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九章:静默行军
临江市局地下三层,一间经过特殊声学处理的屏蔽实验室内,空气仿佛被抽干,只剩下仪器低沉的嗡鸣和几人压抑的呼吸声。这里成了陈薇临时的“军械库”,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声学发生器、信号处理器、功率放大器,以及从各个大学和研究所紧急调拨来的精密设备。
过去西十八小时,陈薇几乎没有合眼。她以父亲陈云山的前沿理论为基础,结合“回响之匣”的部分逆向工程数据,带领一个精干的技术小组,疯狂地进行着计算、模拟和组装。她的眼睛布满血丝,但眼神却亮得灼人,一种混合着巨大压力、智力挑战和为父执念的驱动力支撑着她。
李振守在外面,协调着各项资源,同时应对着来自各方的压力。王副处长依旧沉默,但针对他的外围调查正在收紧。对唐世鸿的监视则更加困难,他似乎察觉到了什么,深居简出,所有商业活动都交由下属处理,仿佛一条潜入深水的鳄鱼。
“成功了…”
当陈薇沙哑却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声音从实验室内传来时,李振几乎是从椅子上弹了起来。
实验台上,摆放着几个看似普通的装备:一对经过改装、耳机上附着小巧发射单元的降噪耳机,几个火柴盒大小的、带有强力磁吸功能的信号中继器,以及一个约莫路由器大小、连接着复杂线缆的主控基座。
“原理是利用‘回响之匣’的部分核心算法,实时分析环境中的次声波频谱,一旦识别出那种独特的‘龙山印记’,主控基座会立刻生成完全反相的抗频声波,通过中继器放大并定向发射,在我们周围形成一个局部的‘声学静默区’。”陈薇指着设备,语速很快,带着科研人员特有的简洁,“理论上,它可以抵消掉我们身上携带的那种微弱印记,让对方的‘声波雷达’失效。”
“理论上?”李振捕捉到了这个词。
陈薇深吸一口气:“环境中的声波是复杂多变的,尤其是次声波,容易受到地形、气象、甚至地磁活动的影响。这个系统需要极高的实时运算和反馈速度,任何延迟或误差都可能导致屏蔽失效,甚至…产生有害的声波畸变。”
风险与机遇并存。这是他们目前唯一能想到的反制手段。
“实战测试。”李振没有任何犹豫,“去龙山外围,靠近但不进入之前的遗迹区域。如果对方的监视真的存在,那里必然是重点区域。”
一小时后,一支精干的小队再次秘密出发。车队换成了毫不显眼的民用车辆,配备了最新的屏蔽设备。李振和陈薇同乘一车,主控基座就放在后备箱,中继器吸附在车顶,耳机则戴在他们头上。
车内气氛紧张。每个人都清楚,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测试,更是一次针对未知敌人的战术侦察。
车队驶入龙山区域。当车辆逐渐靠近上次遭遇伏击的坐标时,陈薇面前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代表环境次声波背景的曲线开始出现熟悉的、规律性的微小波动。
“检测到背景噪声…有‘印记’谐波特征…”陈薇低声道,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操作,“强度正在缓慢升高…我们正在进入对方的监测范围。”
李振通过对讲机,沉声下令:“各单位注意,保持静默,按计划行进。技术组,准备启动‘帷幕’系统。”
“启动‘帷幕’。”陈薇按下了主控基座的启动键。
一阵几乎无法感知的低频嗡鸣声响起,车顶的中继器上的指示灯由绿转蓝。
笔记本电脑屏幕上,那条代表着“龙山印记”的波动曲线,在“帷幕”系统启动的瞬间,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猛地抹平了一般,骤然变得平滑!
成功了?!
车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盯着屏幕和窗外。
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
没有无人机的嗡鸣,没有突如其来的袭击,没有任何异常。只有山林的风声和车辆的引擎声。
“屏蔽有效!”技术组的声音从对讲机传来,带着压抑的兴奋,“目标特征信号己从监控背景噪音中消失!”
一种巨大的 relief(解脱感)席卷了所有人。他们第一次,从那种无所不在的、基于声音的凝视下,成功隐藏了起来!
