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中小三元的荣光,如同盛夏的烈日,将“叶凡”这个名字深深烙在了青州乃至整个山东行省士林的心中。
农家子、年少、连中三元,每一个标签都足以引人瞩目,合在一起,更是造就了一个近乎传奇的故事。
叶家门前,车马渐稀,但地位己悄然不同。
清河县的周知县亲自来访,言语间己带了几分平辈论交的意味;
乡绅富户更是争相结交,馈赠不断;
甚至连叶家那几亩薄田,也莫名多了许多人主动帮忙耕种。
叶大山和王氏虽依旧本分,但眉宇间的愁苦己被从容取代
只是每每看向儿子那深不见底的眼眸,心中仍会泛起一丝陌生的敬畏。
秀才功名,见官不跪,免徭役,己有几分“老爷”的体面。
但叶凡深知,这在大夏朝,仍只是仕途的起点。
秀才之上,还有举人、进士。
唯有中得举人,才算真正踏入了统治阶级的门槛,有了做官的资格。
他的目标,是接下来的乡试——秋闱。
乡试每三年一次,于各省省城举行,由朝廷钦派主考官,汇聚一省之英才,竞争之残酷,远非院试可比。
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更是尊称“解元”,可谓一省文脉之魁首,风光无限,但也难如登天。
取得秀才功名后,叶凡有了进入官学读书的资格。
他并未留恋青州的浮华,而是简单收拾行囊,告别父母,只身前往省城济南府的府学进修。
府学中藏书丰富,更有博学的教授、训导,能提供更系统的指导。
在府学,叶凡依旧是最特殊的一个。
他衣着简朴,沉默寡言,但每次月考、岁考,其成绩都遥遥领先。
文章更是屡屡被学官作为范文传阅,令那些出身优越的同窗们又妒又恨,却无可奈何。
他如一块海绵,疯狂吸收着这个时代的一切知识,经史子集、律法税赋、水利农桑……其涉猎之广、钻研之深,令授业学官都啧啧称奇。
闲暇时,他依旧坚持打熬身体。
府学后有片小山林,便成了他每日清晨必去之处。
修炼那微薄的魂力,演练一些前世记忆里打磨筋骨的基础法门。
他的身体越发强健,气息悠长,虽外表仍是文弱书生模样,但等闲三五壮汉恐难近身。
时间在苦读与修炼中飞速流逝。三年一度的秋闱,悄然临近。
省城济南,自古便是繁华之地,人文荟萃。
临近秋闱,更是客栈爆满,士子云集,茶楼酒肆之中,随处可见高谈阔论、切磋诗文的书生。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墨香、紧张与野心的特殊气息。
叶凡提前半月抵达,租住在离贡院不远的一处清净小院。
他深居简出,除了必要的采买和去府学查阅资料,极少外出应酬。
但“青州小三元”的名头实在太响,依旧有不少士子慕名前来拜访或试探,皆被他以“备考繁忙”为由婉拒。
这一日,他在一家书铺挑选笔墨,忽闻隔壁茶肆传来一阵喧哗。
几名衣着华贵的士子正围着一人肆意嘲弄。
“哟,这不是咱们去年的‘落第才子’赵兄吗?今年又来碰运气了?”
“赵兄家道中落,怕是连客栈都住不起了吧?怎地还来考这劳什子举人?”
“听闻你为了凑盘缠,连祖宅都抵押了?
何苦来哉,不如早些回家种地,免得再次名落孙山,无颜见江东父老啊!”
被围在中间的,是一个年约三十、面色苍白、穿着洗得发白长衫的瘦弱书生。
他紧抿着嘴唇,身体因愤怒和羞辱而微微颤抖,却低着头,一言不发,只是拳头攥得死紧。
(http://www.220book.com/book/77Z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