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019章春醒唤新绿,墨香伴着花香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真相隐藏在阴影之下 http://www.220book.com/book/76XJ/ 章节无错乱精修!
 

正月里的余寒还没散尽,小区里的香樟树就冒出了嫩红的新芽。瞿月华一早推开窗,就见晨雾里藏着零星的绿意,风里裹着淡淡的泥土香——那是春天要醒的味道。她刚转身,就听见厨房传来“沙沙”的声响,不用猜,定是羽希泉在准备早餐。

“今天怎么醒这么早?”瞿月华走进厨房,就见羽希泉系着浅灰色围裙,正低头切着春笋。晨光落在他手边的竹篮里,新鲜的荠菜、嫩黄的韭菜,都是今早去早市刚买的。“昨晚梦见院子里的栀子花开了,”羽希泉侧过头笑,眼角的细纹里盛着暖意,“想着早点起来,给你做荠菜春笋馄饨,配着你爱的小米粥。”

瞿月华走过去,指尖碰了碰竹篮里的荠菜,带着晨露的凉:“前几天张阿姨还说,早市的荠菜最嫩,没想到你倒先买回来了。”两人并肩站在灶台前,她摘荠菜,他剁肉馅,偶尔有细碎的菜叶落在围裙上,羽希泉伸手替她拂去,动作自然又熟练。厨房里的热气渐渐漫开,混着食材的鲜气,把最后一点冬寒都烘得没了踪影。

“爷爷奶奶!”门口传来明明的喊声,带着春日特有的轻快。羽希泉擦手开门,就见明明裹着件浅绿的外套,像株刚冒芽的小草,手里举着个纸折的风筝:“爷爷!你看我折的燕子风筝!等天气暖和了,咱们去公园放风筝好不好?”

纸风筝的翅膀涂着鲜黄的颜色,尾巴系着彩色的细线,明明举着它跑进来,风筝在客厅里飘着,像真的要飞起来。“咱们明明手真巧!”羽希泉蹲下身,指尖碰了碰风筝的翅膀,“等周末天气好,爷爷陪你去公园放,再教你写‘春风送暖’,贴在风筝上,让风把暖意带遍整个公园。”

明明立刻放下风筝,凑到餐桌旁:“奶奶,馄饨什么时候好呀?我吃完要去小区里找小朋友玩,告诉他们咱们要去放风筝!”瞿月华笑着盛了碗刚煮好的馄饨:“快吃吧,小心烫。这里面的荠菜,还是你爷爷特意挑的嫩尖,鲜着呢。”

明明捧着碗,小口小口地吃着,眼睛却盯着窗外的香樟树:“奶奶,你看树上的新芽,像不像小绿虫?等春天来了,咱们家的栀子树会不会开花呀?”“会的。”瞿月华点头,“等栀子花开了,奶奶就用它做栀子糕,给你和爷爷当点心。”羽希泉喝着小米粥,补充道:“到时候爷爷再写幅‘栀子花开’,挂在客厅里,让家里满是花香和墨香。”

吃过早饭,书房里飘起墨香。羽希泉铺好宣纸,明明搬来小凳子,手里握着那支刻“家”字的毛笔,学着爷爷的样子磨墨。瞿月华泡了壶明前龙井,放在书桌旁,又把刚晒好的陈皮装在瓷罐里,坐在一旁看着祖孙俩。窗外的晨雾渐渐散了,阳光透过纱窗落在宣纸上,泛着柔和的光。

“‘春’字的三横要写得有变化,”羽希泉握着明明的手,一笔一划地教,“上面两横短,下面一横长,像春天的土地,能长出新绿。中间的‘人’字,要写得舒展,像咱们站在春天里,迎着风。”明明跟着写了几笔,笔画歪扭却认真,举着纸递过来:“奶奶,我写的‘春’字,像不像小区里的新芽?”

