱吃的糖炒栗子。“市集上可热闹了!”她一边掸掉身上的雪,一边说,“里域的族人在写‘双镜联’,表域的师傅在炸‘团圆酥’,还有人把谢临太爷爷和林氏太奶奶的画像印在灯笼上,说要挂在镜语石旁,让大家都记得是谁护了这太平。”
苏漾听得心头一暖,又想起多年前第一次在镜语石旁见到谢临与林氏虚影的模样。那时总觉得他们的故事遥远又沉重,如今才明白,那些沉甸甸的守护,终究是为了让后人能在雪天里安心堆雪人,在市集上笑着挑选年货,不用再担心分离与危险。
晚饭时,一桌子菜热气腾腾。表域的红烧肉、里域的菌菇锅、裹着豆沙的年糕,还有草婆婆送来的暖身汤,满屋子都是食物的香气。小孙子捧着碗,一边吃一边说:“奶奶,明年我要和里域的小伙伴一起去镜台山,看看太爷爷太奶奶当年守过的镜脉!”
谢砚之放下筷子,摸了摸孙子的头:“好啊,到时候爷爷带你去,给你讲当年修镜脉的故事,还有你奶奶当年有多厉害,一把短刀就把影织者赶跑了。”
苏漾笑着瞪了他一眼,却没反驳。那些曾经惊心动魄的日子,如今讲给孩子听,倒像是在说别人的传奇,只有他们自己知道,那些“厉害”的背后,是彼此的支撑,是不敢回头的勇气,是“要一起活下去”的执念。
夜深了,雪还在下。孩子们都睡了,知镜也带着家人回去了。苏漾和谢砚之坐在廊下,看着院子里的雪人,灯笼的光落在雪地上,泛着暖黄的光。
“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在雪天见面吗?”苏漾突然开口,“在老宅的库房里,你蹲在地上修铜镜,我站在门口,还以为你是偷文物的。”
谢砚之笑了,伸手揽住她的肩:“当然记得,你当时手里还握着短刀,眼神像只炸毛的小猫。谁能想到,后来这只‘小猫’,会成了我这辈子最离不开的人。”
苏漾靠在他肩上,听着他的心跳,感受着他掌心的温度。雪落在廊檐上,发出细碎的声响,远处的镜语石在雪夜里泛着微光,像在守护着这一屋的温暖。
她知道,双镜织音的故事,从来不是结束在合镜的那一刻,而是延续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是雪天里的一碗暖身汤,是孩子堆雪人的笑声,是夫妻间相视一笑的默契,是两个世界的人,把“共生”过成了自然而然的日常。
这便是最好的结局:没有传奇,只有烟火;没有分离,只有相守。一屋两人,三餐西季,两界心安,岁岁绵长。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双镜织音》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75N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