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9章 督查传策纠懈怠 重学初心护民生

小说: 承乾:贞观遗殇   作者:听风忘月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承乾:贞观遗殇 http://www.220book.com/book/79DN/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承乾:贞观遗殇》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开元十六年冬,青州官仓的霉味顺着门缝飘了出来。粮官赵德全站在粮囤前,看着角落里发黑的麦粒,皱着眉踢了踢粮囤:“怎么又霉了?不是让你们翻仓吗?”手下的小吏支支吾吾:“大人,最近忙着催缴秋粮,没顾上……再说,往年也没这么严,少些霉粮不算大事。”赵德全叹了口气,挥挥手:“赶紧把霉粮挑出来扔了,别让人知道,免得麻烦。”

可纸包不住火。青州百姓买粮时,发现官仓的麦子里混着霉粒,抱怨声越来越大,有人首接把霉麦送到了登州刺史府。登州刺史核查后,发现青州官仓不仅没按《承乾政要》“每月翻仓、每季晒粮”的规矩执行,连粮储台账都记得乱七八糟,急得立刻写奏报送长安——这己不是个例,近半年来,兖州、徐州也陆续出现粮储懈怠的情况,有的官仓漏雨不补,有的麦粒受潮不晒,百姓买到的平价粮越来越差。

奏报送到玄宗案头时,他正翻着华原民生镇送来的粮储台账——上面详细记着“每月初五翻仓、每月二十晒粮”,每笔记录都有农官和流民代表的签字,粮损率常年低于两成。玄宗把青州的奏报拍在案上,怒气难掩:“承乾兄长的疏策里写得明明白白,‘粮储乃民生之命,懈怠即害民’!这些官员忘了疏策核心,就是忘了初心,必须严查!”

当天,玄宗下旨成立“承乾疏策督查组”,组长由户部侍郎兼任,核心成员却特意从华原抽调——李守真,李继心之子、李民安之曾孙,如今是华原民生书院的粮储课先生,手里攥着祖辈传下来的《粮储实操手册》;张承慧,张念承的孙女,跟着祖母学了十年疏策,最懂“疏策落地查核法”。临行前,玄宗把承乾的旧铜镇纸交给李守真:“带着它去,看到它,就想起承乾兄长‘护民如命’的初心,别让百姓失望。”

督查组第一站就到了青州。李守真刚进官仓,就被霉味呛得皱眉,他翻开《承乾政要》“粮储篇”,指着“每月翻仓、通风防潮”的条款,对赵德全说:“赵大人,您看,太子当年写得清楚,粮仓要‘通风、干燥、勤翻动’,您这仓里又闷又潮,麦粒怎么会不霉?”张承慧也没闲着,她对照华原的粮储台账,发现青州己有三个月没翻仓,晒粮记录更是一片空白:“华原民生镇的粮仓,连下雨天都会开通风窗,每月翻仓时还会请流民代表监督,您这里连基本的规矩都没守。”

赵德全涨红了脸,辩解道:“侍郎大人,最近事务繁杂,一时疏忽……”李守真打断他,从怀里掏出华原的粮储照片——那是他带来的,照片里的粮仓干燥通风,麦粒码得整整齐齐,翻仓的流民们正有条不紊地作业:“赵大人,不是事务繁杂,是您忘了疏策的核心是‘民生’。您这里的霉粮,要是流到百姓手里,他们吃了会生病;要是遇到灾年,霉粮不能用,百姓怎么办?这不是小事,是害民!”

这番话让赵德全哑口无言。督查组当即要求青州官仓整改:三天内完成全部粮囤翻仓,挑出霉粮、潮粮;一周内修好漏雨的仓顶,加装通风窗;以后每月翻仓时,必须请村民代表在场监督,台账要当天记录、当天签字。李守真还现场教粮官们华原的“粮储三法”:用竹筐分层储粮(防受潮)、在仓底铺干燥麦秸(吸潮气)、每日记录温湿度(及时调整通风)。

随后,督查组又去了兖州、徐州。在兖州,他们发现粮仓漏雨导致麦粒发芽,当即要求刺史组织壮丁补修仓顶,还调来华原的粮储能手帮忙;在徐州,他们纠正了“只储不查”的陋习,教会粮官们用“手摸、眼观、鼻闻”的方法判断粮情——手摸麦粒是否发潮,眼观是否有霉点,鼻闻是否有异味。每到一地,李守真和张承慧都会组织官员学习《承乾政要》,结合当地的问题,逐句讲解疏策条款,让官员们明白“不是为了守规矩而守规矩,是为了百姓有好粮吃而守规矩”。

督查结束后,玄宗下了两道旨:

第一,要求全国各州府官员,在一个月内重学《承乾政要》“粮储篇”“民生篇”,每人需提交不少于三千字的实践报告,结合本地的问题,写清“如何按疏策整改”“今后如何守初心”,报告需经督查组审核,不合格者需重新学习;

第二,让“承乾疏策督查组”变为常设机构,每半年赴各地巡查一次,重点核查疏策执行情况,尤其粮储、流民安居、农事工具改良等关键领域,巡查结果首接与官员考核挂钩,执行不力者降职或罢官。

青州的赵德全,在重学《承乾政要》后,亲自带着粮官翻仓、晒粮,还请了三名流民代表当“粮储监督员”。一个月后,他的实践报告里写道:“从前只当疏策是条文,如今才懂,每一条都是承乾太子对百姓的牵挂。粮储无小事,懈怠即忘本,今后必以疏策为镜,每日自省,不让一粒霉粮害民。”

华原民生镇的李继心,听说督查组的事,欣慰地对书院学子说:“守真和承慧没给祖辈丢脸,也没辜负承乾太子的初心。疏策的传承,不光是学,更是查——怕的不是一时疏忽,是忘了要为百姓守好每一粒粮、每一寸地。”

长安的承乾阁里,玄宗看着各地官员的实践报告,又看了看李守真送来的青州粮仓整改后照片——麦粒,仓内干燥,流民代表正跟着粮官查粮。他拿起承乾的旧铜镇纸,轻轻着“民生”二字,轻声说:“伯父,您放心,懈怠的官员被纠过来了,您的疏策,您的初心,不会被遗忘。”

冬去春来,全国的粮储情况渐渐好转。青州的百姓买粮时,再也没见过霉粒;兖州的粮仓里,通风窗每天敞开,粮官们定时翻仓;徐州的粮储台账,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温湿度数据和监督签字。承乾的疏策,在一次次督查与重学中,重新扎根在官员心里;而那份“民生为本”的初心,也在一次次纠偏中,变得更加坚定,护着大唐百姓,走过一个又一个安稳的春秋。



    (http://www.220book.com/book/79D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承乾:贞观遗殇 http://www.220book.com/book/79D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