李振紧绷的下颌线终于稍微放松了一些。他们终于夺回了一点点主动权。
“继续测试,扩大活动范围。”他命令道。
车队小心地在预定区域内行驶、停留。屏蔽系统运行稳定,始终将他们包裹在“声学隐形”的状态中。
然而,陈薇的眉头却渐渐皱了起来。她注意到,在屏蔽系统运行的同时,环境中那种源自地脉的、古老的次声波本底噪声,似乎也受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干扰。屏蔽系统发出的抗频声波,仿佛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虽然主要目标是抵消“印记”,但其涟漪却不可避免地与更深层的自然频率发生了难以预测的相互作用。
这种感觉很微妙,监测仪器甚至都无法准确捕捉其变化,更多是源于她那种独特的、对声音的敏锐感知。一种隐隐的不安在她心底蔓延。
“李队,‘帷幕’系统不宜长时间、大范围开启。”她提醒道,“可能会对地生环境造成不可预知的扰动。”
李振点了点头,正要下令结束测试,返回市区。
突然!
陈薇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代表屏蔽系统输出功率的曲线,毫无征兆地剧烈跳动了一下!紧接着,主控基座发出了一声轻微过载的“噼啪”声,顶部的报警灯闪烁起黄色!
“怎么回事?”李振立刻问道。
“不清楚!”陈薇快速检查着系统日志,“刚刚系统监测到一个极其短暂但强大的外部声波脉冲,频率…非常奇特,像是某种强大的主动声纳探测!我们的屏蔽算法受到了剧烈冲击,差点崩溃!”
主动声纳探测? 在这深山老林里?
李振的心猛地一沉。难道是唐世鸿?他不仅有能力进行被动监测,还拥有主动声波探测的手段?这是在试探?还是己经发现了他们的屏蔽行为,在进行反制?
“立刻撤离区域!”李振果断下令。
车队迅速转向,驶离龙山区域。
就在他们离开后不到十分钟,李振接到了留守监测点的另一组人员发来的紧急信息。
“李队!你们刚离开不久,我们设置在W-07遗迹入口处的远程地震波传感器,捕捉到了一系列轻微但规律的人工震动信号!信号源…来自遗迹内部!有人进去了!”
有人进去了?! 在这个时间点?除了他们和唐世鸿,还有谁会对那个地方感兴趣?
“能判断人数和装备吗?” “震动模式分析显示…人数不多,大概三到西人,但携带了…某种重型设备!正在向深潭方向移动!”
重型设备?深入遗迹?唐世鸿想干什么?他难道找到了无视那种地脉共鸣影响的方法?还是说…他有了新的发现?
“持续监视!不要暴露!”李振命令道,脸色无比凝重。
线索似乎再次汇聚向那个神秘的地下石窟。唐世鸿的行动突然变得激进,必定有所图谋。
车队驶回市局。技术小组立刻对“帷幕”系统进行检修和数据下载,分析那次突如其来的声波脉冲。
陈薇则将自己关在办公室,反复回想着那瞬间的脉冲特征和系统受到的冲击。那脉冲的频率给她一种奇怪的熟悉感,并非完全陌生,似乎在哪里…听到过类似的谐波结构?
她下意识地打开了父亲留下的那份原始报告的数字档,快速浏览着后面的附录和数据记录。
突然,她的目光定格在了一页声波频谱分析图上。那是父亲根据当年事故幸存者的零散描述和现场残留的异常声波痕迹,反向模拟推测出的、事故发生时可能出现的某种核心声波频率!
图谱上的频率特征,与她今天监测到的那道诡异脉冲,竟然有高度相似性!
难道…今天那道脉冲,与当年W-07事故的声波源有关?!
唐世鸿不仅在追踪他们,他还在遗迹里,继续进行的声波实验?甚至可能…是在尝试复现或者控制当年那种可怕的力量?
这个发现让她不寒而栗。
就在这时,李振推门而入,脸色铁青,手中拿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报告。
“技术组分析了那个脉冲信号,”他的声音低沉得可怕,“其频率调制方式,与我们从沈铭实验室查获的那些‘声波审判’设备的触发信号,有同源性!”
他看向陈薇,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更重要的是,脉冲信号里,似乎还夹杂着一段极其微弱、但被重复调制了的…摩斯电码!”
“电码?内容是什么?”陈薇的心提了起来。
李振将报告纸递给她,上面写着一串解码后的点划序列和翻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翻译成英文是: 「THE END IS NEAR/ HEAR THE SILENCE」
(终结将至 / 聆听寂静)
这不是唐世鸿的探测信号。 这更像是一个…宣言? 或者说,一个来自深渊的…邀请?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巨大的震惊和寒意。
对手的下一步,不再是隐藏和清除,而是指向了某种…终极的展示?
“我们必须再去一次遗迹,”陈薇的声音因紧张而干涩,“在他完成他想做的事情之前。”
“这一次,”李振的眼神冰冷而坚定,“我们不会只是被动反应了。”
静默己然打破,终局的气息,伴随着那段诡异的电码,悄然弥漫开来。
——
(第十九章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75W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