瞿月华接过纸,仔细看了看,笑着贴在书房的墙上,正好在“冬至安康”旁边:“像!咱们明明写的‘春’字,比真的新芽还热闹呢。等你把‘春风送暖’西个字都学会了,咱们就把它写在风筝上,让风筝带着字飞。”明明立刻拿起毛笔,继续跟着羽希泉练字,小脸上满是认真,连桌上的龙井茶都忘了尝。

这时羽明轩的电话打了过来,羽希泉听了两句,脸上就露出了笑意:“真的?那太好了!我们明天一定去。”挂了电话,他转向瞿月华:“月华,明轩说区里要办‘春日民俗文化展’,有书画、剪纸、民俗手作,他己经帮咱们报了名,让咱们准备一幅和春天有关的作品,还能带着明明一起参加儿童书画区的展览。”

瞿月华眼睛一亮:“正好!我前几天去郊外采风,看到一片油菜花田,正想把它画成油画,参加展览正合适。”“我就写‘春风拂绿,家和业兴’!”羽希泉立刻接话,指了指明明写的“春”字,“正好跟明明的字呼应,也符合春天的意境。”明明举着毛笔,大声说:“爷爷写书法,奶奶画油菜花,我也要画!我画咱们一家人在油菜花田里放风筝的样子!”

逗得瞿月华和羽希泉都笑了,书房里的阳光似乎更暖了,墨香混着龙井的清香,伴着明明的笑声,把寻常的上午衬得格外热闹。窗外的香樟树梢,几只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像是在为这春日的热闹伴奏。

接下来的日子,家里俨然成了“春日创作室”。书房里,羽希泉每天都要练几个小时的“春风拂绿,家和业兴”,宣纸堆了厚厚一叠,每一张都仔细标注着日期和瞿月华的点评——“‘风’字的撇要再灵动些,像真的风在飘”“‘绿’字的绞丝旁要写得流畅,像春天的藤蔓”;客厅的画架前,瞿月华则忙着画“春日油菜花田”,调色盘里的颜料换了又换,明黄的颜料用来画油菜花,嫩绿的颜料用来画草叶,力求把春日的生机画得更真切。

明明每天放学都会过来,要么坐在书房里看羽希泉练字,要么趴在画架旁看瞿月华画画,偶尔还会拿起彩笔,在自己的画纸上添几笔——他的“家庭放风筝图”己经画得有模有样,油菜花田是明黄色的,风筝是鲜绿色的,一家人的手牵在一起,影子被春日的阳光拉得长长的,像条温暖的线。

这天下午,瞿月华正在给油菜花田添细节,张阿姨提着个竹篮走了进来。她刚进门就笑着说:“月华,我来给你送好东西!”说着从竹篮里拿出一小束新鲜的油菜花,嫩黄的花瓣上还沾着晨露,“这是我家小菜园里刚开的,我听你说要画油菜花田,想着用它当模特,颜色肯定更准。”

瞿月华惊喜地接过油菜花,放在画架旁,仔细对比着花瓣的颜色:“哎呀,这可太谢谢你了!我正愁调不出油菜花的嫩黄,有了这个肯定不一样。”她立刻拿出调色盘,取了点黄色颜料,加了点白色,轻轻搅拌,颜色瞬间变得鲜亮,像真的油菜花一样。

张阿姨凑到画架前,看着“春日油菜花田”,忍不住夸赞:“你这画画得真好,阳光落在花田里的样子,跟真的一样。我上次跟老伴去郊外,就看见过这样的景色,你把春天的热闹景儿都画出来了。”羽希泉从书房走出来,手里拿着张刚写好的“春风拂绿,家和业兴”:“张阿姨,你也帮我看看,这字怎么样?是不是比上次写的灵动了些?”

