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时,一场大雪把共生界裹成了白色。木屋前的双生草盖着雪被,只露出点点绿尖;院外的老槐树挂着冰棱,风一吹,叮当作响,像里域的风铃在唱歌。
苏漾早早起了床,推开窗,冷冽的空气裹着雪香涌进来。她刚转身,就见谢砚之端着两杯热姜茶走过来,杯沿还冒着热气:“刚煮的,加了里域的蜂蜜,暖身子。”他把其中一杯递给她,指尖碰到她的手,轻轻攥了攥,“外面雪厚,等下扫雪我来就好,你在屋里待着。”
苏漾笑着摇头,接过姜茶抿了一口,暖意从喉咙滑到心口:“一起扫,热闹。”
两人拿着表域的塑料扫帚和里域的竹编簸箕,在院子里扫出一条通向门口的小路。谢砚之怕她累,总把重活往自己身上揽,苏漾却悄悄绕到他身后,帮他扫掉落在肩头的雪。阳光透过雪层洒下来,把两人的影子叠在雪地上,像一幅晕染开的水墨画。
正扫着,院门口传来汽车喇叭声,是知镜一家回来了。车刚停稳,小孙子就裹得像个小粽子,蹦蹦跳跳地跑过来,手里举着个红色的小灯笼:“爷爷!奶奶!这是表域集市买的‘走马灯’,转起来能看到双镜的图案!”
谢砚之放下扫帚,弯腰抱起孙子,看着灯笼上旋转的双镜纹样,眼里满是笑意:“比爷爷当年见过的灯笼,好看多了。”
知镜和丈夫搬着年货走进来,有表域的腊味、里域的干货,还有一大盒跨界 bakery 新出的“双味年糕”——一半是表域的红枣味,一半是里域的栗子味。“今年除夕,我们在镜语石旁办‘跨年夜宴’,好多人都要参加呢!”知镜一边整理年货,一边说,“草婆婆还说,要给大家唱里域的年歌,让您和奶奶也一起唱。”
苏漾愣了愣,随即笑了:“我那嗓子,可别吓着人。”话虽这么说,眼底却闪着期待的光——她想起年轻时,总在里域的篝火旁听师父唱年歌,如今能和谢砚之、孩子们一起唱,倒成了意想不到的圆满。
除夕那天,镜语石旁格外热闹。表域的人带着折叠桌椅,里域的人扛着烤肉架,大家一起搭帐篷、挂灯笼,把雪地里的空地变成了热闹的宴会场。草婆婆坐在篝火旁,手里拿着里域的古老乐器,轻轻拨动琴弦,熟悉的年歌调子便飘了出来。
苏漾拉着谢砚之的手,跟着调子轻轻唱。她的声音不算清亮,却带着岁月的温润;谢砚之不太会唱,却跟着她的节奏,小声哼着词。火光映在两人脸上,皱纹里都藏着笑意,像两株历经风霜却依旧相依的双生草。
小孙子拉着小孙女,在雪地里放起了表域的烟花。烟花在夜空中炸开,五颜六色的光落在镜语石上,映出石面上无数人的影子——有老有少,有表域的面孔,也有里域的模样,却都笑得一样灿烂。
“你看,”苏漾靠在谢砚之肩上,声音被烟花声衬得软软的,“这就是我们当年想守护的样子。”
谢砚之握紧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手套传过来:“是啊,比我们想的,还要好。”
零点的钟声响起时,大家一起举杯——有人举着表域的红酒,有人捧着里域的果酒,杯盏相碰的声响里,满是岁月的温柔。雪还在轻轻落,落在他们的发梢、肩头,像给这对相守半生的人,披上了一层洁白的头纱。
苏漾抬头看谢砚之,他的头发早己染霜,却依旧温柔地看着她。她突然想起多年前在天文台的那个夜晚,他挡在她身前,胳膊上沾着腐骨液,却笑着说“没事”。那时她就知道,这个男人,会陪她走过所有风雨,首到岁月白头。
烟花再次升空,照亮了整个山谷。镜语石的表面,映出谢临与林氏的虚影,他们并肩站在火光旁,像在为这人间的圆满祝福。
雪落无声,人心温暖。这便是双镜织音最绵长的尾声——不是传奇落幕,而是岁岁年年,有人守着烟火,有人护着心安,有人在雪夜里并肩看烟花,把“共生”的故事,一代又一代,慢慢讲下去。
(http://www.220book.com/book/75N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