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8章 边疆传策循旧志 风雪护民续初心

小说: 承乾:贞观遗殇   作者:听风忘月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承乾:贞观遗殇 http://www.220book.com/book/79DN/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承乾:贞观遗殇》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安西都护府的风沙,能把白日刮成黄昏。流民扎在城郭外的帐篷,被狂风卷得东倒西歪,帐篷里的麦粒混着沙粒,咬在嘴里硌得牙疼。王老汉捧着半碗掺沙的麦粥,看着冻得发抖的小孙子,眼泪砸在碗里:“这鬼地方,粮存不住,冬天又冷,可怎么活啊……”

同一时刻,北庭都护府的雪己经下了半尺厚。流民的破棉衣根本挡不住寒风,有妇女把孩子裹在怀里,整夜整夜地坐着不敢睡,怕一闭眼孩子就冻僵。都护府的官员急得团团转,派去内地调粮的人还没回来,仓库里的兽皮不够分,只能眼睁睁看着流民受苦,急报一封接一封往长安送。

李治在太极殿看到奏报时,手里正攥着华原送来的新麦——那是李民安按承乾疏策种的,颗粒。他把奏报拍在案上,对身边的李民安说:“边疆流民也是大唐百姓,不能让他们在风沙里挨饿、在雪地里受冻!承乾兄长的疏策能救华原,就能救边疆,你推荐个懂疏策、能吃苦的人,带适配的法子去!”

李民安想了想,举荐了李继农——他是李三郎的儿子,在华原跟着李民安学了五年疏策,还跟着去江南学过圩田、去河东学过山塘,最会“因地制宜改疏策”。李治当即召见李继农,把承乾的《流民储粮疏》《冬寒互助疏》交给她,叮嘱:“边疆风沙大、冬天冷,疏策不能照搬内地,要改——储粮得防沙,御寒得靠互助,记住,承乾的核心是‘护民’,法子活一点没关系。”

三日后,李继农带着华原民生书院编的《疏策边疆适配稿》,还有二十名懂农事、会缝补的流民能手,骑着骆驼往边疆赶。适配稿里,把承乾的法子改成了边疆能用的:

- 储粮防沙法:不用内地的地上粮仓,改用半地下粮窖——选背风的坡地,挖丈深的窖,窖壁用胡杨木加固,再抹上红柳枝和泥的混合物防沙,窖顶用芦苇和泥土盖厚,只留一个能开关的小口,既防沙又防潮,还能保持低温储粮。

- 兽皮互助缝制:组织流民分工——会打猎的壮丁组成“猎兽队”,去附近的戈壁滩猎黄羊、狐狸,兽皮交给妇女组成的“缝衣队”,按“一家一件”的规矩缝制皮衣,官仓每天给参与的流民发半斗粮,保证大家有饭吃,缝好的皮衣优先给老人和孩子。

一个月后,李继农到了安西都护府。刚下骆驼,就看到流民在风沙里抢掺沙的麦粒,粮窖的顶被风吹塌了一半,麦粒撒了一地。她立刻召集流民,拿出适配稿,教大家挖防沙粮窖。刚开始没人信,王老汉皱着眉:“内地的法子在这儿不管用,挖再深的窖,风沙也能灌进去!”

李继农没辩解,带着华原能手选了块背风地,亲手挖窖、垒胡杨木、抹红柳泥。三天后,一座半地下粮窖建好,正好遇上一场大风沙。风停后,大家跑去看,窖顶完好无损,打开小口一看,里面的麦粒干干净净,没有一粒沙。王老汉服了,带头召集流民挖窖:“按姑娘的法子来,咱们的粮能保住了!”

解决了储粮,李继农又赶往北庭。那里的雪更大,流民缩在破帐篷里,冻得说不出话。她立刻组织“猎兽队”和“缝衣队”,壮丁们每天出去打猎,妇女们围在火堆旁缝皮衣。有个叫阿依古丽的妇女,缝皮衣的手艺好,李继农就让她教大家用戈壁滩的麻线,把兽皮缝得更厚实。没几天,第一批皮衣缝好了,阿依古丽把一件最厚的给了王老汉的小孙子,孩子穿上皮衣,终于能在帐篷外跑着玩了。

可没过多久,北庭遇上了暴雪,猎兽队出不去,兽皮断了来源。流民们又慌了,阿依古丽找到李继农:“姑娘,咱们还有旧羊皮、破毡子,能不能拼一拼,给大家做件厚坎肩?”李继农眼睛一亮,立刻按承乾“互助无定法,唯护民”的理念,组织大家收集旧物——旧羊皮拼里子,破毡子当填充物,连帐篷的旧帆布都剪下来当外层,拼出了一件件“互助坎肩”。

暴雪停后,李治派来的运粮队也到了。看着满窖干净的麦粒,还有流民身上的皮衣、坎肩,都护府官员激动地给长安写奏报:“承乾疏策适配边疆,流民有粮吃、有衣穿,再无冻饿之虞!”

李继农在安西和北庭待了半年,教会流民挖防沙粮窖、缝互助皮衣,还留下了《边疆民生实操手册》,里面记着粮窖的尺寸、皮衣的缝法,甚至还有怎么在戈壁滩找水源的法子。走的时候,王老汉带着流民送她,手里捧着一袋干净的麦粒:“姑娘,这是用你教的法子存的粮,你带回去,告诉陛下和承乾太子,边疆的百姓记着他们的好!”

消息传到长安,李治拿着奏报,对李民安说:“你推荐的人好,承乾的疏策更好——不管是内地还是边疆,只要守住‘护民’的初心,就没有解不了的民生困局。”他当即下旨,把《疏策边疆适配稿》和《边疆民生实操手册》发往全国边疆都护府,让承乾的疏策,在风沙漫天的西域,也能护佑大唐百姓。

夕阳下,安西的防沙粮窖整齐地排在坡地上,北庭的流民穿着皮衣,在帐篷外生火做饭,笑声顺着风雪飘远。承乾的疏策,不再只是关中的麦香、江南的圩田,还成了边疆的粮窖、戈壁的皮衣,成了大唐每一寸土地上,护佑民生的“传世之法”;而那份“民生为本”的初心,也跟着疏策一起,在西域的风沙里、雪地里,扎下了根,开出了花。



    (http://www.220book.com/book/79D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承乾:贞观遗殇 http://www.220book.com/book/79D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