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午后,阳光透过“创境”大厦的落地窗,在会议室的长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苏晚把公益项目的终期报告分发下去,指尖触到纸张边缘的烫金标题时,忽然想起一年前的今天——也是在这里,她第一次见到陆昭。
那时他刚空降,穿着一身笔挺的深灰色西装,站在长桌主位,目光扫过全场时带着不容置疑的锐利。轮到苏晚汇报方案,他只听了三分钟就打断:“你的共情力很好,但逻辑太散,像在说散文。”一句话,把她熬了三个通宵做的方案批得像团乱麻。
此刻,陆昭就坐在她左手边,正低头翻看报告,眉头微蹙,指腹在“受众反馈”那栏轻轻敲击。阳光落在他浓密的睫毛上,投下一小片阴影,少了初见时的锋芒,多了几分熟稔的专注。
“这里的数据可视化可以再优化。”他忽然开口,声音比平时低了些,带着点午后的慵懒,“用折线图太常规,试试你上次画的那种动态时间轴,更能体现公益效果的递进感。”
苏晚的心轻轻动了一下。他说的是上个月她为儿童绘本项目设计的创意图表——用彩色铅笔手绘的成长树,每片叶子代表一个参与家庭的反馈。当时她还怕太幼稚,是陆昭拍板说:“公益本就该有温度,别被‘专业’框死。”
会议结束后,陆昭收拾文件时,忽然碰了碰她的胳膊:“晚上有空吗?带你去个地方。”
“去哪?”苏晚收拾报告的手顿了顿。最近项目收尾,两人都忙得脚不沾地,连一起吃晚饭的时间都屈指可数。
“去了你就知道。”陆昭的嘴角噙着点神秘的笑意,“六点楼下等你。”
六点整,苏晚刚走出电梯,就看见陆昭靠在一辆黑色轿车旁。他换了件深棕色风衣,领口随意地敞开着,少了西装革履的凌厉,倒多了几分松弛的温柔。见她过来,他自然地接过她的帆布包,拉开副驾驶的车门:“上车。”
车子驶出市中心,往城郊的方向开去。沿途的梧桐叶被秋风染成金黄,一片片打着旋儿落在车窗上,像一封封迟到的信。苏晚看着窗外倒退的风景,忽然觉得这条路有些眼熟。
“我们是不是来过这里?”她侧头问陆昭。
陆昭握着方向盘的手顿了顿,眼里闪过一丝笑意:“还记得去年那个‘星光公益’的提案吗?你说想实地看看留守儿童的学校,就是在这里。”
苏晚猛地想起——那是她和陆昭第一次单独出差。学校在山脚下,路不好走,车子陷进泥里,两人踩着满脚的泥把资料箱搬到村委会;晚上住在村民家,硬板床硌得人睡不着,陆昭就给她讲他在海外做项目时,在沙漠里搭帐篷的经历;临走时,那个总低着头的小女孩偷偷塞给她一幅画,画里两个大人牵着一个孩子的手,背景是星星组成的桥。
“那幅画你还留着吗?”苏晚问。
“在我办公室抽屉里。”陆昭转动方向盘,车子拐进一条熟悉的乡间小路,“昨天路过学校,看见他们新盖了图书馆,想带你去看看。”
车子停在学校门口时,放学的铃声正好响起。穿着蓝色校服的孩子们像刚出笼的小鸟,嬉笑着跑出来,其中几个眼尖的看见陆昭,立刻围了上来。
“陆叔叔!”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幅画冲过来,正是去年送画的那个孩子,“你看我画的图书馆!”
画纸上的图书馆涂着明亮的黄色,门口站着两个小人,一个穿风衣,一个戴眼镜,正是她和陆昭。苏晚的心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软得一塌糊涂。
“画得真好。”陆昭蹲下身,接过画仔细看着,“比上次进步多了,线条更稳了。”
“是苏晚姐姐教我的!”小姑娘骄傲地扬起下巴,“她说画画要用心看,不能只看样子。”
苏晚愣了愣。她确实来过几次,给孩子们上美术课,但没想到这个内向的小姑娘记得这么清楚。
走进新盖的图书馆,书架上摆满了各种绘本,靠窗的位置放着几张小书桌,几个孩子正趴在上面看书,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他们毛茸茸的头顶,安静得像幅画。
“都是你联系的出版社捐赠的?”苏晚看着墙上贴着的捐赠名单,上面有不少熟悉的出版品牌。
“还有你设计的那些公益海报帮了大忙。”陆昭走到窗边,指着窗外的山坡,“上次你说这里的星空特别亮,晚上要不要留下来看看?”