张阿姨接过宣纸,仔细看了看,点头说:“灵动多了!尤其是‘风’字的撇,写得又轻又飘,一看就像春天的风,能把绿吹遍家里。我跟你说,我邻居还问我,什么时候把你写的‘家和万事兴’给他送过去,他说要挂在客厅里,让家里也沾沾春天的喜气。”羽希泉笑着说:“等我参展完,就给你邻居写一幅,保证比这幅还好。”

正聊着,冯秀兰也来了,手里拿着幅刚画好的《迎春花图》,身上还带着股春日的花香。“月华,你帮我看看这幅画,能不能参加民俗文化展?我总觉得花瓣的颜色太艳了,怕不符合春天的柔和感。”瞿月华接过画纸,认真看了看,画中的迎春花枝干纤细,花瓣呈明黄色,透着春日的活力。“颜色一点都不艳,”瞿月华说,“迎春花本来就是春天的信使,颜色鲜亮才对。你看这花瓣的纹路,画得多细致,一看就透着生机。”

冯秀兰松了口气:“那就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还准备在旁边题几句诗,到时候你帮我看看,题什么诗合适。”“没问题。”瞿月华笑着点头,又给冯秀兰倒了杯龙井茶,“快喝杯茶,尝尝这明前的龙井,鲜着呢。”

客厅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张阿姨和冯秀兰围着“春日油菜花田”和“春风拂绿,家和业兴”讨论,明明则在一旁给她们递陈皮,偶尔还会插几句自己的想法——“奶奶,油菜花田里可以画几只小蜜蜂”“爷爷,‘兴’字可以写得再高一点,像风筝一样”。窗外的阳光正好,透过纱窗落在画纸上,把颜料的颜色衬得更鲜亮,连空气里都飘着春日的暖意。

夕阳西下时,张阿姨和冯秀兰才离开。瞿月华收拾客厅,羽希泉则把今天写的“春风拂绿,家和业兴”挂在墙上,跟之前的作品对比。明明趴在沙发上,继续完善他的“家庭放风筝图”,嘴里还哼着幼儿园教的春日儿歌。“你看,今天写的‘风’字,比昨天的确实灵动了不少。”瞿月华走过来,指着宣纸上的字,“尤其是撇画,轻得像真的风,一吹就能动,把春天的劲儿都写进去了。”

羽希泉点点头,又看了看瞿月华的画:“你的油菜花也比昨天好看了,有了真花当模特,清风辰辰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颜色透着股自然的鲜气。”他忽然想起什么,“对了,明轩说明天要带咱们去郊外的油菜花田,让你再找找灵感,也好知道作品该怎么调整细节。明明还能在田里放风筝,感受下春天的风。”“好啊。”瞿月华笑着说,“正好我想看看夕阳下的油菜花田,回去也加进画里,肯定更有意境。”

第二天一早,羽明轩就开车来接他们。明明坐在副驾驶座上,手里抱着他的风筝和画夹,兴奋地说:“爸爸,我们今天能在油菜花田里放风筝吗?我想让风筝飞在花田上面,像在黄色的海洋里飞一样!”“当然可以。”羽明轩笑着摸了摸他的头,“不过要小心别踩到油菜花,咱们要爱护春天的花。”

到了郊外的油菜花田,车刚停稳,明明就迫不及待地跳下车,抱着风筝跑了起来。眼前是一片明黄的花海,春风吹过,花浪层层叠叠,像流动的黄金。空气中满是油菜花的清香,偶尔有蜜蜂在花间飞舞,发出“嗡嗡”的声响,像在唱着春日的歌。

瞿月华拿出随身携带的速写本,坐在田埂上,认真地画了起来。她几笔就勾勒出油菜花田的轮廓,再用铅笔轻轻涂抹,画出花浪的层次感。羽希泉坐在她旁边,帮她拿着速写本,偶尔提醒她:“那边有棵老柳树,枝条垂在花田里,像在跟花打招呼,你看要不要画进去?”

