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9章 春播缺肥循旧策 童蒙学农续初心

小说: 承乾:贞观遗殇   作者:听风忘月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承乾:贞观遗殇 http://www.220book.com/book/79DN/ 章节无错乱精修!
 承乾:贞观遗殇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承乾:贞观遗殇最新章节随便看!

华原的春阳刚暖透田埂,麦田里却透着一股蔫气——刚冒头的麦苗叶尖泛着黄,贴在干裂的土上,像没睡醒的孩子。张阿婆蹲在田边,指尖扒开土块,土粒簌簌往下掉,连一丝潮气都没有。“这土瘦得很,再没肥,麦苗怕是长不起来。”她叹着气,把怀里的麦种往兜里紧了紧,这是去年秋选的好种,要是因为缺肥耽误了,今年的收成就悬了。

不远处,几个流民正围着农官发愁。“官爷,家里的粪肥早用完了,连秸秆都烧了取暖,这春播可咋整?”“是啊,去年冬天冷,牲畜都少了几头,哪来的粪?”农官急得首搓手,手里的春播名册翻得哗哗响,华原三百亩麦田,至少缺一半的肥,要是等官仓调肥,怕是赶不上春分的好时节。

李治刚从蒙学过来,手里还攥着孩子们画的“麦田图”——纸上的麦苗画得绿油油的,可现实里的景象却让他心里发沉。听见流民的议论,他快步走过去,蹲下身摸了摸麦苗:“别急,承乾兄长当年在华原,也遇过春播缺肥的事,他的疏策里有法子。”

说着,他让人回驿馆取来那册《承乾政要》,翻到夹着麦秸书签的一页,正是《春耕肥田疏》——那是承乾当年在华原处理完春旱后,特意补写的疏策,墨迹里还带着当年的潮气。“你们看,兄长写了两种法子。”李治指着疏策上的字,声音透着笃定,“一是积制农家肥,收集牲畜粪、秸秆、杂草,分层堆沤,每层加半尺土,洒些草木灰,二十天就能腐熟;二是种绿肥,在麦田间隙种紫云英,等长到半尺高,翻耕入土,既能增肥力,还能压杂草。”

流民们凑过来看,有的识字的念出声,有的虽不识字,却听出了门道。“秸秆堆肥?我家还有些去年的麦秸!”“紫云英?去年春天我在田边见过,没想到还能当肥用!”农官也松了口气,当即让人去官仓取草木灰,又组织流民按地块分组,收集堆肥原料。

张阿婆拉着小石头的手,往自家棚屋后的空地支了个木框。“按太子的法子来,层土层粪才够肥。”她教小石头把麦秸铺在底层,撒上一层牲畜粪,再盖一层薄土,“你看,每铺一层,都要踩实,这样发酵才匀。”小石头学得认真,小胳膊抡着锄头,把土拍得平平整整,额头上渗了汗,却不肯歇:“阿婆,这样堆出来的肥,麦苗就能变绿了吗?”“能!”张阿婆笑着点头,“当年太子在华原,就是这么教咱们的,那年的麦苗,比今年壮实多了。”

蒙学的先生也听说了堆肥的事,特意把春日的课搬到了田边。孩子们排着队,手里拿着小铲子、小篮子,围着流民们的堆肥堆。李治蹲在孩子们中间,手里举着一株刚发芽的紫云英:“这就是绿肥,等它长起来,埋进土里,土地就会变胖,麦苗就能吃饱了。”他一边说,一边带着孩子们在麦田间隙挖坑,把紫云英种子撒进去,再盖上薄土。

小石头带头学着堆肥,他按张阿婆教的法子,把自家的鸡粪、麦秸分层堆好,还在旁边插了个小木牌,写着“小石头的肥堆,二十天腐熟”——那是他刚在蒙学学会的几个字,歪歪扭扭的,却透着认真。其他孩子也跟着效仿,有的帮着捡杂草,有的给肥堆洒水,田埂上满是孩子们的笑声,连原本愁眉苦脸的流民,也被这股朝气感染了。

几日后,李世民派来的内侍带着一把旧粪叉赶到华原。粪叉的木柄上刻着“肥足苗壮”西个字,漆皮都磨掉了,却是承乾当年在华原堆肥时用的。“陛下说,这是先太子当年用过的粪叉,让殿下给流民们用,也让孩子们知道,先太子的法子,都是从田埂上练出来的。”内侍说着,把粪叉递给李治。

李治接过粪叉,木柄还带着温润的手感,仿佛能摸到承乾当年握它时的温度。他把粪叉交给农官,让他用这把粪叉翻晒第一批腐熟的农家肥。当肥堆被翻开,一股腐熟的土腥味飘出来,流民们都笑了:“这肥好!撒到田里,麦苗肯定能长起来!”

蒙学的孩子们也有了成果——他们堆的小肥堆都腐熟了,虽然量不多,却足够给蒙学门前的小菜园施肥。小石头带着几个孩子,把肥撒进菜园里,种下了黄瓜籽。“先生说,等黄瓜长出来,咱们就能吃了,这是用咱们自己堆的肥种的!”他仰着小脸,对李治说,眼里满是自豪。

春分过后,华原的麦田变了模样——撒了农家肥的麦苗,叶尖的黄气退了,冒出了新绿;种了紫云英的地块,紫色的小花点缀在麦田边,风一吹,像给麦田围了层花裙。农官拿着丈量尺,笑着向李治汇报:“殿下,今年的麦苗比去年同期高了半寸,按这个长势,秋收肯定能增产!”

李治站在田埂上,望着绿油油的麦田,又看了看不远处正在菜园里浇水的孩子们,心里忽然踏实了。承乾的疏策,从来不是纸上的字,是能让土地变肥、让麦苗变绿、让孩子学会守护庄稼的真本事。而这份本事,会像这麦田里的绿肥一样,在华原的土地上扎下根,一代代传下去。

风里带着麦苗的清香,也带着孩子们的笑声。李治想起承乾在疏策末尾写的那句话:“农事无捷径,唯尽心耳;民生无小事,唯务实耳。”他想,这大概就是初心最好的样子——在田埂上,在肥堆旁,在孩子们的手心里,生生不息。



    (http://www.220book.com/book/79D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承乾:贞观遗殇 http://www.220book.com/book/79D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