苏晚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夕阳正把山坡染成温暖的橘红色,远处的炊烟袅袅升起,带着淡淡的柴火香。她忽然想起去年在这里的那个晚上,两人坐在村民家的门槛上,陆昭说:“做公益和谈恋爱一样,都不能急,得慢慢等种子发芽。”
那时她还以为他在说项目,现在想来,或许从那时起,有些心事就己经悄悄埋下了种子。
暮色渐浓,孩子们陆续被家长接走,图书馆里渐渐安静下来。陆昭从车里拿出保温桶,里面是他亲手做的三明治和热牛奶——知道她忙得没顾上吃晚饭。
两人坐在小书桌旁,就着窗外的月光分享晚餐。牛奶的热气模糊了镜片,苏晚摘下眼镜,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忽然听见陆昭说:“其实第一次见你,我就注意到你了。”
苏晚的心跳漏了一拍:“什么时候?”
“你在会议室外面的走廊上打电话,”陆昭的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这里的宁静,“说‘这个创意我觉得可以再改改,要让资助人真的感受到孩子们的需要’,那时你眼里的光,比PPT上的图表亮多了。”
苏晚愣住了。她不记得有这个细节了,只记得那天被他批得满脸通红,躲在走廊上跟林薇薇哭鼻子,说“这个新总监太可怕了”。
“那你还把我的方案批得那么狠?”她忍不住问,语气里带着点撒娇的埋怨。
“不狠点,你怎么会逼自己进步?”陆昭笑了,伸手拂去她嘴角的面包屑,指尖的温度透过皮肤传过来,带着令人安心的暖意,“但我没想到,你会把那些尖锐的意见都记在心里,一点一点改,像只慢慢磨爪子的小猫,看着软,其实韧劲大得很。”
苏晚的脸颊有点热,把脸埋进牛奶杯上方的热气里,小声说:“还不是因为你太严格。”
“以后不那么严格了。”陆昭的声音在头顶响起,带着郑重的温柔,“我己经跟总监申请了,下季度我们一起负责那个‘乡村美育’项目,就我们两个人的小团队,好不好?”
苏晚猛地抬起头,撞进他含笑的眼睛里。那里面映着窗外的星光,也映着她的影子,清晰而坚定。
“好。”她用力点头,眼眶忽然有点。
原来那些看似严苛的挑剔,都是藏在专业外壳下的在意;那些一起熬过的夜,一起跑过的路,一起看过的星空,都不是徒劳。
离开学校时,车子驶过村口的老槐树,苏晚忽然让陆昭停一下。她下车捡起片落在地上的槐树叶,叶边己经泛黄,却还带着淡淡的清香。
“去年我们陷在泥里的时候,你就是靠在这棵树上打电话求助的。”她把树叶夹进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当时我觉得你好冷静,一点都不慌。”
“怎么会不慌?”陆昭走到她身边,从口袋里拿出样东西递给她——是片压干的槐树叶,边缘有些卷曲,显然放了很久,“我怕你觉得我连车子陷进泥里都解决不了,太没面子。”
苏晚看着那片枯叶,忽然笑出声来。原来再强大的人,也会有这样孩子气的顾虑。
她把自己捡的树叶递给他:“这个给你,换你的。”
陆昭接过新叶,把旧叶放进她手里,然后轻轻握住她的手。两人站在老槐树下,看着远处山坡上的星空一点点亮起来,像撒了把碎钻。
“苏晚,”陆昭忽然开口,声音在夜风中格外清晰,“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再来这里,好不好?看看图书馆里的书多了多少,看看那个小姑娘的画又进步了多少。”
“好啊。”苏晚靠在他的肩膀上,闻着他风衣上淡淡的雪松味,觉得心里某个角落被填得满满的。
原来最好的关系,不是一开始就完美契合,而是像这片土地上的种子,一起经历风雨,一起扎根生长,等到秋天来临,就能收获满枝桠的温柔。
车子重新驶上归途,苏晚看着窗外掠过的星空,把陆昭的手抓得更紧了些。笔记本里的两片槐树叶,一片新绿,一片枯黄,像极了他们从初遇到此刻的时光,虽有磕碰,却终究在彼此的生命里,留下了最温暖的印记。
前路还长,但她知道,只要身边这个人在,无论遇到什么,她都有勇气走下去。因为爱不是瞬间的心动,而是漫长岁月里,愿意陪你一起把日子过成诗的笃定。
(http://www.220book.com/book/79K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