瞿月华抬头看去,果然有棵老柳树,嫩绿的枝条垂在明黄的花田里,绿与黄相映,透着别样的美。她立刻调整画笔,把老柳树画进速写本里:“回去我就把这棵树加进‘春日油菜花田’里,放在花田的边缘,肯定好看。”

明明则在花田里放起了风筝,他牵着风筝线,迎着风跑,鲜绿色的风筝在明黄的花海上空飞着,像只灵动的小鸟。“爷爷!奶奶!你们看我的风筝飞得多高!”明明兴奋地喊着,声音在花田里回荡。羽明轩站在不远处,拿出相机拍下这一幕:瞿月华低头作画,羽希泉在旁陪伴,明明牵着风筝在花田里奔跑,春日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暖得像幅画。他看着照片,忍不住笑了——这样的画面,比任何展览的作品都要动人。

夕阳西下时,他们才离开油菜花田。瞿月华的速写本上画满了油菜花、老柳树和飞舞的蜜蜂,还有几张明明放风筝的小像;羽希泉的手机里存了不少油菜花田的照片,准备回去参考着调整“春风拂绿,家和业兴”的墨色;明明则摘了几朵小油菜花,小心翼翼地夹在画夹里,说要带回家里,放在画架旁当模特。

接下来的几天,羽希泉和瞿月华更加专注地准备作品。羽希泉每天都要练到很晚,瞿月华怕他累着,每天都会给他泡杯龙井茶,放在书桌旁,偶尔还会陪他一起分析字的结构——“‘拂’字的提画要再轻些,像风拂过的感觉”“‘业’字的竖画要再首些,透着家里的踏实”;瞿月华修改“春日油菜花田”时,羽希泉会帮她调颜料,或者站在旁边提些建议——“这里的花浪可以再起伏些,更显春风的动态”“那棵柳树的枝条可以再长些,像在随风飘”。

周末那天,羽希泉终于确定了参展的“春风拂绿,家和业兴”。他站在宣纸上,看着那八个大字,笔画流畅,墨色均匀,“风”字灵动,“绿”字鲜活,透着满满的春日生机与家庭的温暖。瞿月华走过来,仔细看了看,笑着说:“就这幅了!无论是结构还是墨色,都比之前的好,尤其是这股子春天的朝气和家里的暖意,是别人写不出来的。”羽希泉点点头,小心翼翼地把宣纸叠好:“明天就送去装裱,争取早点拿回来,跟你的画放在一起看看。”

瞿月华的“春日油菜花田”也在下周初完成了。她在画中加入了从油菜花田观察到的细节:起伏的花浪、垂枝的老柳树、飞舞的蜜蜂,还有远处夕阳下的炊烟。春风吹过,花浪翻滚,柳树的枝条随风飘动,透着春日的热闹与祥和。羽希泉站在画前,看了很久,轻声说:“真好,一看这幅画,就想起咱们去油菜花田的那天,明明放风筝的样子,都在这画里了。”

装裱好的作品送回来那天,羽明轩一家特意过来帮忙。明明看着装在白色画框里的“春风拂绿,家和业兴”,和装在原木色画框里的“春日油菜花田”,兴奋地拍手:“爷爷的字和奶奶的画放在一起,真好看!就像春天的花田一样热闹!”羽希泉把两幅作品挂在客厅的墙上,仔细调整着位置,首到它们看起来对称又和谐。瞿月华站在旁边,看着墙上的作品,又看了看身边的羽希泉和明明,心里满是感慨——年轻时总忙着工作和生活,从未想过老了以后,还能和爱人一起追逐热爱,还能有家人的陪伴和支持。这样的日子,比任何荣誉都要珍贵。

参展那天,羽明轩开车送他们去区文化中心。明明抱着他的“家庭放风筝图”,非要一起带去:“我要把我的画也放在爷爷和奶奶的作品旁边,让大家知道咱们是一家人,还知道春天有多热闹!”到了文化中心的展厅,工作人员帮他们把作品挂好。羽希泉的“春风拂绿,家和业兴”挂在展厅的东侧,白色的画框衬着黑色的墨字,格外醒目;瞿月华的“春日油菜花田”挂在西侧,原木色的画框衬着明黄的花和嫩绿的柳,透着春日的生机。明明的“家庭放风筝图”则被工作人员贴心地挂在两幅作品中间,小小的画纸,却成了展厅里最热闹的一角。

