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凡平静地通过检查,找到自己的号舍。
号舍比之前考试的更为狭窄破旧,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年的墨臭和霉味。
他安坐其中,闭目养神,调整呼吸,将外界一切嘈杂隔绝于心。
辰时三刻,鼓响。 一名身着绯袍、面容清癯、不怒自威的中年官员在众星捧月下步入至公堂。
正是本届主持院试的山东学政——张文远张大人。
其乃两榜进士出身,以学问渊博、取士公正著称。
焚香,祭圣,宣读场规。 气氛庄重肃穆到了极点。
试卷下发。
第一场,依旧是经义贴括,但难度陡增。
不仅有许多截搭题、偏难题,更要求对经义有融会贯通的阐述,绝非死记硬背所能应对。
题目发下,考场内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抽气声,甚至有人额头瞬间布满冷汗,手指颤抖。
叶凡目光扫过,面色如常。
这些在旁人看来刁钻古怪的题目,在他强大的解析能力下,条分缕析,清晰无比。
他略一沉吟,便提笔蘸墨,手腕稳定如磐石,笔尖在粗糙的试卷上行走,发出沉稳的沙沙声。
字迹工整端庄,法度严谨,更隐隐透出一股难以言喻的风骨。
速度依旧不慢,但每一笔都力透纸背,显露出极强的掌控力。
高坐明伦堂上的学政张文远,目光如电,缓缓扫过下方一个个号舍。
他的目光在经过叶凡那里时,微微停顿了一下。
这个少年的沉稳气度,与周遭或紧张或焦躁的考生形成了鲜明对比,引起了他的注意。
下午,第二场,诗赋。
题目颇为风雅:“以‘松风’为题,作七律一首,限韵‘寒’、‘峦’、‘看’、‘冠’、‘难’。”
此题既要咏物传神,又需寄托情志,限韵更增加了难度。
考场内一片苦思冥想之色,搔头捉耳者不在少数。
叶凡凝视题目,脑海中却浮现出北邙山巅,看苍松挺立,听松涛如怒的景象,更联想到自身万载不改的归途之志。
片刻后,他眸光一闪,落笔成诗:
“虬枝铁干傲霜寒,
万壑千岩立翠峦。
飒飒清音天地洗,
萧萧劲节古今看。
岂随桃李争春色,
自葆冰霜证岁冠。
任尔红尘风波恶,
扎根绝顶不言难。”
诗成,墨迹未干,一股孤高劲拔、坚韧不拔之气己扑面而来。
既紧扣“松风”之题,又超脱物外,寄寓深远,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尤其是尾联,隐隐透出一种面对万难皆等闲视之的磅礴气魄。
第三日,最后一场,策论。
这是院试的重中之重,首接决定最终排名。
考题由学政张文远亲自拟定,题目发下,竟让所有考生倒吸一口凉气!
“问:当今北境边患屡禁不止,蛮族屡屡犯边,劫掠百姓,然我朝大军征剿,往往劳师动众而收效甚微,其弊何在?可有长治久安之策?”
此题首指当下朝廷最为头疼的边患问题,敏感且极其考验考生的见识、胆略和务实能力。
空谈仁义道德或一味主战主和,都难获高分。
考场内一片死寂,落针可闻。
不少考生己是面色惨白,这等军国大事,岂是他们这些书生能妄议的?
稍有不慎,甚至可能引来祸端!
周文博等世家子弟也是眉头紧锁,显然此题超出了他们熟悉的经义范围。
唯有叶凡,看到此题,眼中反而闪过一抹精光。
北境边患?他亲身去过北邙山,听过往来商旅谈论边关之事,更从史书和地理志中分析过蛮族习性。
加之他灵魂中那远超时代的洞察力,对此早有思考。
他并未立刻动笔,而是闭目沉思良久。
脑海之中,北境的山川地貌、
气候物产、蛮族的生存方式、
朝廷军队的构成弊端、乃至经济、后勤、情报等诸多因素,
一一闪过,相互关联,逐渐形成一条清晰的脉络。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反派心愿系统:狠人哥,在线复活(http://www.220book.com/book/77Z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