开幕式上,区文化局的领导看着他们的作品,笑着说:“这两幅作品一书法一绘画,一刚一柔,却都透着浓浓的春日气息和家庭的温暖,是这次展览里最有生活味的作品。尤其是中间这幅小朋友的画,把‘春日里的家’画得活灵活现,让人看了就想带着家人去郊外踏青。”

周围的观众也纷纷围过来,有人夸赞羽希泉的字“有灵气,有暖意”,说“‘春风拂绿,家和业兴’这八个字,看着就像能感受到春风吹过家里的暖意,让人心里踏实”;有人称赞瞿月华的画“意境美,细节真”,说“这油菜花田画得太像了,我上周刚带孩子去看过,连蜜蜂飞的样子都一样,看着就想闻闻花香”;还有人被明明的画逗笑:“这孩子画得真可爱,风筝的颜色跟油菜花田配在一起,热闹又好看,一看就是在春天里玩得很开心。”

羽希泉站在人群中,看着自己的字、瞿月华的画,又看看身边笑着的瞿月华和明明,忽然觉得眼眶有点发热。他想起年轻时,总忙着加班、开会,连陪瞿月华和明明去公园散步的时间都很少;想起刚退休时,他对着宣纸发呆,总觉得老了就该“服老”,是瞿月华拉着他一起练字、看展,才重新找回生活的乐趣。如今,他不仅能写出让街坊邻居喜欢的字,还能和爱人一起站在展厅里,看着自己的作品被认可,身边还有孙子叽叽喳喳地分享快乐——这样的日子,是他以前藏在心里不敢细想的圆满。

瞿月华悄悄递过一张纸巾,指尖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背:“别激动,咱们以后还有好多这样的日子。”羽希泉接过纸巾,擦了擦眼角,笑着点头。明明还在跟观众分享画里的故事:“这是爷爷教我写‘春’字的样子,这是奶奶在花田里画画,我们还一起放了风筝,风里都是油菜花的香味呢!”

观众们听得笑起来,有人拿出手机,对着明明的画和他本人拍照,说要把这“春日里的小幸福”分享给家人。羽明轩的妻子也举着相机,镜头里,羽希泉和瞿月华并肩站着,明明靠在他们身边,身后是满墙的春景与墨韵,画面暖得像春日里最舒服的风。

开幕式结束后,明明拉着羽希泉的手,非要去儿童书画区看看。那里摆着好多小朋友的作品,有画迎春花的,有写“春眠不觉晓”的,明明凑过去,认真地跟其他小朋友交流:“我画的是一家人放风筝,你们看,这里的油菜花是我奶奶教我涂的颜色,爷爷还帮我改了风筝的形状呢!”

羽希泉和瞿月华跟在后面,看着明明叽叽喳喳的样子,相视一笑。阳光透过展厅的玻璃照进来,落在他们身上,也落在满墙的作品上,墨香混着春日的气息,像一首温柔的歌。瞿月华轻声说:“你看明明,越来越像个小艺术家了。”羽希泉点头:“都是你教得好,咱们家的墨香和花香,以后都要靠他传下去了。”

傍晚离开时,工作人员给他们送了参展证书,明明的证书上还画着小小的油菜花图案。他把证书抱在怀里,像抱着宝贝:“爷爷,奶奶,咱们下次还要来参展,我要画夏天的荷塘,冬天的雪人,把一年西季的家都画下来!”

羽希泉揉了揉他的头:“好!咱们一年画一幅,把家里的日子都藏在画里、字里,等你长大了,再翻出来看,都是咱们一起过的好时光。”车厢里,明明还在兴奋地讲着展览上的趣事,羽明轩放起了轻快的春日歌谣,歌声、笑声混在一起,飘出车窗,与路边的花香、鸟鸣融在一起,成了春日里最动人的旋律。



    (http://www.220book.com/book/76X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真相隐藏在阴影之下 http://www.220book.com/book/76XJ/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